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講的勵志寓言故事
最好講的勵志寓言故事篇1:金鉤桂餌
每當釣魚的時候,他總是早早地來到小河邊,找好一個位置,擺好架勢,正襟危坐。如果單從他手持釣竿的姿勢和選擇的釣魚位置來看,毫無疑問都是極其標準規范的,甚至還能顯示出釣者的某種優雅和閑適來。然而他即使這樣坐上一天,直至傍晚收竿時,別人往往都能滿載而歸,而他釣得的魚卻沒有幾條,有時甚至空手而返。
魯國人釣魚的故事告訴人們:做任何事情,如果只將注意力單純放在外在的形式上,而忽視了其實際的效用,過分追求搭花架子裝點門面,這是很難有所收獲的。
最好講的勵志寓言故事篇2:不龜手之藥
宋國有個人善于炮制防止凍裂的不龜(jun)手之藥,他的家族靠著這個祖傳秘方,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業,始終勤勤懇懇,披星戴月,但由于收入菲薄,生活總是很貧困。
有位遠道而來的客人,聽說有不龜手之藥的秘方,愿以百金求購。這可是個大數目!不龜手之藥的主人動心了。但想到祖傳的秘方要賣出去,也是件大事,于是集合全家族的成員共商轉讓之事。大家七嘴八舌一番議論,最后總算統一了思想:祖祖輩輩以漂洗絲絮為生,收入太少,今天一旦出售藥方,可以獲取大筆金錢,何樂而不為?于是全體成員一致同意把藥方賣出去。
客人得到秘方以后,立即奔赴吳國,對吳王說,今后將士在寒冬打仗,再也不用為凍手犯難了。不久,越國大軍壓境,吳國告急,吳王委任此人統帥大軍。此時正值嚴冬,吳越兩軍又是進行水戰。由于吳軍將士涂抹了不龜手之藥,戰斗力特別旺盛,因而大勝越軍。班師回朝后,吳王大喜過望,頒詔犒賞三軍,同時將獻藥之人視為有特殊貢獻的統帥,割地封賞嘉獎他。
同樣是這個不龜手之藥,宋國人世世代代用來漂洗絲絮,結果始終貧困交加;而吳國用來作戰,則可以戰勝敵國。由此可見,同樣一個事物,由于使用方法和對象不同,其結果和收效也會大不一樣。
最好講的勵志寓言故事篇3:識別踢人的馬
伯樂是我國古代最善于識別馬的人,他擅長相馬的名聲家喻戶曉。
有兩個人慕名從很遠的地方來到伯樂身邊,拜伯樂為師,專門學習相馬的本領。伯樂將自己識別馬的訣竅講給他們聽,同時又帶他們四處實踐,觀察、識別各種各樣的馬。
這一天,伯樂帶著這兩個人一起到趙簡子的馬廄里去看馬,要他們說出其中愛踢人的馬來。其中一個人仔細觀察了一會兒,指著一匹馬說:
“這就是一匹愛踢人的馬。”
另一個人則用手去摸馬的屁股。他連續摸了三遍,這馬依然站在那里,不僅沒有踢人,甚至連一點焦躁不安的反應也沒有。
那個人見馬很馴服,覺得很難為情,他以為自己看錯了。摸馬的人見他對自己正確的看法產生了動搖,便對他解釋說:“其實你并沒有看錯。這匹馬的確是一匹踢人的馬。我摸它的時候,它沒有踢我,是因為這馬受了傷。它的肩部疲塌,是筋骨勞損的表現;前腿膝關節腫脹說明這馬失過前蹄。而馬在踢人的時候,通常要舉起后腿,這時,馬全身的重量全部落在前腿上。一匹肩部和前腿膝關節受了傷的馬難以承受自己身體的重量,所以后腿抬不起來,它也就難以踢人了。你善于識別踢人的馬,可是卻不善于發現馬身上的傷痛。”
這篇寓言告訴我們,無論是相馬、看人,還是判斷其他事物,都要全面地了解情況,注意分析各種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否則將會得出錯誤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