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心靈作文200字
納什,很幸運!首先,年輕的時候發現了博弈論,這是他畢生最大的貢獻;但如果沒有這第二個幸運,他得獎是不可能的,因為諾貝爾獎不希望把獎頒發給一個精神病患者,就象它不會頒發給逝去的人一樣。這個幸運就是該電影的題目所說的擁有“美麗心靈”的女主角:愛麗莎Alicia(納什的妻子)!
她崇拜他的老師納什,不舍求什么浪漫,堅決的嫁給了他,一心一意幫助他搞學問;當她發現他有精神病的時候,巨大的精神壓力她一個人承擔、無怨無悔;當她發現納什可能會因為神智不清而致她于死地的時候,她堅定的選擇不送他去精神病院,而是冒著生命危險、相信他、鼓勵他如何去戰勝病魔M這樣,在納什自身堅定的意志與妻子的幫助下,他終于勝利了!
戰勝了病魔的同時,也成為了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我由衷的崇拜他,但崇拜歸崇拜,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軌跡,生活中充滿坎坷與波折,也有喜悅于快樂,沒有悲傷的痛苦就無法感受快樂的喜悅,就想沒有死就體會不到生的意義一樣。世界是公平的,又是不公平的,關鍵在于你看問題的角度與方法,有得必有失,塞翁失馬,安知非福?生活中得智慧還是需要我一點一點去體會、學習。
美麗心靈作文200字篇2
觀看完《美麗心靈》這個影片后,給我感觸最深的有兩點:其一是我們要善待自我,我們有權利去追求成功,但不能強迫自我必須要成功,必須要成功;其二是愛的力量是偉大而又神奇的,我們要內心充滿愛,要奉獻我們的愛。
其一:人的生命對于每個人僅有一次,我們要善待自我,善待自我的生命。我們是天才或者是普通人,我們都有追求成功,實現自我夢想的權利,天才也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普通人也有閃亮智慧的一面。不管天才或者普通人在追求自我夢想的過程中,都得付出艱辛的努力,盡管這些努力可能在某些人看來只是在白白耗費時間,但我們心中有夢想,所以我們執著,堅定不移地向夢想走去。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是我們人類精神的可貴之處,可是在我們一心向著夢想奔跑的時候,決不能強迫自我必須要成功,必須要成功,因為這個世界是錯綜復雜的,而我們的本事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一味地強調結果必須是成功的,這無形中給我們的精神以巨大的壓力。當我們對成功的渴望的心境超過精神所能承受的壓力范圍,有可能產生精神恍惚、精神分裂,就想影片中的男主角產生幻覺一樣。結果成功固然是好,但不成功又有什么好悲傷痛苦的呢只要我們以往努力過,付出行動嘗試過,這其中的滿足感、成就感、歡樂感不亞于成功的結果吧!因為奮斗過,因為拼搏過,所以人生無憾。
其二:愛的力量是偉大而又神奇的。給予別人的愛能夠使順境中的人以健康歡樂的成長,使逆境中的人找到生活的方向,度過那痛苦的日子,邁向完美的生活。正如影片中的男主角登上諾貝爾領獎臺所說的那樣,他能夠走到今日,所有的一切都應歸于他的愛人。她的愛使他在與幻覺這場令人痛苦不堪的“戰爭”中走出來,回到愛意濃濃的現實社會。我們內心要充滿愛,這樣我們會過得踏實一點,當災難突然降臨的時候不會至于精神崩潰,失去生活的信心,像影片中女主角一樣,應對丈夫的精神幻覺有可能傷害到自我,毫不畏懼,既沒有離婚,也沒有置他不理,而是用愛去感化他,對他充滿信心,這是內心的信念的支撐。
美麗心靈作文200字篇3
朋友向我推薦了一部電影《美麗心靈》,這是一部讓我看過了第一遍還想再看第二部的影片,那股莫名的感動一直停留在心中,讓人尋味。這部描寫真實天才的極富人性的劇情片在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了四項大獎。相信看過這部影片的人都會感受到愛情的力量,理性的光輝。
