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詩人劉長卿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風雪夜歸圖。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作者: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意思:
暮色降臨山色蒼茫愈覺路途遠,
天寒冷茅草屋顯得更貧困。
柴門外忽傳來犬吠聲聲,
風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來了。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注釋:
(1)芙蓉山主人:這里指作者投宿的人家。芙蓉山:地名,在今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
(2)蒼山:青山。
(3)白屋:這里說的是詩人投宿的貧苦人家的住所。通常房頂用白茅覆蓋、或木材不加油漆叫白屋。
(4)犬吠:狗叫 。
(5)夜歸:晚上歸來。
(6)貧:清貧。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鑒賞:
詩一上來,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漫無邊際的靄暮籠罩著遠處的千嶂萬壑,曠野茅屋在凜冽寒氣的侵凌下顯得是那么孤零安謐.起聯不寫行人的兼程尋宿,而先寫他已找到安頓處后從遠處看到的山村景象,這在布局上既避免平鋪直敘,又給下聯創造了一個廣闊的空間和一種蕭瑟的氣氛.
下二句,由遠景逐漸移入近處,寫白屋有人歸來,引起了柴門外的犬吠聲,這聲音來得多么突然,又是多么可喜可親!如果說,上聯已構成了一幅寒寂清冷的風景畫,那么下聯便是在這幅畫的顯眼處,納入了聲響和人物,添上寒風和飛雪,經這樣的渲染、照應,就把遙見的"蒼山"、"白屋",近聞的"犬吠"和眼下的"風雪"交織成章了.
劉長卿這首詩的意境是從"夜"這個中心詞生發開去的."夜"是全詩的脈絡,"天寒"和"風雪"加深了"夜"的寒意.這夜,是眼前客觀現實的寒夜,也是詩人內心對時勢有所感受的象征意味的寒夜.劉長卿是一個"魏闕心常在,隨君亦向秦"(《送王員外歸朝》)的入世者,但現實生活卻使他淪為一個寄跡楚湘的謫臣.他痛恨上司誣加的罪名,也深知代宗的圣意難違.在詩人心目中朝廷和官場的現狀就如同這"風雪夜"一般,他既不愿隨波逐流、攀龍附鳳,又無力撥亂反正,自然只好愴然喟嘆.由于在人生道路上長期奔波,當詩人這一次于風雪之夜得到芙蓉山主人的接待,其內心的復雜思緒:悲涼、辛酸之感中夾雜著某種慶幸和溫暖的慰藉,是可以想見的.
這首詩的遣詞造句頗見功力.用"蒼山"對"白屋",山是蒼色,屋是白色,二者遙相映照,便構成一個銀白蒼茫的世界.再以"遠"和"貧"真(這里的"貧"是少、乏的意思)來點出眼前的空曠浩茫,這就準確地表達了從遠處看到的景象.第三句中的"柴門"和"犬吠".既照應了"白屋",又是"白屋"的延伸.特別是句中一"吠"字,響亮有聲,劃破了日暮天寒山村的寧靜,喚起了寂寥群山的回響,給沉睡的郊野帶來了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