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美麗家鄉的作文
泰順的廊橋,因外形特別像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而出名。它以梁木穿插別壓形成拱橋,形似彩虹。而周圍的四面環山,一片翠綠,更是增添了廊橋的生機。
廊橋在結構上非常神,它沒有用過一個釘子,卻依舊牢固。這是因為廊橋有許多著力點,而廊橋將各個受力點平均受力點受力,所以越壓越牢固。
廊橋兩旁四面環山,下面是一條小溪,水清的都能看見河底的沙石,時不時還有魚兒嬉戲。廊橋兩旁刻畫繁多,兩旁有一排座椅,廊橋一旁,可以觀望兩旁山,田,溪美麗極了。
廊橋如詩,耐人尋味;廊橋如畫,絢麗多彩;家鄉的廊橋,令人流連忘返·····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的作文篇2
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就連我們學校也發生了多讓人欣喜的變化。開學的這一天,我一來到教室,就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出現在我眼前的,是一張張嶄新的新書桌,但是更吸引我的眼球的,是那一個嶄新的投影儀和可拉動黑板。
這個新型互動黑版,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個巨型屏幕可以把圖片或者視頻放大好幾倍,老師的手再也不會因為觸碰粉筆而雪花飄揚、五彩繽紛的了。
今天我們剛好講到《珍珠鳥》這篇課文,大家都想見見真正的珍珠鳥,老師就打開自己的手機一搜,連接大屏幕后,一只珍珠鳥就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了,屏幕上那只可愛的珍珠鳥正在展翅飛翔,那萱松的身子,鮮亮的羽毛清晰可見,這樣就讓我們的讀課文更加生情并茂。
這個巨大的屏幕還會出題讓我們和老師一起搶答,可以讓我們一起猜謎語,還會陪我們聊天呢!我們在課間活動的時候,還可以到屏幕前玩古詩連成語的游戲,讓我們的課堂更加妙趣橫生。
這時候我不禁想起我們以前教室里的黑板,他只是一塊普通的黑板,寫粉筆字的時候,討厭的粉筆灰總會偷偷地“飄”進同學或著老師的眼睛里面。擦黑板的值日生同學總是會垂頭喪氣,因為擦黑板的時候,不管是男是女都會“滿頭白發”,手上也都是五顏六色的,著實讓人不快。
當時也只有電教室里面有白板,而且時間一長便會模糊不清,就算是把燈關掉窗、簾拉上也還是有同學看不清楚,永遠只能霧里看花、水中望月。
“叮鈴鈴,叮鈴鈴”,下課鈴響了,我把回憶塞進了腦袋瓜里,直往家里面奔。家里只有奶奶一人,奶奶笑瞇瞇地問跑得氣喘吁吁的我:“怎么了?”“就是我們學校……”我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哎!現在的科技真是發達呀!哪像我們當年只有一面土墻啊!”當奶奶回憶著以往的故事時,我也從奶奶那動人的講述中體會到了社會發展時代的巨變。
奶奶的話使我久久回味,現在科技在發展,中國也在發展。全面小康已悄然而至,美好的未來正在撲面而來。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的作文篇3
今日我推薦的地方為磁湖,它不及長城那么雄偉而壯觀,不及云霧繚繞的九宮山,不及千姿百態的黃山。但在我心中磁湖的美卻無與倫比。春天的磁湖異常美麗,陽光照耀著大地,湖面上波光粼粼,反射的光芒照在湖邊柳樹和櫻花樹的身上,柔軟的柳枝迎著風梳洗它的長發,擊起一圈一圈漣漪。粉紅的櫻花開滿枝頭,有的是花骨朵不愿離開母親溫暖的擁抱,有的開了兩片花辨膽小的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有的全開了勇敢的離開母親尋找自己應有的生活。清風佛過陣陣泥土夾雜著花朵的芳香迎面撲來,我使勁的嗅嗅生怕錯過每朵花兒的芳香。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雨滴離開了烏云媽媽,落到地上來,打在花兒的臉上,花兒在雨中歡樂地搖擺。雨滴落入鏡子一樣的湖面,敲醒了沉睡的魚兒,你瞧一條小魚躍出水面,翻了一個跟頭又一頭扎進水里。湖面像披上了一層薄薄的白紗苑如一位羞澀的少女。我慢步在這蒙蒙細雨中,忍不住伸出手去觸摸春雨,雨滴頑皮地跳入我的手心中,濕濕的,軟軟的,又輕又柔。清風,偷偷地佛過我的臉,留下一絲溫柔。陣陣花香縈繞在我身旁。我去過很多景點但唯獨家鄉的磁湖讓我如獲珍寶。
怎么樣,動心了吧?那么,請到我的家鄉黃石來,相信你一定會和我一樣迷戀這美麗的地方。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的作文篇4
我的家鄉在河南新鄉,新鄉南鄰黃河,北依太行。要說起我家鄉著名的景點,就要數輝縣市了。輝縣太行風光,野趣濃郁,景色秀麗,美麗極了!
