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動物的寓言故事
小動物的寓言故事篇1:孔雀兼職
孔雀在國際舞蹈表演競賽上獲得了大獎,引起了極大轟動。回國后,《鳥國日報》杜鵑記者訪問孔雀,發表了長篇訪問記。《舞壇》雜志還派人協助孔雀寫出了自傳《我的道路》,在《舞壇》雜志顯著位置刊出。
孔雀成了知名度很高的舞蹈藝術家,各個協會、學會和社會團體的會議通知、請柬、聘書,紛至沓來,推選孔雀擔任領導職務或榮譽職務,而且都提出了不容推卸的理由。獨舞研究會和民間舞蹈研究會推選孔雀擔任副會長,因為它是著名獨舞和民間舞蹈家;美化生活研究會和服裝研究會,推選孔雀擔任名譽理事,是因為它的服裝精美絕倫;水文地質研究會聘請孔雀為顧問,是因為孔雀肯定熟悉孔雀河,且孔雀河在水文地質學上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價值;有色金屬研究學會聘請孔雀為名譽顧問,是因為孔雀石是提煉銅礦的重要原料;印度史研究學會聘請孔雀為名譽顧問,是因為孔雀肯定與孔雀工有瓜葛甚至有血緣關系,而研究印度史肯定是要研究孔雀王的……
孔雀兼任的各種社會職務多達三四十種,各種各樣的理事會、年會、學術討論會應接不暇,幾乎天天都有。孔雀往返于各個會場之間,疲于奔命,再也沒有時間練功,體型越來越胖,后來竟步履蹣跚,根本跳不成舞了。
小動物的寓言故事篇2:彩蝶的一生
桔樹上有一種小蛀蟲,靠吸取桔樹樹葉中的營養為生。這種小蛀蟲大概像小拇指那么大,頭上長有一只觸角,靠身子的一伸一縮來蠕動,長得很像天牛的幼蟲,身體略略帶點青色。
小蛀蟲躲在樹葉底下,仰起頭來咬下樹葉吃,它吃東西的速度特別快,就像餓極了的蠶兒吞吃桑葉那樣,不一會兒,一張桔樹葉就沒有了影子。這小蟲還很好斗,如果拿東西輕輕碰一碰它,它就馬上昂起腦袋,豎起觸角,怒氣沖沖地擺出一副不可侵犯的樣子。
過一段時間以后,小蛀蟲開始變得遲鈍了,身子發僵,不吃東西,連動都不動一下,隔一天再看,它已經從幼蟲蛻變成一只彩蝶了。不過這個時候,它的變化還沒有完全完成,身體還蜷縮在一起,翅膀也合攏著沒有伸展開,只是身上已經變得五彩斑斕。而且它的肚子也變得鼓起來,成了一個橢圓形,上面有一道一道的彩色條紋相間,很像一粒用來塞耳朵眼的玉石。它頭上的那根觸角也變成了兩條又細又長的觸須。但它的身子還柔弱得很,不能自由飛舞,就像醉了酒剛剛清醒那樣。
再過一天,它就變得強壯多了,已經可以在草木上攀登。不久,它便可以張開雙翅,飛上藍天,直沖入高空中,向著遠方飛翔。
彩蝶快活極了,它有時向云霄直沖上去;有時又藏在香草叢中;有時落在翠竹的竹枝上休息;有時又翩翩起舞。人們見了它那活潑可愛的姿態,很是喜歡。
可是,彩蝶這樣自由快樂的日子并沒有持續多久。有一天,它正飛來飛去地玩得高興,一不留神,一頭撞在了蜘蛛網上。它正在掙扎間,蜘蛛趕了過來,吐出絲纏在它身上,牢牢地捆住它,使它動彈不得。
彩蝶到這時候只能等死了。人們雖然可憐它,也愛莫能助,它只好喪生在蜘蛛的口中。
彩蝶靠搶奪桔樹的營養才披上了美麗的外衣,最后卻在蜘蛛口下結束了它的一生。可見這樣靠掠奪起家的人,不管他用多么迷人的外表來掩飾自己,都隱藏不了丑惡的本質,最后也難逃懲罰。
小動物的寓言故事篇3:永州鼠
古時候,永州有一個人迷信得厲害,不管做什么事,總要看看吉不吉利。
這個人生在子年,屬相是鼠,于是他就把老鼠當成是自己的保護神,萬分敬重。他不但自己敬重老鼠,還訂下了家規,不準大家消滅老鼠,將老鼠好好保護起來。所以他家里見不到一只貓,仆人們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不經意間傷到了老鼠。
這樣一來,老鼠在他家有恃無恐,可猖狂了。糧倉里、庫房里到處可見成群結隊的老鼠大吃大嚼,愛怎么破壞就怎么破壞,根本沒人敢管。這還不說,老鼠們四下里奔走相告,說他家里簡直是個天堂,每天吃得飽飽的,什么都不用害怕,于是越來越多的老鼠都聞訊搬到這個人家里來。
有了這樣嚴重的鼠害,這一家子可遭殃了。家里的桌子、凳子、柜子全都被老鼠咬得殘缺不全。柜子里面的衣服老鼠也不放過,東一個窟窿西一個洞,沒有一件是完整的。食物簡直就只能吃從老鼠口里剩下的那一點。到了夜里,老鼠在屋里東奔西跑,上竄下跳,“咯吱咯吱”地啃東西,還嘰嘰亂叫,弄得全家亂七八糟,吵得人覺也睡不著。白天老鼠都不歇著,跟人一塊兒出出進進、來來往往,放肆極了,儼然它們才是這家的主人。
過了幾年,這家人因為主人職位調動搬到另一個郡去住了,這屋子換了主人。可是老鼠們絲毫不懂得收斂,還是鬧得特別厲害。
新主人又生氣又奇怪,跟家人說:“可恨這幫老鼠,本來只應在黑暗中偷偷摸摸地過活,現在竟然如此囂張,實在可惡,我們應該想辦法把它們全都消滅掉!”于是,他們向人家借了好幾只兇猛的大花貓,大門緊閉,把出路都用磚瓦堵死,還用水澆灌老鼠洞,又專門雇了些人來幫助捕殺老鼠。
老鼠一下遭到了滅頂之災,死亡不計其數,尸體堆得像座小山。人們把鼠尸扔到偏僻的地方去,臭味過了好幾個月才消失。
這些老鼠太不識時務,以為所有的主人都會對它們殷勤備至,實在是大錯特錯,以致于它們的猖獗終于招來了大禍。做人也是一樣的道理,不可因一時的顯赫而得意忘形,否則,永州鼠的下場就是明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