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寓言故事及道理
一起來看寓言故事吧,不但充滿道理還生動有趣,也能安靜自己的內心。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3個寓言故事及道理,希望大家喜歡。
寓言故事及道理1:刻舟求劍
有一個楚國人出門遠行。他在乘船過江的時候,一不小心,把隨身帶著的劍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劍掉進水里了!”
這個楚國人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個記號,然后回頭對大家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
眾人疑惑不解地望著那個刀刻的印記。有人催促他說:“快下水去找劍呀!”
楚國人說:“慌什么,我有記號呢。”
船繼續前行,又有人催他說:“再不下去找劍,這船越走越遠,當心找不回來了。”
楚國人依舊自信地說:“不用急,不用急,記號刻在那兒呢。”
直至船行到岸邊停下后,這個楚國人才順著他刻有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墒?,他怎么能找得到呢。船上刻的那個記號是表示這個楚國人的劍落水瞬間在江水中所處的位置。掉進江里的劍是不會隨著船行走的,而船和船舷上的記號卻在不停地前進。等到船行至岸邊,船舷上的記號與水中劍的位置早已風馬牛不相及了。這個楚國人用上述辦法去找他的劍,不是太糊涂了嗎?
他在岸邊船下的水中,白費了好大一陣工夫,結果毫無所獲,還招來了眾人的譏笑。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用靜止的眼光去看待不斷發展變化的事物,必然要犯脫離實際的主觀唯心主義錯誤。
寓言故事及道理2:其父善游
一天,有個人走到江邊,老遠就看到一個漢子抱著一個嬰兒,正要把他拋到江里去。嬰兒大聲哭著、叫著,嚇得用雙手緊抓著漢子的衣襟掙扎著不放。
這時,圍上來一群人。有人指著那漢子問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漢子說:“我要把他放到水里去讓他自己游水。”
那些人都感到十分詫異。其中一個人指著漢子說:“這么小的嬰兒怎么會游水呢?把他一丟進水里不就會沒命了嗎?”那漢子滿不在乎地說:“這個孩子的父親十分擅長游泳,水性很好,因此孩子的水性肯定也好。把他扔到江里去,我們正好可以欣賞小孩子游泳。”
聽了那漢子的話,人們都搖頭。其中有個人斥責漢子說:“你這人也太混賬了!他父親擅長游泳,這孩子難道也肯定擅長游泳嗎?我問,你父親擅長什么?”
漢子回答說:“木匠。”
那人又問:“你也會木匠嗎?”漢子理直氣壯地回答說:“我也擅長木匠。”那人問:“你生下來就擅長木匠嗎?”漢子說:“是長大后跟隨父親學的。”
那人說:“這就是了。你父親擅長木匠,你不可能生下來就會木匠,而是后來學的。你怎么能要求這個嬰兒生下來就像他父親一樣會水呢?像你這樣辦事情,也真是太荒謬了!”
故事告訴我們,知識與技能是無法遺傳的。一個人單純強調先天智力和體能因素的作用,而忽視后天刻苦學習的重要性,那是幼稚可笑的。
寓言故事及道理3:三人同屋
有這么三個人,性情愛好各不相同,又同住在一間屋子里,常常為一些事情爭論不休。
一天,甲從外面回來,由于在外面趕路便覺得燥熱,一進門便嚷著屋里太悶太熱,隨手將門窗全都大開。乙在家呆了一天,哪里也沒去,正覺渾身寒冷,便責怪甲不該打開門窗。兩個人互不相讓,一個要開,一個要關,一個說悶,一個說冷,為一點小事鬧了好半天。丙從外面回來,一聽甲、乙各自的說法,心里便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了,可是甲和乙都認為丙這個人天性愚笨,因此根本聽不進丙的勸解,都認為只有自己才是對的。
又一次,乙從集市買回一只紙糊的燈籠,一進門便遭到甲的反對,甲責怪乙沒買綢罩的燈籠,綢罩的燈籠又好看又高貴;乙則說紙糊的燈籠點亮后一樣漂亮,價錢卻要比綢燈籠便宜好多。甲說紙燈籠便宜但不如綢燈籠耐用;乙說買一只綢燈籠可買十只紙燈籠;甲說寧買一只綢燈籠也不要十只紙燈籠;乙說十只紙燈籠可變換花色品種……丙夾在兩人中間,一會兒勸甲,一會兒勸乙,可是依然不能使甲和乙停止爭吵。
甲和乙在爭吵時總是強調自己的理由,只注意自己對的一面,卻看不到自己的偏激。而丙,雖然比甲、乙要笨一些,但由于他沒有參與爭吵,所以他能較客觀地看問題,所以他能判斷誰是誰非。
我們平時處世待人,不能像甲和乙那樣,固執已見,主觀偏激,而應像丙那樣,客觀冷靜,我們的頭腦就能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