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年味作文
牛年到,牛年到,牛年過年真熱鬧,大人慶豐收,小孩放鞭炮。牛年真好,金牛奮蹄,牛氣沖天,我一定要在牛年在學習上取得更好的成績。爸爸媽媽為了鼓勵我,在牛年進步更大,特趁牛年春節放假的機會,決定帶我回衡陽爺爺奶奶家過年,我非常高興。
舊年30上午,舅舅、舅媽開車從益陽趕到長沙,接了爺爺、奶奶、德德哥哥和我趕到衡山舅爺爺家,爸爸、媽媽也從株洲驅車趕到衡山和我們會合,舅爺爺、舅奶奶全家非常熱情的接待了我們,招待我們吃了非常豐盛的中餐,同時還給我和德德哥哥打了紅包。下午,舅舅、舅媽帶著德德哥哥驅車去耒陽過年,我們先把爺爺、奶奶送到衡東小初,我們給老奶奶、舅爺爺、舅奶奶等拜年,他們非常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并給我打了紅包,還留我們吃晚飯,因為我們要趕到衡陽去和爺爺奶奶團聚,所以我們謝謝了他們。爸爸、媽媽帶我驅車趕到衡陽,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弟弟早就等在門口歡迎我們,特別是弟弟非常歡迎我的到來。晚餐的團年飯安排在酒店,既豐盛,又熱鬧,大人都給我們小孩打了大紅包,我們非常高興。吃完晚飯以后,我和弟弟一起在陽臺上放鞭炮,哇,弟弟家的鞭炮可真多,有摔炮、刮炮、沖天炮、“愛國者導彈”……我首先玩的是“愛國者導彈”,我扯開紙,找出引線,點燃引線,過了一會兒突然傳出一聲“轟”,威力真大,我被嚇了一跳,弟弟看見我的樣子,大笑起來。后來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電視機旁,一邊品嘗著各種果品,一邊觀看春節聯歡晚會,牛年春節聯歡晚會的節目真棒,給我留下最深映像的節目是趙本山主演的“小沈陽”,把我們全家都逗得捧腹大笑。當牛年鐘聲敲響后,全城鞭炮齊鳴,熱鬧非凡,象征著牛年大吉。這時叔叔、阿姨帶我進了書房,我打開電腦,哇!他家的游戲可真多,都是我喜歡玩的,我選了個我最喜歡的游戲,我玩的津津有味,直玩到天明,我才睡覺。因為爸爸、媽媽要加班,初一吃完中飯后,我們就趕回了株洲。
牛年春節我過得既熱鬧,又充實,真是感慨萬千,在牛年,我要加倍努力,認真、刻苦學習,爭取獲得更好的成績。
什么什么年味作文篇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狗年來了,大街小巷上張燈結彩,充滿著過年的氣氛。我也正在一一品味我家的年味。
除夕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我們家也不例外。家里已經打掃得干干靜靜,收拾得整整齊齊,再貼上窗花和福字,感覺年味越來越濃了。代表團圓的年夜飯我們是在家里吃的。大家都舉起酒杯,祝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祝長輩們身體健康,祝我學業有成。享受完豐盛的年夜飯后,我們便開始看春晚。春晚的節目真是豐富多彩,有相聲,有小品,有歌舞,有武術……我們看得目不轉睛,全神貫注,不知不覺就到了凌晨。
特別的大年初一
我們在鞭炮聲中迎來了大年初一,吃完了代表團圓的湯圓后,我們就去爺爺奶奶家拜年。一進門,我就送上了我的祝福,祝他們心想事成,萬事如意。爺爺奶奶高興地給了我一個大紅包。知道嗎?今天還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今天也是我的陽歷生日!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大蛋糕,在初一這個大好日子里,大家為我點上蠟燭,齊唱生日歌,我感覺很幸福。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生日!
