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獅子和小狗》
童話是一種比較適合兒童閱讀的文學題材,它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通過豐富的幻想和夸張的手法來塑造鮮明的形象。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童話故事《獅子和小狗》,希望大家喜歡。
《獅子和小狗》
英國倫敦動物園里飼養著許多野獸。誰要去觀看動物,就要買票,或者帶只小狗、小貓之類的動物去喂野獸。
有一個人想去動物園,就在街上逮了一只小狗。他來到動物園后,把門的讓他進去了,而把小狗扔到鐵籠子里去喂獅子。
小狗夾著尾巴蜷縮在鐵籠子的一個角落里。獅子走到它跟前,伸出鼻子聞了聞它。
小狗四腳朝天躺在地上,不住地搖著尾巴。
獅子伸出前爪摸了摸小狗的肚子,把它骨碌翻了個個兒。
小狗縱身跳起來,抬起前爪,站在獅子面前。
獅子看了看小狗,來回搖晃了幾下腦袋,就不再碰它了。
動物園的主人拿肉來喂獅子的時候,獅子把肉撕下一塊留給小狗吃。
晚上,獅子和小狗睡在一起。小狗躺在獅子身旁,頭枕在獅子的腿上。
從此以后,獅子就和小狗住在一個籠子里。獅子不但不咬它,還跟它一塊吃,一塊睡,一塊玩。
有一天,小狗的主人來到動物園,認出了它,就對動物園的主人說小狗是他家的,要求把小狗還給他。動物園的主人倒是答應了,可是他剛要去叫小狗,想把它從鐵籠子里取出來,獅子就張牙舞爪,大發雷霆。
就這樣,獅子和小狗在一塊生活了整整一年。
第二年,小狗害了一場病死了,獅子就再也不吃東西了,只是一遍又一遍地在小狗身上聞著,舔著,還用爪子在它身上到處撫摸著。
后來,獅子終于明白了:小狗已經死了。這時候它猛然跳了起來,全身的毛都乍起來,甩著尾巴不住地抽打著自己的兩肋,最后一頭撞到鐵籠子后面的墻壁上,咯吱咯吱地啃起門栓和地板來。
獅子在寵子里四處亂撞,跑著,叫著,整整折騰了一天,后來才躺在死狗旁邊安靜下來。動物園的主人打算把死狗拿走,可是獅子卻不許任何人到小狗跟前來。
動物園的主人想,要是再給獅子找一條小狗,獅子可能會忘記自己的痛苦,于是就把一條活狗放進寵子里。可是獅子立刻就把這條狗撕了個粉碎。
后來,獅子用自己的爪子抱著死狗躺了整整五天。
到了第六天,獅子也死了。
編者按:
童話的人物形象最為自由和廣泛,上至日月星辰,下至鳥獸蟲魚、花草木石,不論有生命還是無生命、有形還是無形、具體物質還是抽象概念,都可以通過“人格化”,作為有語言行動、有思想性格的人物出現在童話中;另外,一些產生于人的想像,只存在于魔幻世界的意想同樣也能成為童話的人物形象,比如精靈、海妖、神獸等。當然,童話中更多的是人,古人或今人,本國人或外國人,這個階段或那個階段的人。而且,在一些童話中,普通的人和超自然人物的形象,擬人化的各種生物、非生物的形象可以同時出現,彼此交往,共同活動在作者設計的童話環境中。
但不管選取什么去充當童話的角色,反映的都是人類的現實生活,它們身上具有的也是各種各類人物的社會性格。作家也不能隨心所欲地叫一些生物和非生物扮演角色。在選擇時,一方面要照顧這些東西本來的形態習慣和自然屬性,看看是否與所扮演的各種人類角色有某種聯系和相似之處,另一方面,則要考慮表現主題的需要,而且,童話讓哪種角色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題。例如《愛唱歌的小鳥》中選擇了小鳥作為自由的化身,國王作為專制的化身。如果把小鳥換成關在豬圈里的小豬,就明顯地不合適。而如果把國王換成沒有權力、無法主宰生殺大權的藝術家,也同樣不合適。小鳥的歌聲是自由的歌聲,所以才引起國王的扼殺。如果換成可以隨意操縱的機器鳥,也就難以產生國王殺死小鳥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