雖然這些都是大的景區才有的景色,可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我家門口的“品質公園”我認為里面的每一點都不輸于大景區的美。
一進門,首先看到的是一條休閑廣場,可以讓走累的人們坐在凳子上休息一下。再看見有許許多多的場地:乒乓球場地、跳繩場地、籃球場地、輪滑場地……為喜愛運動的熱門提供了體育場。還有后面的大花園。花園1區是一片萬紫千紅的郁金香園,人未靠近大老遠就能聞到一股清香飄散過來。花園2區是音樂噴泉,音樂噴泉的形狀是圓形的,中間有一個小橋,下面是水,過了這個小橋就可以到中間的大圓廣場跳舞了。噴泉一會兒高,一會兒低,跟隨著音樂上下起伏。
這就是我給大家介紹的我們家附近的美景了,美不美啊?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的作文篇5
我的家鄉在甘肅武威的黃羊河,她美麗富饒,對于這塊生我養我的土地,我有著一種特殊的情感,因為她不僅給了我生命,還給了我思想、信念和理想。現在就讓我帶你去一睹她的豐姿吧!
假如你在百花爭艷的春天來到我的家鄉,在果園里,你一定會被雪白的梨花和粉紅色的蘋果花所吸引,它們散發出誘人的清香,讓你流連忘返;在田野里,綠油油的麥苗小子在微風媽媽的懷抱中,輕輕的點頭微笑,用它們獨特的方式歡迎你的到來,在這個時候如果下一點牛毛般的細雨,看著被洗凈的樹木、花草,在看著紗一般的云霧,讓你有一種美的感受。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的農場人意氣風發,用創新的思維武裝頭腦,用現代化的機器,在這塊希望的田野上播種著金色的理想,他們忙碌著,但也希冀著。
如果你夏天來到黃羊河農場,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在葡萄地里,一排排葡萄排列有序,在嫩綠的葉子之間,有時還能發現一串葡萄的幼果;在麥田里,麥苗小子也已變成了麥子勇士,它們長的沒過了你的雙膝,在風中掀起了一陣陣麥浪;在玉米地里,一棵棵玉米高過了你的頭頂,在夏日的照耀下整齊的排列著,在它們身上,農場人放飛了自己的希望。但最令人注目的是綠樹,那一棵棵挺拔的新疆楊,枝葉茂盛,綠蔭蓋地。吃過晚飯,漫步在樹蔭下,日間的喧囂、吵鬧離你而去,帶給你的是寧靜,是輕松,是舒暢,是聲聲的鳥語花香。一天的勞累煩惱也頓時煙消云散。
假如你秋天來到黃羊河農場,那可就不只是大飽眼福,而且是大飽口福。秋天的農場人收獲著希望。果園里的樹上結滿了紅紅的蘋果,遠遠望去,像一個個紅燈籠。走近一些,就會有一股清香撲鼻而來,如果摘下來咬上一口,還會有一股鮮甜可口的果汁流入你的嘴中,讓你吃著手中的,看著樹上的。這個時候,正是家鄉物產最豐富的時候,就蘋果的產量和質量來說,就在全國名列前茅,種植的大麥也發往全國各地。糯玉米和甜玉米,成了人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佳肴。用我們自種的葡萄釀造的莫高葡萄酒也成了人們自用或訪親的絕好禮物,它還被評為“國宴用酒”呢!
假如你冬天來到我的家鄉,同樣好不會讓你失望。你看到萬畝良田變成了毛爺爺筆下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世界。麥田葡萄地也被冬婆婆蓋上了一床被子,放眼望去白雪皚皚,是那么純潔,那么干凈,讓你不忍心去踩去踏。路邊的樹上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孩子們在雪地里玩耍、嬉戲。看著這一切你心中的所有郁悶都會被這滿眼的白色蕩滌一空。
怎么樣?我的家鄉美吧!是不是已經決定要行動了,那就來吧!黃羊河人永遠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友人,這黃土高原上的“桃花源”的大門已向你敞開!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的作文篇6
習近平主席說:“2020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那么,什么是小康呢?
爺爺說:“小康就是樣樣不愁。我們住上小洋房,出門有轎車,生病有醫保。”
奶奶說:“小康就是生活舒心,你們身體健康,努力上進。”
爸爸說:“小康就是國力強盛,科技發達,百姓安居樂業。”
媽媽說:“小康就是家里有愛,鄰里和睦,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哥哥說:“小康就是百姓書屋進社區,5G時代的到來,智能家電到我家。”
“哎呀!你們說的這一些,我們現在不是都有了嗎?”
“要不,你覺得什么是小康呢?”