下鄉拜年
初二,我們去海門看望已經97歲高齡的曾祖母。一到那邊,我發現好多親戚朋友都已經到了,大家一起向曾祖母拜年,祝她身體健康,曾祖母高興極了。在鄉下過年可和城里不一樣,城里很多地方都不允許放煙花爆竹,但在鄉下,可以盡情地放。考慮安全,大人們給我們小朋友放的的那種一扔就響的小炮。一開始,我也是戰戰兢兢,不過到后來,我就可以大膽地扔出去了,甚至還敢去踩沒響的小炮。聽著一聲一聲的炮響,我覺得這才是過年的氣氛。
這就是我家的年味,有美食,有祝福,有歡笑……而且,我家的年味還伴隨著我的生日,我覺得這真是一個快樂的__年啊!
什么什么年味作文篇3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我的家鄉在陜西。陜西人如今扔把春節叫做“過年”,并流傳下來一個關于過年的傳說——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野獸每當寒冬將去新春將來的夜晚,便出來食人,使人們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斗中,發現這種兇殘的野獸最怕火光和響聲,于是人們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年一見熊熊的大火,聽見叭叭炸響的爆竹,就逃得無影無蹤。后來便逐漸形成了過年團聚、守歲、掛紅燈、貼對聯、放爆竹的風俗習慣。
年味最濃的就是放鞭炮了。新年的鐘聲一響,整個夜晚都成了煙花爆竹的世界。大家說,過年不放鞭炮,等于沒有過年。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當然,我是經常有空的。我們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劃火柴一樣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還有點著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的沖天炮;晚上,我們就放煙花,放禮花彈。“滿天星”、“沖天炮”……各個村莊的上空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煙花,耳朵里傳來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渲染著新年的氛圍。
——這就是家鄉的年味兒!
一輛輛摩托車、小汽車載著歸家的人們,還有那大包小包的年貨,也載著人們的期盼回家了!通向細長隧道的巷道,一對對春聯喜氣十足,趣味橫生,一個個“福”字剛勁有力,金光燦燦,一輛輛車上走出了滿面春風的兒女;一扇扇門前站著神采奕奕的父母。樓滿了,一間間屋里飄出歡聲笑語;路窄了,占道的是絲絲縷縷扯不斷的親情。
——這就是家鄉的年味兒!
年味最濃是子夜。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各種小菜擺滿飯桌,一家人開懷暢飲,共敘親情,說著吉祥祝福的話語,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既有了口福,填飽了肚子,還溫暖了心坎。
——這就是家鄉的年味兒!
心思涌動,歡歌飛揚,這就是家鄉的年味兒!
什么什么年味作文篇4
清晨,天剛剛晌亮,我也正趴在被窩里,流著口水和周公約會。一串響亮的爆竹聲打破了村子里的沉靜,為年的到來拉開了序幕。不一會兒,爆竹聲越來越密集越來越響亮,而我也終于被吵醒,擦擦口水,打著哈欠,抻個懶腰來迎接新年的到來。向窗外望去,滿地的白雪上鋪著火紅的爆竹碎屑,仿佛春日里大地上開的串串鮮紅的杜鵑,把這隆冬也打造的鮮活閃亮,或許這就是過年所特有的”年味兒“吧。
我總以為只有到過北方過一次年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年味兒。不說別的,單是這顏色上就比別的地方正宗。不知是不是天公也想一覽這北國風光,在東北,過年前通常會下幾場雪。于是在除夕這一天,白雪覆蓋著整片大地、屋頂。所以與其他地方的雜色不同,北方過年的底色是絕對純凈的白色。這時,不知道從哪家開始,整個村子都開始披紅掛彩,通紅的大燈籠,閃亮的小彩燈,燙金的紅春聯,映著白雪。不知這北方的人們是否學過時裝設計,怎就知道紅色和白色是最流行的搭配,怎就將大地打造的如此俏麗多姿?
