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作文250字
工匠精神是什么?工匠精神就是一種扎扎實實埋頭苦干、潛心治學追求精益求精、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實干精神。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然要弘揚這種埋頭苦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因為一個國家、民族要強大、要崛起,靠的不是嘴皮子,而是實實在在的工業、農業、軍事、經濟、教育、科技、文化等實力。一個國家、民族只有在各個方面具備了強大的實力,才能在各種險惡環境中屹立不倒。
既然談到實力,那么實力從何而來?實力不就是從追求埋頭苦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來的嗎?只有具備了這種工匠精神,農民才能踏踏實實致力于土地,勤于耕耘,精心種田,科學管理,讓土地打出更多的糧食;只有具備了這種工匠精神,教師才能畢生致力于堅守三尺講臺,精心務教,潛心鉆研,培育桃李,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杰出的人才;只有具備了這種工匠精神,作家或學者才能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沉身實干,潛心治學,創造出更多更優秀的精神食糧,給予人們精神享受和教益。
依次類推,各行各業皆是如此,弘揚扎扎實實、踏踏實實的工匠精神,科研人員才能拿出引領世界的科技產品,獨領風騷;工人才能生產做工細致、耐實、令人佩服的產品;軍人才能在真刀真槍的戰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俗話說得好:“實干興邦,空談誤國?!睔v沒有哪一個強國、優秀民族是把強國夢建立在空中樓閣上的。二戰中,美國之所以能夠很快崛起,就是因為以強大的工業作后盾,這使美國能迅速生產出戰場需要的軍工物品,以源源不斷的武器供應贏得了太平洋戰爭的勝利??谷諔馉幹校覀儑抑员蝗毡竟碜忧致?,就是因為我們國家工業落后,科技落后,經濟落后,教育、文化等都落后,因此一個泱泱大國,雖有四萬萬同胞,然而與日寇也是血戰了十四年之久才贏得了最后的勝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知恥而后勇,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像寶劍在淬火中才能百折不撓,只有像鳳凰在涅槃中才能永生。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真真正正地崛起,就必須崇尚這種實實在在的工匠精神,在全社會大力弘揚這種實干精神,務必去除那種華而不實、投機取巧、投機鉆營、不肯實干的虛浮風氣。只有這樣,正氣才能弘揚,虛浮之氣才能消失,埋頭苦干、潛心治學、追求精益求精的風氣才能回到來。正像習近平總書記說的“擼起袖子加油干”。倘若有了這種實實在在的工匠精神,何愁國家不興、民族不強。
工匠精神的作文250字篇2
我的家鄉古林鎮,有一家包子鋪的生意總是很火爆,要是肚子餓了,大伙總會去那兒買兩個熱氣騰騰的肉包子來吃。
這天清晨,我又來到了鋪前。“小王你又來吃包子啊,今天要吃幾個?”和藹的老板微笑著問。
“老樣子啊,一碗紫菜湯,兩只肉包子?!?/p>
“好嘞,紫菜湯先給你沖泡好,包子再稍等5分鐘哦?!崩习逡贿吤χ稚系幕?,一邊樂呵呵地說著。
我環顧四周,已經有不少人坐在這簡陋的小鋪子里了。有的已經快吃完了,有的則伸長脖子翹首企盼,眼巴巴地盯著正在冒白汽的蒸籠。
其中一個面生的客人不耐煩地埋怨起來:“你這老板太不會做生意,開這店這么久了,早就知道這個時間段的生意會這么好,應該多做一些包子備著啊,你瞧這么多人等著你的包子出籠,等得心急啊!”
