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水牛和蝸牛》
寓言首先要有一個通俗簡單的故事。精彩的故事是寓言成功的開始,寓言的篇幅短小,其目的是寓事說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寓言故事《水牛和蝸牛》,希望大家喜歡。
《水牛和蝸牛》
一頭水牛在山腳下吃草,山頂上忽然冒出一朵烏云,烏云越來越大,閃著電光,伴著滾滾的雷聲,雨就快下來了,而牛卻還是那么不緊不慢的吃著草。
烏云見到如此情景,很生氣,對水牛說:“你這可恨的老牛,再不回去,我就要把你淋成落湯牛!”
水牛原本是不怕水淋的,可是一聽到說要把它淋成“落湯牛”,這名聲可不大好,不成,得找個地方躲躲。
忙亂之中,水牛看見一棵樹下一只蝸牛正閉門睡覺,于是它叫醒蝸牛,蝸牛幽幽的探出頭,問:“有什么事?”水牛大聲說:“快把你的房子讓出來,我要躲雨,我可不能落個‘落湯牛’的壞名聲。”
蝸牛大吃一驚,正要說,你我雖然都是牛,并且同樣叫水牛,但我們是大小不一樣,也不是同科的兩種爬行動物……
水牛見蝸牛慢吞吞的想說又不說的樣子,不等蝸牛出聲,抓起蝸牛,強行把蝸牛拉出了它的房子。蝸牛的肉體和房子是連在一起了,被拉出來時拉斷了身體,不久就死了;水牛得了蝸牛的房子,卻連擋牛眼都不夠,最后還是淋成了“落湯牛”。
雨后,水牛才發現蝸牛死了,按《叢林法則》殺人搶劫是要坐牢或殺頭的,于是水牛就逃往別處,從此隱姓埋名,亡命天涯;并且從此一見到蝸牛就害怕,以為是那只死了的蝸牛。
有些人就是這樣,總覺得很需要一樣東西,于是用盡各種手段去占有那東西,到手后卻發現那東西對自己毫無用處,不但傷害了他人,自己也落個壞蛋的惡名。
延伸閱讀:
《宋王出逃》
西周時期的宋國是地處中原腹地的一個小國。自周武王滅商,由周公賜地封侯以來,這個由殷商后裔掌管的小國統治者一直過著茍且偷安、無所作為的生活。乃至春秋末年,強大的齊國起兵攻打宋國時,宋王還沒有警覺。他雖然派了人去了解齊兵進犯的情況,但是對打聽消息的人提供的情況并不相信。他派的探馬回來說:“齊兵已經迫近,都城里的人都很恐懼。”宋王身邊的大臣卻說:“他這種說法分明是在動搖人心,是一種‘肉自生蟲’的表現,自己先從內部腐爛了。以宋國的強大和齊國的弱小而論,哪里就會危險到這種地步呢?”宋王聽了這樣的解釋,立即以欺君之罪殺了那個探馬。緊接著,宋王又派一個人再去了解齊兵的動向。使者回來以后說的情況和前一次沒有兩樣。宋王憤怒之下又在殺了這個使者。在很短的時間內,宋王竟一連下令殺了3個使者。
隨后宋王又派了一個人出去偵察。這個人出了城沒走多遠就發現了齊兵。他在回城的路上碰到了自己的哥哥。哥哥問道:“齊國馬上就要兵臨城下,宋國的都城危在旦夕,你現在打算到哪里去?”弟弟回答說:“我受宋王之遣出來偵察敵情,沒想到敵人已經這么近了。我正想回城報告敵兵迫近、國人恐慌的情況,但是又怕落得如同前幾個使者那樣的下場。講真話會死,不講真話被人發現恐怕也會死,所以此刻我不知如何是好!”他哥哥對他說:“你千萬不能再報告實情了。只要不是立即就死,即使齊兵攻破了城池,你還有一線逃生的希望。然而你若報告了實情,肯定會比別人先死。”弟弟按照哥哥的意圖去做了。他回報宋王說:“我出北門騎著馬跑了好大一陣工夫,連個齊兵的影子也沒見到。剛才進城后我看到各家各戶都很安定。”宋王聽了這話非常高興。那些粉飾太平的大臣們借機表功地說:“先前的那幾個探子真死得應該。”歡喜之下,宋王賞了這個使者很多金錢。
此后不久,城門外齊兵旌旗如林、殺聲震天。宋王看到大勢已去,悔之莫及。他在倉惶之中帶了幾個護身的將領,匆忙跳上馬車逃跑了。
因為形勢緊迫,沒有人去追究這個撒謊的使者。他趁都城上下一片混亂,逃離了宋國。后來他在別的國家竟然成了一個大富翁。
宋王及其寵臣,僅憑自己的主觀意愿去判斷別人言行的真偽,結果弄得國破家亡。從這一的教訓中我們應該認識到,深入實際搜集第一手資料,以事實為根據對問題下結論,這是我們各項事業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