約翰。納什,一個智商過人的天才,在就讀于普林斯頓大學期間就提出了均衡論,也正是這一理論,讓他擁有了惠勒實驗室。但是他的理性思維和他的情感思想發展極不平衡,他不會與人交際,卻崇尚理性和邏輯,最終這種不平衡導致了他的精神分裂,他在數學上的極高的天賦和在其他方面的無知使他被拉向了兩個極端,從而奔向了一個虛幻的世界,無法自拔。
查而斯,一個和納什一起生活了多年的好朋友,也是這個孤僻天才的唯一的朋友,他伴隨著納什走過事業的低谷,獲得成功,又伴隨他找到了心愛的人。納什逐漸走進了幻境,并且無法自拔,最終他發現這個一直伴隨著他的,給他莫大鼓勵的,分享他心事的好朋友居然從來都不存在過。這個真相讓納什痛苦不已,甚至不愿意去相信他是不存在的。試想,一個人的愉快的美好的記憶本來就少,然而有一天,有人告訴你,這些美好的記憶根本就是虛構的、不存在的時候,那將是怎樣的致命的一擊。
納什的思想里為什么會分裂出這樣一個人物呢?答案是:查爾斯是納什內心深處的另一個自我,他樂觀、隨性,他的性格、人生觀、處事方式與納什截然不同,而這些恰恰是納什壓抑的自我,在查爾斯的身上得到釋放。
在納什分不清楚什么是真實的、什么是幻境的時候,他的妻子----艾麗西亞給了他莫大的幫助,始終對他不離不棄。記得其中有這樣的一段情節,讓我淚流滿面:
“你想知道什么是真的?”艾麗西亞問。納什點頭。
艾麗西亞用手撫摸著納什的臉,“這個”,又握起納什的手撫摸自己的臉,“這個”,她握著納什的手放在自己的心口上“這個,這個是真的。也許……能從夢中醒來的部分不在這兒,”又把自己的手放在納什的心口上“而是在這兒,我需要相信,奇跡是可能的。”……
沒有什么比理解和信任更具有力量的東西,憑著意志力,納什決定對那些幻境中的朋友們視而不見,他在沒有光芒的隧道里毅然堅定的前行,不知不覺中,能夠自然的與人交流,在沉默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就,成為了若貝爾獎的獲得者。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發現不是均衡論,而是愛的等式。
我們每個人的心里都有另一個自我,它時常與我們的理性斗爭,他要求欲望,要求反抗、要求權利,要求放縱……我們都需要堅定的勇氣去對它們視而不見,即使它們會伴隨我們一生的出現在我們的思想里。
美麗心靈作文200字篇4
美,無處不在;美,不在于你的外表,不在于你的身份;美,只在于你的心靈。美,天天都在我們周圍游蕩,只要你認真去觀察,用心去發現,你,就會察覺,原來在我們的身邊有著許許多多的美,但這些美都美在不同的地方。
觀看了《美麗心靈》之后,體會到納什有著一顆美麗的心靈,他為了承擔家庭的重擔,為了照顧兒子,為了滿足妻子的需要,而停止了吃藥。并在別人的嘲笑與醫生的不贊同下,堅強地活著與心理疾病做斗爭。他的心是潔凈的,他的堅強意志使他的心靈得到美化。艾麗西婭是個美麗的天使,擁有著美麗的心靈,守護著她的愛人。面對得了患有精神分裂癥的丈夫,面臨受傷的威脅,抱著剛出生的兒子,她絲毫沒有退縮,堅強地承擔起了這個在風雨中搖曳的家。納什的朋友阿芬問她:“你還撐得住嗎?”她說:“有的時候我恨納什,恨上帝。但每當看者納什并告訴自己他是我的白馬王子時,我便成了一個愛他的人,雖然這樣的時候不多,但卻足夠了。”多么偉大的女人,至少也該是個了不起的女人。她是美麗的,她神圣的愛使她擁有一顆美麗的心靈。馬丁-漢森等給予納什幫助和鼓勵及關懷的人都擁有一顆美麗心靈,
他們用自己寬廣并溫暖的胸懷接納了一個有著心理疾病的人。納什、艾麗西婭、漢森等人都在用自己的愛架起了一座通往美麗心靈的橋梁。 天才與精神疾病只一步之遙,有出色優勢時要防止負面問題的出現,不能戴有色眼睛看待生活中患有各類疾病特別是精神疾病的人們,要學會理解包容別人,要培養陽光思維。特別是從事心理咨詢的職業人員,要有崇高的使命感與責任心,進則兼濟天下,退則獨善藏身。
有位名人說,世界上最難戰勝的人是自己。我在無數次的親身體驗之后,不得不佩服這位哲人的先見之明是多么精準。人可以超越一切,卻無法超越自己。但在看了《美麗心靈》之后,在體驗了約翰?納什博士痛苦而偉大的人生境遇之后,我不得不承認,人的精神和毅力是萬能的!“精誠所致,金石為開”,這位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精神分裂癥科學家便戰勝了自己,贏得了世上的最高勝利!他無比堅韌而美麗的心靈,為我們樹立了一座永不動搖的豐碑!