老板聽聞依然憨笑。不等他開口說話,一位熟客已經接上話:“這位朋友,這你就不知道了,這包子啊,吃的就是剛出籠的那新鮮味道,要是事先做好備著,就沒有這么美味了。”
老板也笑著補充:“這包子打包回去吃和到我這小鋪現場吃相比,味道就會差很多嘞?!?/p>
這顧客還是不依不饒沖著老板喊:“你看你這么久了才包這么幾個,我們等的人這么多,這一籠出來肯定不夠分,你開店這么久,想必賺得也可以,應該搞幾臺自動和面機來提高效率嘛?!?/p>
旁邊的客人也覺得有道理,紛紛點頭稱是。
這時老板挺了挺腰,不緊不慢地說道:“我知道用機器和面更快更輕松,但是你們也知道,我這里的包子好吃不僅是因為餡料新鮮,更重要的是包子的面皮比別人的更勁道、有嚼勁,這老底子的味道,一定要用手工做出來的,機器是絕不能代替雙手的?!?/p>
“出籠了,出籠了!”這時耳邊傳來老板娘高亢又略帶嘶啞的喊聲。“來拿包子嘞!”老板娘手腳利索是出了名的,而且多年的經驗練就了她超常的記性,你是先來的還是后到的,你提前付了錢還是沒付,她都不會記錯。
于是這小小的包子鋪,白汽彌漫,一眾老小吃貨圍坐在簡陋的桌子上吃吃笑笑。倒霉的我因為是后到的,只能垂涎三尺地繼續等待著下一籠包子了。
工匠精神的作文250字篇3
看過《工匠精神》這本書以后感觸很深,會讓我有時候浮躁的心情平靜下來。
態度的根本是:我是誰不重要,我做的事才重要,如何讓自己做的事重要,要讓自己做事的結果超越直接領導的期望。這句話能讓我正確看待自己和自己的工作,而且做工作的結果是要超越領導的期望,而不僅僅是達到領導的期望,我們常常以為達到領導的期望就算完成工作了,其實我們要以更高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工作中,一個人把自己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自己做的事上,才會有人把你當回事,對于大部分人想獲得的認可,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建立在自己做出的事情的質量上,如果你在為別人不認可你而抱怨的話,不如提高自己做事的質量,這樣工作上對你的認可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做工作就是做結果。
老師講的挖坑和種樹的例子非常好,但是我們在工作中也有可能會犯這樣的錯誤,也許我們受了情緒的影響,也許我們在工作的時候根本不知道要完成什么樣的結果,只管我在做這份工作,我做了這份工作,至于工作的結果和質量跟我沒什么關系,那就大錯特錯了。
遇到問題時,永遠不給領導提問答題,而只給出附帶多種備選方案的選擇題,作為員工必須清楚身在公司的最根本任務,是為公司解決問題,而不是制造問題;而一個最可怕的下屬就是總以為比老板聰明;
其實,上班時間消極怠工,裝裝樣子,最終浪費的還是自己的人生。可是很多人工作了一輩子,都不會懂得這個道理,他會覺得工作的時間是老板付酬的,偷一點懶,就占一點便宜,其實,那消磨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凡事要積極主動,凡事團隊第一,凡事高標準嚴要求。每天問自己,今天我哪里做得很好,今天我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作為一個在胖東來工作四年的我,首先我在胖東來學會了做人,做一個善良坦誠的人。通過這本書己受益匪淺,理解了許多,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定位,明白只有把結果做好了,才是對自己和別人負責。只有用感恩的心去對待人和事,擁有良好的心態,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
書中很多閃光點,值得我們去體會,關于書中的安排,表達,聲音,詞語等等都值得我們去慢慢總結。
工匠精神的作文250字篇4
不久前寫過一篇《工匠》,現在想說說工匠精神。假以時日,會有_部門給出明確的釋義。在當下,要突出的顯然是對產品“精益求精”的精神。翻開歷史看看,古代的杰出工匠應當說完美地詮釋了這種精神。
