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送別》
《送別》是唐代詩人王之渙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友人向東行離開京城,詩人來到東門給友人折柳送行。這首送別詩短小精悍,言淺意深,依依惜別之意,躍然紙上。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家喜歡。
《送別》
作者:王之渙【唐代】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送別》注釋:
(1)東門:即長安青門,唐朝時出京城多東行者,多用于送別。有的版本作東風。
(2)青青:指楊柳的顏色。
(3)御河:指京城護城河。
(4)攀折:古代折柳送別的習俗。
(5)苦:辛苦,這里指折柳不方便。
(6)別離:離別,分別。
《送別》意思:
春風中一株株楊柳樹,沿著御河兩岸呈現出一片綠色。最近攀折起來不是那么方便,應該是因為離別人兒太多。
《送別》寫作背景:
長安城外,王之渙與友人即將離別,當時正值楊柳生長的春季,于是王之渙有感而發,于是寫下了這首《送別》。
《送別》鑒賞:
詩的前兩句寫景,不僅點明了送別的時間和地點,還渲染出濃厚的離別情緒。“東門”點名了送別的地點在長安青門,“青青”表明楊柳的顏色已經很綠,表明時間是在深春。“楊柳”是送別的代名詞,于是一見楊柳,就讓人想到離別。綠色的楊柳樹夾雜在御河兩岸,看似恬靜的環境反襯出詩人與友人離別的不舍。且首句是遠望所見,第二句是近觀所見。
在遠與近的距離感中,詩人送友的踽踽長街的身影得以體現,襯托出舍不得惜別卻又不得不分別的心情。詩的后兩句抒情,通過側面描寫別人送別而攀折楊柳,反映送別的人多。一個“苦”字,既是攀折楊柳而不便之苦,也是離別的愁苦。至于詩人自己折了楊柳沒有卻只字未提,更襯托出了詩人的送別的深情。后兩句看似平淡,仔細咀嚼,意味深長,詩人折或者不折楊柳,內心的悲楚恐怕都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這首送別小詩,清淡如水,短小精悍,款款流露出依依惜別的深情。縱觀全詩,字字未提送別卻字字點題,其中的描寫言簡意賅,給人留下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