“我覺得小康就是戰勝‘新冠’,我們可以摘下口罩去上學。”
我知道,再關幾天,頂多兩星期,我的小康夢就會實現。因為,有很多叔叔阿姨齊心協力在打“新冠”這個怪獸。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的作文篇7
從小到大,我跟隨游學隊伍走過國內外很多城市,其中很多名校是必經“打卡地”,但對我觸動最大的卻是媽媽帶我去的“莊戶學院”。在這里,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鋪展,一個在這片充滿希望與機遇的土地上深耕夢想的選擇正在我心中扎根。
“莊戶學院”真是“校”如其名,不在什么大城市,也不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而在媽媽工作的廣袤田園里。最初想來這里純屬是因為聽著名字有趣,而真正來到山東青島平度市仁兆鎮沙北頭村“莊戶學院”開始體驗之旅時,發現不僅十里八村的“土專家”和科研院所的大教授到田間地頭“開講”,而且“莊戶劇團”說唱講理論展演堪比我們學校的時政課堂。聽院長王桂欣爺爺說,這個“莊戶學院”從2016年建院以來,已經培訓了山東省各地學員1萬多人,沙北頭村經培訓的500多名新型職業農民持證上崗,帶動100多個貧困家庭實現脫貧。
“上課地點挺‘莊戶’,但授課方式、內容聽起來可真時尚。”我迫不及待地拿上勞動工具,跟著30多名農民同學來到“莊戶學院”創業實習基地,開始學習招牌課程——《盆景葡萄的栽培》。
走進“教室”,二層樓高的大棚一側是一排排兩米多高的大盆景葡萄,虬枝盤旋,不同顏色的葡萄掛滿枝頭;而在另一側,是上千盆的小盆景葡萄,綠葉掩映下,一串串葡萄顯得格外飽滿。
“經過嚴格控制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培育出的葡萄可以根據不同時節上市,既能觀賞也能品嘗。”盆景葡萄栽培老師竇澤英說,大棚除了雙膜覆蓋,還有加熱加濕儀器輔助。“這700多盆大盆景早就預訂出去了,售價從八百多元到幾千元不等,今年11月交貨,這次疫情的發生讓很多都市白領更加向往田園生活,我們這‘移動的葡萄園’更火爆了。”簡單介紹后,竇老師繼續講授葡萄盆景的栽培技術和注意事項,穿梭在葡萄藤架和盆景中間,現場演示著各種操作細節。我和30多個同學圍攏在她周圍,用手機錄著視頻,生怕錯過任何知識點。
到了實戰環節,我拿著果鉗在濕熱的大棚里操練起來,一會兒全身就濕透了,可其他同學依然勁頭十足,“這種地要種出‘花’來了,以前露天種一季,現在大棚一年兩季,以前一畝收入也就1萬多塊錢,種植盆景葡萄一年能掙10多萬,日子總算有奔頭了。”我們同學邊學邊議論。“這個大棚這么高,苗木這么多,投入沒有風險么?”我想建模給同學們算一算。“我們這里是沙北頭村黨支部領辦的農業合作社,學員們可以租村集體建好的大棚,從種植到管理再到銷售享受一條龍服務,不愿租種也可以跟工人一樣在這里上班。”竇老師馬上來給我們答疑。
竇澤英正在講授葡萄盆景的栽培注意事項
看到我滿頭大汗,竇老師帶著我到一側休息,“竇老師,白色果盆里的小樹是什么?”我很好奇地問。“這是荔枝、火龍果盆景的試驗田,咱‘莊戶學院’不僅要引領技術,還要引領農業創新,敢嘗試才能成功,我們‘莊戶學院’就得有敢想敢為的開拓精神。”竇老師很驕傲地介紹。
“竇老師一定是個有故事的老師。”我欽佩地說。交流中,我得知竇老師家是出了名的種姜世家,“莊戶學院”剛開辦時推廣科學種地新辦法,她和不少鄉親都很不服氣,經過競賽,現在的院長王桂欣靠新方法畝產高她幾千斤,品相還好,成本基本一致,她和鄉親們跟“莊戶學院”算是不打不相識,終于相信了在新時代想要種好地,必須改變祖傳的“種地經”。
這是一個改革創新的時代,鄉村到處涌動著求變與探索的活力。在這個“莊戶學院”里,我體會到了從沒有過的幸福感、獲得感,感受到了農民發展現代農業的決心和魄力,更感受到中國自下而上迸發出的希望與力量。
我要把“莊戶學院”學到的創新、堅韌、實踐精神帶到學習中去,像“莊戶學院”的老師、同學那樣在希望的田野上闖出“新天地”,開拓新思路,探究新方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全面小康美麗家鄉的作文篇8
小朋友們,你們來過音樂廣場嗎?下面就讓我帶著你們一起游覽一下吧!
首先,在我們眼前的是四根龍柱,上面雕刻著十分精美的花紋。我們再來看這座像波浪一樣的小橋,有很多小朋友在橋上玩。他們有的把它當成滑梯玩,有的把它當成高低不平的小山丘,從這邊上去又從那邊下去;還有的小朋友在媽媽的幫助下,正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我們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一個非常大的噴泉,當噴泉噴水的時候會響起非常好聽的音樂,就像許多小鳥在唱十分動聽的歌曲。晚上,噴泉再加上五顏六色的燈光,感覺就像進入了五彩繽紛的夢幻水世界。
這就是我家鄉的音樂廣場,一個美麗的音樂廣場。你來過嗎?如果你沒有來過,請到那里看看吧!我保證你會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