歐陽修《歸田錄》載,汴京開寶寺塔“在京師諸塔中,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預浩所造也”。都料匠,工匠的總管或曰總工匠,前文所引柳宗元《梓人傳》的傳主就是一名都料匠。預浩把塔建好后,卻是“望之不正而勢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這是怎么回事,預浩解開了謎團:“京師地平無山,而多西北風,吹之不百年,當正也?!币獯罄谋人_斜塔聞名于世,但至于為什么會傾斜,直到今天也不明所以,可以肯定的不是設計者的初衷;而“年齡”遠遠大過比薩斜塔的開寶寺塔,則是在充分考慮到氣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舉。這樣來看,不光前人要感嘆預浩“用心之精蓋如此”,今天我們又如何不該伸出大拇指?“國朝以來木工,一人而已。至今木工皆以預都料為法”,當之無愧,可惜預浩撰寫的“《木經》三卷”已經失傳,只在沈括《夢溪筆談》中還能見到片段。開封見今仍有開寶寺塔,為首批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文物之一,是否預浩建的那個不太清楚,太多的古代建筑都是這樣,盡管建造技術十分高超,卻沒有留下工匠的名字。比如西安小雁塔,更有“三離三合”的神奇,即:三次地震時_,又三次自行“復合”。神奇的原理是什么呢?近代在修復小雁塔時發現,當時的工匠根據西安地質情況將塔基用夯土筑成了一個半圓球體,受震后壓力會均勻分散,從而使塔身像“不倒翁”一樣。
周密《癸辛雜識》云:“汴梁宋時宮殿,凡樓觀、棟宇、窗戶,往往題‘燕用’二字,意必當時人匠姓名耳。”這顯然只是一種猜想,哪有某個工匠,即便都料匠也罷,能夠包攬一切的道理?但歷那些留下了姓名的工匠,又往往不能與作品進行對應。朱啟鈐等先生編輯、楊永生先生新編的《哲匠錄》,便是一部關于古代工匠名錄的書。書中“所錄諸匠,肇自唐虞,迄于近代;不論其人為圣為凡,為創為述,上而王侯將相,降而梓匠輪輿,凡于工藝上曾著一事,傳一藝,顯一技,立個言若,以其于人類文化有所貢獻”,因此,舉凡“營造,疊山,鍛冶,陶瓷,髹飾,雕塑”等方面的能工巧匠,一概收錄。像圣字輩的鯀、禹一類,將相級的曹操、蕭何、楊素、韓琦等,在他人看來,“淪為”工匠或許有些屈尊吧。
工匠精神每令我們嘆為觀止,還有一種更要肅然起敬。明朝宋濂寫過一篇齊桓公責備工師翰的寓言故事,工師翰就是一名工匠。宮殿壞了,建新的,工師翰全權負責。先去伐木、用木排運出山,然后“麾眾徒,操剞劂斲之,運繩尺剫之”。五個月后,大功告成。桓公一看,“東阿之楹有樗者”——東宮有根柱子是用臭椿樹做的,不高興了,責備說:“樗,散木也。膚理不密,瀋液弗固,嗅之腥,爪之不知所窮,為柣為棖尚不可,況為負任器耶?”這種樹一堆毛病,不密實,聞著臭,做成門檻什么的都不合格,何況要承重?工師翰假裝委屈,我把別的地方都弄得那么好,“嘉木以為桯,文磶以薦址,畫藻以奠井,堅堊以厚墉,陶甓以飾黝”,梁柱缺了一根用椿樹湊數,不成想就被責備了?;腹o他講道理,宮殿就是靠柱子支撐的,“一楹蠹則傾隳”,怎么能行呢?工師翰這時也講道理了,國家穩固正如同宮殿穩固,如果“眾壬進”,_臣當道,能行嗎?桓公說肯定不行。工師翰說,那你只看到臭椿柱就是“察其小而遺其大”了,看看現在朝里掌權的,雍巫、夷鼓初、寺人貂、開方,這四個都是什么人,“皆蠧矣”。桓公恍然大悟,“于是解四子政而召管敬仲任之,齊國大治”。工師翰先故意露出破綻,然后以桓公之矛攻桓公之盾,邏輯如工藝般嚴謹,進諫效果也就自然可期。
如果說宋濂筆下的還只是寓言故事,那么宋朝李誡編撰的《營造法式》不僅是對建筑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而且更有助力防止_的社會價值。李誡即工匠出身,“其考工庀事,必究利害,堅窳之制,堂構之方,與繩墨之運,皆已了然于心”。但該書在技術層面之外,還明確了勞動定額,以及運輸、加工等所耗時間,對于編造預算,施工組織都有嚴格規定,相當于一套建筑工程的制度、規范,從而能夠有效地杜絕物料浪費和工程管理人員中飽私囊。如李誡這樣一種工匠精神,不是同樣足令我們景仰嗎?