這北方的年味兒還要數那最樸實最實惠的菜品——殺豬菜。每到過年,農村的家家戶戶都要殺上一頭豬,家里不養豬的或家庭條件不好的就買上幾腳豬肉。這農村自家養的豬,肉就特別的香。媽媽切下一塊連肥代瘦放到鍋里和自家腌的酸菜一起燉,那香味彌漫整間廚房。這時候,在院子嬉戲瘋跑,凍得的瑟的孩子們就會乖乖回屋向媽媽討一碗酸菜湯,也不顧燙就幾口喝下去,暖和了一陣后就又到外面放鞭炮去了。這殺豬菜也就成了北方孩子們內心最溫暖的牽掛。
我想,這北方的年夜飯最值得一說的也就是酒。這北方人喝酒那是最豪爽痛快的。無論是原來的一斤散白,還是后來瓶裝的豐谷、稻香村,北方人都能暢快痛飲。喝著滾燙的白酒吃著精致的小餃子,這樣的年夜飯才有年味兒,才像是北方人過年。
我是地地道道的東北人,自出生起這17個年都是在北方過的。家鄉的年過得年味兒濃濃,過得我心頭火熱。我相信以后不論在哪,不論春運多可怕,我都會——回家過年。
什么什么年味作文篇5
一陣微風吹過,輕拂著我的面孔。刺鼻的芳香流入腦海。沒錯,這就是過年的味道。
過年啦!過年啦!家家戶戶忙了起來,有的貼對聯,有的掛燈籠,還有的用串燈裝飾房屋。當然,不止這些。穿新衣,放鞭炮,吃餃子,都是我們這里的民間習俗。我們這里過春節,只能講究,不能將就。
說起燈籠,高高地掛在大門外,像一團紅紅火火的大火球。大街小巷,家家戶戶,無一不掛。那燈籠,白天只能發出微弱的光,到了晚上,別說這一家了,就是這一條街也能給你照得彤紅彤紅。正是這樣,掛燈籠這個習俗,便被世世代代傳了下去。
在除夕的這一天里,人們便換上了新衣,在這大大小小的街道里走一圈。人們都要除舊迎新,為__年的最后一天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迎接__年的第一天。我們一家十口人為明天做準備。先把餃子包好,不知不覺忙活了一下午,可我們并沒有吃飯,而是在等年夜飯。12點鐘,家中的年輕人在大街小巷放鞭炮,一家人先去跨旺火,跨完旺火該吃餃子了。為了這頓年夜飯,我們把家里儲存許久的食物和上好的酒都拿了出來。今天只下了一半的餃子,吃飽了就睡覺。不知不覺天快亮了,我們起來穿上了新衣,開開心心地去親戚家拜年,并且叫上了好朋友一起放鞭炮。
我們一群小朋友在家長的看護下放鞭炮,只聽“嗖”的一聲,那花炮炸上天去,五顏六色的煙花頓時往下竄,就像是會飛的彩色小老鼠在天空里竄。“嗖嗖嗖……”連續不斷的花炮飛上天去,我頓時感覺自己太幸福了。
天亮了,我們下餃子吃,全家人坐在一起邊吃餃子邊聊天,不時引來歡聲笑語。
這便是我們家鄉的春節,也是最熱鬧的一天。
什么什么年味作文篇6
年的味道 春節剛過,滿眼還可見火紅的燈籠和散落地上的炮竹殘片,四下里仿佛還殘存著年的味道。可內心卻不由地浮生這樣的感嘆:“過年,不過如此嘛。” 年關已逝,然而內心并未有太多的留戀。對于過年,早已少了太多的欣喜和樂趣。看著電視里熱鬧的春晚,望著天空中五彩繽紛的禮花,我怎么也找不回過年的感覺。年的味道,就這樣不知不覺地變淡……
不曉得從何時開始,習慣的放下了對年的等待與期盼 。不喜歡街上擠滿置辦年貨的人,不喜歡看每個人臉上急忙而又開心的表情。不懂得自己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不喜歡,只是有時會這樣想:難道過年已成為了滲入人們骨子當中的習慣,難道沒有了過年,就等于沒有了生活嗎?可不管怎樣,年的味道真的在我心中漸漸散去,可我,卻怎么也不想去追。 如今過年,盡管多了各式各樣的選擇,盡管少了這樣那樣的忙碌,但也丟掉了原汁原味的年味兒。很多人喜歡走出家門,在富麗堂皇的酒店中吃上一頓年夜飯。更有甚者,在吵鬧的KTV中唱通宵以示對節日的慶祝。在各種新奇的想法中,年似乎不再是我們舉杯歡慶的中國節,反倒是張顯時尚的好日子。還有很多的年輕人,把外國的節日過得有滋有味,對于春節卻是意趣冷淡。如此過年,年的味道還怎能韻味十足。想到這里,我突然覺得,不是年疏遠了我們,而是我們有意無意地離它遠去。 我不知道今后的年是否會變回原來的樣子,但希望它不會繼續變得更糟糕。其實在我心中我是喜愛過年的,只是這份喜愛伴隨著時光的流逝漸漸的變得含蓄,變得不再強烈。大概很多的人也是如此,或許我們在心底默默地呼喚一聲,年就會恢復它本來的面目。
