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寓言故事成語大全
三年級寓言故事成語篇1:覆巢無完卵
孔融,字文舉,東漢末年山東人。漢獻帝時,孔融曾做過北海相。據說,當年曹操發動50萬大軍,南征劉備和孫權時,孔融曾表示反對,勸曹操停止出兵。曹操沒有理睬,孔融在背后發過幾句牢騷。
御史大夫郄慮平時和孔融不睦,知道了這事,報告給曹操,并且添油加醋,惡意挑撥,說孔融一向瞧不起曹操等等。曹操一聽大怒,當即下令把孔融全家大小全部逮捕處死。
孔融被捕的時候,全家人都十分驚恐,不知所措。只有孔融的兩個孩子(女兒7歲,兒子9歲),還坐在那里下棋,無動于衷。家人以為孩子小,不懂事,大禍臨頭,還不知道,便趕緊慫恿他們逃走。不料,這兩個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說;“哪有鳥窩被搗毀了不摔破蛋的事!”最后他們從容地跟著父親,一同被抓走赴難去了。
三年級寓言故事成語篇2:過河拆橋
元朝的許有壬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逐漸被提升為參政(官名)。當元順帝準備廢除科舉制度時,許有壬表示反對,并和贊成廢除科舉的官員爭辯。廢除科舉制度的詔令下達時,元順帝故意讓許有壬跪在頭里聽。許有壬極不情愿地做了。散朝后,治書待御史(官名)普化譏諷許有壬說:“你是通過科舉上來的,現在宣讀廢除科舉的詔令,你又跪在第一個,真是‘過河拆橋’啊。”
過河拆橋比喻目的達到后,將幫助自己的人一腳踢開。
三年級寓言故事成語篇3:邯鄲學步
據說,趙國的首都邯鄲的人走路的姿態很好看,動作非常優雅、輕快。
燕國有一個少年聽到這個傳說,非常羨慕邯鄲人,就走了很遠的路去趙國,想學習邯鄲人走路的方法。剛開始,他整天站在街頭,仔細研究每個人走路的姿態,再慢慢模仿他們,可是都沒有成功。后來,他想可能是受到過去走路習慣的影響,所以,他決定要忘掉以前走路的方法。從那時候起,他更專心研究邯鄲人走路的姿勢,不過,再怎么努力他還是學不會,最后他只好放棄??墒?,因為他把以前走路的方法忘得一干二凈,已經不知道該怎么走路,只好一路爬著回去。當別人看到他的樣子,都忍不住笑他。
三年級寓言故事成語篇4:害群之馬
傳說黃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見一位叫大隗的神。他遇到一個牧馬兒童,就問:你知道具茨山往哪走嗎?牧童答到:知道。黃帝感到這小孩不簡單,就問他如何治理天下。牧童答到:治理天下跟牧馬一樣,只要去其害馬者(除掉害群之馬)就行了。黃帝一聽,趕忙叩頭致謝,稱牧童為天師。
三年級寓言故事成語篇5:管中窺豹
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少年時就有很大名聲。
有一次,他觀看家中門生玩擲骰子游戲,發現有個人要輸,便說:“南邊的風力不強。”門生們笑道:“這個小孩像從竹管里看豹子,居然也能看出一斑一點來。”王獻之生氣地說:“你們不要小看人!遠的,我慚愧不如荀奉倩(即荀粲,三國時魏人,為人清高,很有才學);近的,我慚愧不如劉真長(即劉惔,王羲之的朋友)。”說完,便拂袖而去。
后來,王獻之成了著名書法家,與其父王羲之齊名,被后世并稱“二王”。
三年級寓言故事成語篇6:好好先生
東漢時期,有個名叫司馬徽的人,很善于識別人才。但由于當時政治斗爭十分尖銳復雜,他就裝糊涂,別人無論和他講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壞,他都回答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問他身體怎樣,一向安好嗎?他回答:好。
又有一天,有個老朋友到他家里來,十分傷心地談起自己的兒子死了。誰知司馬徽也回答:好!那個朋友走后,司馬徽的妻子就責備他說:人家以為你是講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里話講給你聽??墒悄懵犎思覂鹤铀懒?,反而說好,這算什么?司馬徽不緊不慢地說:好!你的話太好了!他的妻子又好氣又好惱,哭笑不得。
后來人們常用好好先生來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無事的人。
看過“三年級寓言故事成語”的人還看:
1.含寓言故事的成語大全精選
2.三年級寓言故事大全精選
3.三年級的寓言故事
4.小學三年級寓言故事
5.適合小學三年級看的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