當下為什么要提出培育工匠精神?在我看來,出發點顯然不是要打撈傳統手工藝,而是旨在將傳統手工藝中蘊藏的精益求精注入現代企業。這兩年,我國游客不是走到哪個國家就在哪里“掃貨”并不斷成為新聞嗎?究其原因,國人口袋鼓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在于國貨信譽有待提振。這樣來看,就不難明了此種提法的戰略意義了。
工匠精神的作文250字篇5
紀伯倫在《沙與沫》中寫道:“有一些人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遠,是因為他們忘記了出發點。”
車胤囊螢讀書,孫康映雪讀書,本是指贊揚他們為讀書而勤奮學習的精神。而如今車胤為讀書而花費眾多時間去捕螢火蟲,孫康等至下雪天才讀書,是否本末倒置了呢?這種“表面工程”因何而來?我想,是我們在人生之路中失去了初心
所以,回到最初的原點,拾起你丟下的初心吧。
然而,是什么使車胤,孫康失去了初心呢?我想原因還得分外因和內因。
其一,是外物的誘惑。人們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在金錢,權利面前,一張張猙獰嘴臉即刻顯現出來。試想車胤、孫康何嘗不是為了他人的贊揚,而自以為是地堅守自己的“品德”,于他們自己來說,還是個勤奮讀書的榜樣。而對我們而言,這種榜樣卻已變味。
其二,是內心的不堅定。從古至今,堅守自己初心的人何其之少,然而正是這樣的人,才獲得夢想的成功和心靈的慰藉。川端康成,面對教授們的質疑,將別人眼里“小孩子的玩意”一直留存在心底。終于有一天“凌晨四點,海棠花未眠?!痹僬f那陳俊貴,只因班長給其一粒饅頭救了自己,而花費自己20多年的青春去守著班長的墳墓。若無內心的堅守,他們的成功從何而來?更別說孔子的治學理念,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理念,中國航天夢想的實現……
“萬種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庇兄@樣堅定的信念,何嘗怕像車胤、孫康一般,被那“萬種”所帶走。
而關于現代文學藝術,有多少還保留著最初的心。走進書店,玲瑯滿目的是各促銷手段,“最暢銷作家”、“最經典文學”、“最……”。文學上的利益已讓眾多作家蜂擁而上,將文學置于金錢之中,可還記得你們最初寫作的心?莫言曾說:“真正的作家,不必像群吠的狗,去獲得哪些準貴族的私心,而是像一只沉默的鯨魚,穩重的呼吸?!?/p>
再看看電影界,多少商務電影充斥著這個時代。你們可還記得在第五屆金掃帚獎上,獲得獎的導演么?他說:“自己在多年的創作中失去了初心?!笨蛇€記得趙本山在擔任導演說道“我只做我能做的事”。
誠然。不少人已恍然大悟,不少人在迷途知返。然而還有那些不知所措的人,請回到最初的原點,保持一顆仍快樂的心,去守住自己心中那塊不可更改的天地。林徽因曾說:“正真的寧靜不是遠離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筑藩籬?!?/p>
讓車胤只為讀書,讓孫康只求深思。丟棄囊螢和映雪,只回到最初勤奮的原點,不讓自己離出發點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