大年初一的夜晚,耳邊依舊會傳來稀稀散散的爆竹聲,街道上也依舊會看到高掛的紅光。希望明年,心中會增添幾分對于年的欣喜,也希望年的味道,可以重回人們的心中。 一天的見聞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曰——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個快樂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最晚的人,可今天我爭了個第一,因為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仿佛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 在鞭炮聲過后,就沒有什么好玩的了。還是吃早餐吧,待會兒出去玩一玩! 吃過飯后,我邀幾個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漂亮極了,袋里裝著父母給的零花錢,甭提多高興了。今天的小鳥也出來湊熱鬧,大概它們心里也很高興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樣樣俱全。看到的大多數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數麻辣攤的生意: “我要一串年糕!”一個胖孩子叫道。 再去別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攤前,我又停下了腳步。那里有各種玩的東西:飛機模型、望遠鏡、電動汽車……盡是一些玩的東西。我發現歡迎的是那些玩的東西。 在其它地方,我還看見有的在賣氣球、手槍、跳繩,有的在賣小吃、點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樣樣俱全,真是無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親訪友拜新年了,這無疑也是一件高興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飽眼福二飽口福三飽手福了。最為幸運的是那些賣主了,今天可是生意興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全國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樂樂,沒有煩惱,但千萬不要“玩物喪志”喲!
什么什么年味作文篇7
大年三十我們家鄉的習俗是包餃子。今年除夕真高興,媽媽同意我包餃子!別急,等會兒嘗嘗我的手藝怎么樣?
咱家總動員開始啦!我馬上戴著小帽,穿著圍裙上陣啦!面皮、肉餡、青菜……沒事使者的隊伍已陸陸續續向我走來!偉大的媽媽廚師長先拿起面皮,顛了點肉,蘸上水,在手里揉捏著。不一會兒,一個胖胖的“面娃娃”完成了,好簡單!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塊圓圓的面皮,一本正經地撮一堆肉餡,撥進餃子皮正中央,用食指蘸了點水,沿餃皮周圍慢慢滑上一圈,自信滿滿地喊道:“加油,再包一下就大功告成!”可是,那餡兒突莫名的不大聽話了,讓他老老實實睡到皮里去,可它偏偏要跑出來玩。我把左邊的皮剛剛捏好,右邊的餡兒冒出頭來了;把右邊的“塞”進去了,左邊的又“負傷”了,真是惱火呀!捏來捏去,手中的餃子不知是皮包餡還是餡包皮,外面都沾滿了韭菜湯汁。我快氣餒了,就在這時,親愛的母上大人發話了:“寶貝,你不會就在這里半途而廢了吧?”我一聽,心里的火焰重又燃燒起來,經過仔細研究原因。哦!開始我包的餃子肉多了,皮小了,所以才會變成肉包皮嗎?于是我減少肉餡,越包越多,越包越快,奶奶走過來,不禁為我拍案叫絕。
嘩啦一聲響,一個個胖娃娃跳進鍋里,開始了泡溫泉的旅程。而在一旁的我也想加入呢!它們在鍋里翩翩起舞,不一會兒餃子就熟了。我一嘗,好香啊!
