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竹子精神的詩句
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作品譯文:
人們愛竹直而有節,且生來清瘦,更贊美它越老越堅硬、剛強。竹子曾與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潤,最終則伴隨松柏傲然挺立于結冰凝霜的寒冬。
2、《竹》——(唐)詩人李賀
入水文光動,抽空綠影春。露華生筍徑,苔色拂霜根。織可承香汗,裁堪釣錦鱗。三梁曾入用,一節奉王孫。
白話譯文:
映入水中,紋光閃動,當空抽長,綠影增春。晶瑩的露珠點綴筍徑,蒼翠的苔蘚滿布竹根。
剖竹織竹承藉美人香汗,制成漁竿能夠釣起錦鱗。為了制作三梁冠,一節竹子也被奉敬給王孫。
3、《竹》——(清)鄭燮
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作品譯文
竹子的莖一節連一節,竹子的千枝萬葉簇擁在一塊兒。我自己不去開花,免得撩撥蜜蜂和蝴蝶纏繞不休。
贊美竹子精神的詩句(篇2)
4、《竹》——(宋)張詠
卷簾陰薄漏山色,欹枕韻疑寒雨聲。春晚不知桃李謝,歲寒非避雪霜深。
注釋:
卷簾:卷起或掀起簾子。漏:物體由孔或縫透過。欹(yǐ):通“倚”,斜靠著。春晚:猶春暮。桃李:喻人的青春年少。雪霜:雪和霜。
5、《新竹》——(清)鄭板橋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譯文
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
6、千磨萬擊還堅勁 任爾東西南北風——清·鄭燮 《竹石》譯文:經受了千萬種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不管是東風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讓它屈服。
贊美竹子精神的詩句(篇3)
《新竹》【清】鄭燮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隱娘說: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干扶持。下年又有新長出來的,會長得更高。比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而新生力量的成長又須老一代積極扶持。這首詩頗有哲理。
《庭竹》【唐】劉禹錫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依。
隱娘說:這是唐代名詩人劉禹錫的作品,詩句雖短,詩意甚高。詩面寫竹,竹之直節挺立,猶君子之風,千村萬陌,無處不有。暗喻自己似和竹子一樣的君子,無論到那里都可以清高自立。
《竹石》【清】鄭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
隱娘說:這是一首題畫詩,其中描寫竹子堅勁不折的精神。它深深地立在腳下的土地,不管風吹雨打,依然堅挺,這樣的精神,是很多人的向往吧。
《詠竹》【宋】王安石人憐直節生來瘦,自許高材老更剛。曾與蒿藜同雨露,終隨松柏到冰霜。
隱娘說:人們愛竹直而有節,且生來清瘦,更贊美它越老越堅硬、剛強。竹子曾與蒿草、蒺藜同受雨露的滋潤,最終則伴隨松柏傲然挺立于結冰凝霜的寒冬。
詩的頭兩句贊揚了竹的不可毀其節的剛正,后二句又指竹勇于同大自然的各種考驗相抗,不怕風吹雨打,不怕霜煎雪熬,這首詩不僅是詠竹,更是詩人自身品格的抒發與吶喊。
贊美竹子精神的詩句(篇4)
7、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清·鄭燮《新竹》譯文: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干扶持。
8、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場。
——清·鄭燮《題畫竹詩》譯文:只有竹枝全然不懼怕它,勇敢地挺立著和惡風斗爭一千場。
9、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清·鄭燮《新竹》譯文: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干扶持。
10、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清·鄭燮《竹》譯文:一節又幾節,上千的枝條積攢著無數的綠葉。
我不會去開花,免得找來野蜂與蝴蝶。
贊美竹子精神的詩句(篇5)
《竹》【宋】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
隱娘說:蘇軾喜歡吃肉,人所共知,但他卻說:寧可不吃肉,也不能住的地方沒竹子。沒有肉只會讓人消瘦,但沒有竹子卻令人俗氣。瘦了還可以長胖,可俗氣卻沒有辦法醫治。
這么愛吃肉的蘇軾,為了竹子,都可以放棄肉,看來,竹子高潔的品質也是深深感動了他呀。
《詠竹》【宋】徐庭筠不論臺閣與山林,愛爾豈惟千畝陰。未出土時先有節,便凌云去也無心。葛陂始與龍俱化,嶰谷聊同鳳一吟。月朗風清良夜永,可憐王子獨知音。
隱娘說:喜歡竹子,從來不是因為它創造的陰涼,而是還沒有破土而出,就已經有氣節了,及至長大后伸展到高處,也無心夸耀。在月朗風清之夜,只有竹子才是我的知音。
《詠竹》【唐】白居易不用裁為嗚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
隱娘說:在白居易看來,竹子不用制作成樂器,也不用制成釣魚竿。待到花草全部凋零后,下雪時來欣賞它,別有風致。在詩人看來,竹子有著出塵的風致,他物無可比擬。
《詠竹》【宋】楊萬里凜凜冰霜節,修修玉雪身。便無文與可,自有月傳神。
隱娘說:在凜凜的冰霜中,竹子那渾身雪白修長的身軀體現出它的氣節。不需要用優美的文字來描述它,在月光的輝映下,自然可以感受的到它的傳神,它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