美麗心靈作文200字篇5
“美麗心靈”多么美好的詞,什么樣的心靈才是美麗的,我想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這部電影其實很久以前已經看過,現在再看一遍發現感覺不一樣了,很多新的東西加了進來,心境變了對電影的理解就不一樣了,大學兩年的歷練,接觸了很多的人很多的事,成長了!
“精神分裂癥”是在三院心理科預見習的時候開始接觸到的,當時科室的病人以精神分裂癥為主。精神分裂癥主要癥狀為“思維障礙”大致有思維速度障礙、思維形式障礙、思維內容障礙等。病人還可出現幻覺,主要有幻聽、幻視、幻觸。對這些病人的治療,醫院以藥物為主,精神性的藥物副作用很大,科室里大部分病人精神萎靡,處于半睡半醒狀態。由于精神分裂癥目前臨床上還查不出具體原因,醫生的藥大多是對癥治療,具體什么才是“恢復”沒有統一的標準,如果病人在醫院這段時間沒有再出現一些病狀,醫生就會考慮病人出院,大多數精神分裂癥患者需終生服藥。
電影中主角約翰·納什正是這種情況,在大學時開始出現幻覺,幻覺便伴隨其一生。約翰·納什是一個簡單的人,除了愛情這種生物本能,世界的物欲于他來說根本就不存在,他要的是數學,堅定的相信數學能夠解決一切問題,正如他在電影中的一句話“我是解決問題的高手”,我想一個簡單并且一生執著于一件事的人,一個敢于舍棄其它堅持自我的人,一個坦然自若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是幸福的,每天都充實的去追求,每天都活在對問題的解決中何樂而不為呢!可我們世界是怎么了,如果我們身邊真的出現類似這樣的人,帶來的肯定不是我們的尊敬,更多的是一種排斥、嘲笑,影片中尼爾森、班德、韓森,開始時對約翰的半開玩笑式的調戲,多少都有一點故意的性質在里面,不過約翰是簡單的,簡單到可以對這些嘲笑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所以他是幸福的,并最終用自己的實力說話,告訴了全世界“我”的存在不是一種另類,人必須活得真實。
影片中,約翰的妻子從在州長家為約翰西裝袋子裝上手絹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令我感動。她是堅強的,在約翰精神分裂癥被被醫生告知后,她沒有像大多數女人一樣崩潰,而是忍著疼痛去調查丈夫的病況,在約翰的兩個助手阻止她進入惠樂實驗室時,她給了其中一個助手一個耳光,快而狠,我想沒有人會去指責她的耳光,我們更多的是被這個女人堅強所感動;她是善良的,深愛著約翰,自始至終她都沒有離開約翰,在約翰服藥的那段時間里她忍著所有的痛悉心照顧約翰和孩子,在約翰停止服藥后,她送走了孩子,面對著約翰隨時都可能對自己造成危害的情況,她還是毅然而然的選擇了留下。
影片中,有一個前后照應的地方。學生時的約翰由于沒有發表論文,而不得不去央求老師給他一個進入惠樂實驗室的機會,可老師拒接了他,他和老師的糾纏的一段最后以他們兩個一起看茶廳里一個年邁的教授正在接受周圍人贈送鋼筆而結束,當時的約翰是不得志的,是抑郁寡歡的,而幾十年后的一天茶廳的主角換成了約翰,他在接受周圍人贈送鋼筆。幾十年對數學執著追求,對生命的溫存,使約翰的生命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