一盤盤的餃子端上桌,伴隨著屋外的鞭炮聲,闔家團圓品餃子,就是我家的年味。
什么什么年味作文篇8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的《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繪的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放炮迎新的熱鬧場面。
除夕之夜放鞭炮這似乎是一種不會被人忘卻的傳統。從我記事之日起就對每年除夕凌晨12點的炮聲記憶深刻。這是為什么呢?因為在這一時間點里每家都會放開門炮辭舊迎新,在新年里討個好彩頭,你能想象上百花炮聲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種光亮,那種聲響,怎一個震撼了得呀!即使你熬不到這么晚,相信這震耳欲聾的炮聲還是會把你叫醒的。
每年除夕,爺爺、伯伯、老爸都會準時從被窩中爬起來放鞭炮,對他們而言,這已是保持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習慣了。他們不需要鬧鐘,卻總是那么準點,或許是他們的心靈感知新年的氣息比我們更早更準吧!
我一直認為,鄉下的年味兒比城里要更濃些,因為這份“美味”中加了更多調料,純樸、感恩與真誠。城里的路旁商店張燈結彩,這是他們對新年的期許,希望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步步高升,但這其中不乏有些應付之意,過多花哨的裝飾只是隨了大流,迎合時代發展的需求。相比較而言,鄉下人家門上貼的`春聯更有寓意,這些春聯并不昂貴,并不華麗,卻寄托了一家人對新年的美好期待,都說平凡之中見真情,春聯不也是如此嗎?
年味兒要與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也就少不了與家人共進晚餐。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物質需求的提高,“年夜飯”人們更熱衷于去飯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說有笑,吃著現成的飯菜,吃完結賬就可以走了,方便、快捷,何樂而不為呢?但在鄉下大多數人家都是在家里吃,即使比不上飯店菜品的美味,但這是家人親手烹制的,里面充滿了濃濃的愛意,即使比不上飯店用餐的方便,但與家人一起勞動是開心的,充實的,享受的。我們吃的不是美味,是氣氛。只要一家團聚,一起吃飯,我相信,無論飯菜的豐盛與否,大家都是開心的。
吃完年夜飯干什么呢?答案當然是看春晚了!雖然現在對春晚的意見褒貶不一,但依然不減低人們對春晚的熱情,很早就開始關注春晚了,除夕晚上8:00,春晚終于揭開了她神秘的面紗,一家人和樂融融的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春晚,說說笑笑,體味春晚帶給我們的樂趣,等待零點鐘聲的敲響。
除夕,除舊迎新。年味兒,充斥心田。希望人們可以在新年中過的更輕松、更舒適、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
什么什么年味作文篇9
我的家鄉安康,一個四面環山有樹有水的好地方,它不僅長得“漂亮”,過起年來那也是有濃濃的年味。那么對于安康的過年習俗,你又了解多少呢?現在就由我帶大家走進安康年吧!
