陶淵明寫菊花的詩加譯文
[魏晉] 陶淵明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其四(1)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2)。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3)。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4)。
因值孤生松,斂翩遙來歸(5)。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6)。
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7)。
〔注釋〕
(1)這首詩通篇比喻,以失群之孤鳥自喻,前六句寫迷途徘徊,后六句寫歸來托身;又以“孤生
松”喻歸隱之所,表現出詩人堅定的歸隱之志和高潔的人格情操。
(2)棲棲(xī西):心神不安的樣子。
(3)定止:固定的棲息處。止:居留。
(4)此二句焦本、逯本作“厲響思清晨,遠去何所依”,今從李本、曾本、蘇寫本、和陶本改。
厲響:謂鳴聲激越。依依:依戀不舍的樣子。
(5)值:遇。斂翩:收起翅膀,即停飛。
(6)勁風:指強勁的寒風。
(7)已:既。違:違棄,分離。
[譯文]
棲遑焦慮失群鳥,
日暮依然獨自飛。
徘徊猶豫無定巢,
夜夜哀鳴聲漸悲。
長鳴思慕清遠境,
飛去飛來情戀依。
因遇孤獨一青松,
收起翅膀來依歸。
寒風強勁樹木調,
繁茂青松獨不衰。
既然得此寄身處,
永遠相依不違棄。
陶淵明寫菊花的詩加譯文精選篇2
[魏晉] 陶淵明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汎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其七(1)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2)。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3)。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4)。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5)。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6)。
〔注釋〕
(1)這首詩主要寫賞菊與飲酒,詩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卻了塵世,擺脫了憂
愁,逍遙閑適,自得其樂。
(2)裛(yì意):通“浥”,沾濕。掇(duo 多):采摘。英:花。
(3)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此:指菊花。忘憂物:指酒。《文選》卷
三十李善注“泛此忘憂物”說:“《毛詩》曰:‘微我無酒,以邀以游。’毛萇
曰:‘非我無酒,可以忘憂也。’潘岳《秋菊賦》曰:‘泛流英于清醴,似浮萍
之隨波。’”遠:這里作動詞,使遠。遺世情:遺棄世俗的情懷,即隱居。
(4) 壺自傾:謂由酒壺中再往杯中注酒。
(5) 群動:各類活動的生物。息:歇息,止息。趨:歸向。
(6) 嘯傲:謂言動自在,無拘無束。軒:窗。得此生:指得到人生之真意,
即悠閑適意的生活。
〔譯文〕
秋菊花盛正鮮艷,
含露潤澤采花英。
菊泡酒中味更美,
避俗之情更深濃。
一揮而盡杯中酒,
再執酒壺注杯中。
日落眾生皆息止,
歸鳥向林歡快鳴。
縱情歡歌東窗下,
姑且逍遙度此生。
陶淵明寫菊花的詩加譯文精選篇3
[魏晉] 陶淵明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
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
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
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注釋]
(1)這一首詩作于秋季。詩中通過對秋景的描繪和對古代幽人的企慕,既表現了詩人對山林隱逸生活的熱愛,也襯托出詩人芳潔貞秀的品格與節操。
(2)和澤:雨水和順。周:遍。三春:春季三個月。
素秋:秋季。素:白。古人以五色配五方,西尚白;秋行于西,故曰素秋。(見《禮記?月令》)
(3)露凝:露水凝結為霜。游氛:飄游的云氣。肅景:秋景。《漢書?禮樂志》:“秋氣肅殺。”
澈:清澈,明凈。
(4)陵:大土山。岑(cén):小而高的山。 逸峰:姿態超邁的奇峰。遙瞻:遠望。
(5)開:開放。耀:耀眼;增輝。冠巖列:在山巖的高處排列成行。
(6)貞秀姿:堅貞秀美的姿態。卓:直立。此處有獨立不群意。霜下杰:謂松菊堅貞,不畏霜寒。
(7)銜觴:指飲酒。幽人:指古代的隱士。撫爾訣:堅守你們的節操。撫:保持。爾:你們。訣:法則,原則,引伸為節操。
(8)檢素:檢點素志;回顧本心。展:施展。厭厭:精神不振的樣子。竟:終。良月:指十月。
《左傳?莊公十六年):“使以十月入,曰:‘良月也,就盈數焉。’”
[譯文]
雨水調順整春季,秋來清涼風蕭瑟。
露珠凝聚無云氣,天高肅爽景清澈。
秀逸山峰高聳立,遠眺益覺皆奇絕。
芳菊開處林增輝,巖上青松排成列。
松菊堅貞秀美姿,霜中挺立真豪杰。
含杯思念賢隱士,千百年來守高節。
顧我素志未施展,悶悶空負秋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