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兒童必背唐詩
4歲多讀兒童應該多學唐詩多背唐詩,因為可以提高文學水平。那么大家知道適合四歲兒童背誦的唐詩有哪些嗎?下面給大家?guī)硪恍╆P于4歲兒童必背唐詩,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4歲兒童必背唐詩 |
唐詩的形式風格 |
唐詩佳句 |
4歲兒童必背唐詩
《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
注釋
⑴掩:關閉。
⑵柴扉:柴門。
⑶王孫:貴族的子孫,這里指送別的友人。
譯文
在山中送走了你以后,
夕陽西墜我關閉柴扉。
明年春草再綠的時候,
您能不能回來呢?、
思想感情:懷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來的思想感情。
《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注解
1、蹤:腳跡。
2、蓑笠翁:披蓑衣,戴斗笠的漁翁。
譯文
所有的山,飛鳥全都斷絕;
所有的路,不見人影蹤跡。
江上孤舟,漁翁披蓑戴笠;
獨自垂釣,不怕冰雪侵襲。
《聽彈琴》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注釋
⑴泠(líng)泠:清涼、凄清的樣子。此處指清越的琴聲。
⑵松風: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凄涼。琴曲中《風入松》的調名。
譯文
七弦琴上發(fā)出清脆悅耳的聲響,靜靜地聽著風吹入松林的凄清的聲音。
即使我是那么喜愛這古老的曲調,但現(xiàn)在的人們大多已經(jīng)不再彈唱了。
《渡漢江》
嶺外音書絕,經(jīng)冬復立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注解
1、嶺外:大庾嶺之外,就是廣東。
譯文
久在嶺南居住,家鄉(xiāng)音訊全無;
經(jīng)歷一個寒冬,又到立春時候。
距離家鄉(xiāng)越近,心中越發(fā)不安;
遇人不敢相問,唯恐消息不祥。
《尋隱者不遇》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注釋
1、云深:指山深云霧濃。
譯文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
他說,師傅已經(jīng)采藥去了山中。
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里,
可是林深云密,不知他的行蹤。
返回目錄>>>
唐詩的形式風格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shù)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shù)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guī)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tǒng),并且大大發(fā)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并且發(fā)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chuàng)造了風格特別優(yōu)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chuàng)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fā)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jié)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于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chuàng)造和發(fā)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返回目錄>>>
唐詩佳句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靜夜思》李白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春風不相識, 何事入羅幃。 《春思》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吾愛孟夫子, 風流天下聞。《贈孟浩然》
明月出天山, 蒼茫云海間。《關山月》
昔日橫波目, 今作流淚泉。 《長相思》
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
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長干行》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清平調一》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清平調二》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人生得意須盡歡, 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呼兒將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
鳳凰臺上鳳凰游, 鳳去臺空江自流。
總為浮云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李白 《登金陵鳳凰臺》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行路難》
人生在世不稱意, 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抽刀斷水水更流, 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 《宣州謝月(左)兆樓餞別校書叔云》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游天姥吟留別》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布》
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望岳》杜甫
絕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但見新人笑, 那聞舊人哭。《佳人》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夜喜雨》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春望》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xiāng)明。《月夜憶舍弟》
吳楚東南坼, 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樓》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前出塞》
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江南逢李龜年》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草》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宮粉黛無顏色。
風吹仙袂飄飄舉, 猶似霓裳羽衣舞。
在天愿作比翼鳥, 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 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歌》
輕攏慢捻抹復挑, 初為《霓裳(nícháng)》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千呼萬喚始出來, 猶抱琵琶半遮面。
轉軸撥弦三兩聲, 未成曲調先有情。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李商隱《登樂游原》
滄海月明珠有淚, 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錦瑟》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
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 蠟炬成灰淚始干。 《無題》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夜雨寄北》
宣室求賢訪逐臣, 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生》
渡頭余落日, 墟里上孤煙。《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
空山新雨后, 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無中。《漢江臨眺》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終南別業(yè)》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相思》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積雨輞川莊作》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渭城曲》
氣蒸云夢澤, 波撼岳陽城。《臨洞庭上張丞相》孟浩然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春曉》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登鸛雀樓》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涼州詞》
落葉滿空山, 何處尋行跡。 《寄全椒山中道士》韋應物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滁州西澗》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游子吟》孟郊
前不見古人, 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
一聲何滿子, 雙淚落君前。 《何滿子》張祜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尋隱者不遇》賈島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回鄉(xiāng)偶書》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出塞》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涼州曲》王翰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寒食》韓翃(hong)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烏衣巷》劉禹錫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棹歌》戴叔倫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 莫待無花空折枝。 《金縷衣》杜秋娘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