要想過好一個春節那可是有講究的,我們小孩子要穿上新衣服,說吉祥話,更有豐盛的團圓飯。到了晚上12點每家每戶都會爭先恐后地放鞭炮、煙花,噼里啪啦的炮聲熱鬧著整個城市。我尤其喜歡煙花,因為它會形成一個漂亮的“花朵”綻放在漆黑的夜空,然后又如流星般墜落,形成一個夢幻般的世界。
正月初一早上,我們會吃餃子,因為餃子形似元寶,吃了之后會“招財進寶”,意味著新的一年多進財得寶,所以我會刻意多吃幾個,因為我覺得吃得越多爸爸媽媽財運就會越旺,我就會有更多的零花錢。
拜年是春節必須走的流程。安康有“初一不出門,初二拜家門,初三、初四拜己親和左右鄰”一說。拜年必提三四色水禮,主家也要熱心款待,帶小孩的還會有壓歲錢。今年我就收到了許多壓歲錢,還特別用心將壓歲錢存在了一個小盒子里,因為我打算從現在開始攢錢,以后買我特別喜歡的小狗。
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此日的飯菜其實不亞于過年。這天晚上家家要掛燈籠,是間間房屋點上燈,外面更是燈火通明特別喜慶,人們這夜要鬧花燈、觀燈、猜燈謎、吃元宵。安康更是從正月十一就開始出燈,一直玩到正月十五,這就是俗話說的“十五的燈”。我還會和家人一起出門放孔明燈,上面寫著新一年我們各自的愿望,隨著這盞燈飄向遠方,聽說對著孔明燈許愿、祈福可以實現我們的愿望保我們平安。
這就是我們的春節,充滿著溫暖幸福的節日。
什么什么年味作文篇10
“一眨眼又是一年”,除夕上午在家門口撕下舊對聯,貼上新對聯的時候像往年每一年這個時候一樣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對于多愁善感的我來說,每到辭舊迎新,歲月替換的時候我都會感覺時光匆匆,都會有一種感嘆中又帶有幾分欣喜的感覺。
想想我是一個多么幸運的人啊,從小到大一家人都沒有背井離鄉,沒有只有過年才能回故鄉相聚團圓的苦楚;又想想我又有幾分不幸,一年到頭都生活在一個地方,家人不曾少見,親戚經常往來,倒沒了團圓的興奮,而且最美家鄉往往是景色秀麗,我又沒了像有農村老家的人可寫的最美家鄉。可再細細思量,這在身邊的家鄉,這從未離開的家鄉,這有幾分市井的生活倒也耐人尋味,閑情逸致,我這土生土長的南寧市區人也應該驕傲驕傲,珍惜身邊的最美。
這家鄉的年味,我覺得最美好的日子還是以前小時候在人民西路的家,過起年那才是真真兒的年味。很清楚地記得,每年除夕前一天,天沒亮的時候,奶奶媽媽和幾個親戚就在客廳里開始包粽子,備下年貨,我特別懷念那時什么吃的東西都自家制作。而且那時我家靠近水街,常聞熱鬧,到了年關,水街更是熱鬧非凡,讓我懷念除了熱鬧,還有南寧的特色,譬如那街上縈繞耳旁的都是白話,又譬如賣的大多是南寧的特色食品,那五顏六色的粉利,那綠油油的粽葉,還有那晶瑩剔透的粉餃和白白的粉蟲和腸粉;還有我最喜歡吃的馬蹄糕。
重要的不僅僅是美食,還有寄托在這些特色上的感情。
如今雖然已拆遷,以前的水街也面目全非,但現在住的小區也不缺乏年味;特別是現在的過年時的炮聲和煙花。過年那幾天斷斷續續或震耳或清脆的炮聲不絕于耳,除夕的下午,雖然街上已冷冷清清,人們都團圓于家中,可卻洋溢著喜慶的炮聲,那時便是第一輪放炮的高潮,伴著黃昏,伴著團圓飯。到了快12點的時候,那才是放炮的大高潮,炮聲、煙花色、寒暄聲不絕于耳,人們都在以新年第一炮來祈求一年財源廣進,身體健康。樓道里,樓道下,近處,遠處,炮聲一浪高過一浪,一聲響過一聲,炮聲由遠到近,重重疊疊;嫌惡這炮聲的人,譬如我媽媽便稱之為轟炸聲,而我每到新年的這個時候都會在陽臺浸身于這“轟炸聲”中,眼里閃爍著天空上的煙花,耳中獨聽著轟鳴的炮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