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讀書心得300字
理想國讀書心得300字篇1
最近閑來無事,翻閱書架上已經落滿了灰塵的《理想國》。這部《理想國》介紹了柏拉圖在思想體系的各個方面。最開始的時候自己是一直都不喜歡這種哲學類的書籍,因為覺得這些書都是講的是精神層面和思想層面。自己對這些書都不是特別的感興趣,簡單地認為這些書講的東西都十分的空洞,沒有事實依據,只是僅僅的思想方面的理論知識。
但是現在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隨著自己的人生閱歷的增長自己漸漸的發現,還是需要這種理論層面,思想方面的知識。因為自己知道這方面的知識是自己所欠缺的,是在生活中得不到的。自己查自己的生活中,也會漸漸的發現,其實我最需要的,我們最需要的,還是哲學方面,思想層面的知識,;來提高我們對生活的認知。
理想國一書講的是柏拉圖式的哲學,我們學習哲學知識,可以通過對理論的學習,讓我們發現社會的弊端,對舊制度和舊思想進行批判,更新我們的思想觀念,解放我們的思想,讓我們更加明確明晰的認識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更好的生存下去。哲學的力量更能夠指導我們生活的更加美好,哲學是與我們所處的自然與社會密切相關的,并且自覺,或者是不自覺的,影響我們的學習生活,并且對我們的學習生活進行有益的指導。
哲學的價值和哲學的意義到底是什么?這個就是我近一段時間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我想現在,《理想國》一書已經給了我答案。自己現在學習哲學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提高自己對著世界的認知,讓我們知道現在這個社會能夠給予我們的一切,讓我們知道這個社會還需要我們去做些什么?
這些簡簡單單的內容就是我讀《理想國》最初的想法。只要能夠解決現在我心中的簡簡單單的疑惑,我這本書就算沒有簡簡單單的翻閱,就會有很大的收獲了。
理想國讀書心得300字篇2
曾經以為智者哲人如柏拉圖者,其著作勢必是艱深、睿智、充滿智慧的火花因而很容易使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如我者迷了眼,如墜云端而不知所蹤。從來認為像《理想國》這樣的西方哲學史上有著如此虛無縹緲的書名的煌煌巨制一定也寫得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使人沒有讀下去的勇氣。曾經因為看莎士比亞文集,對幾乎是純對話的文體心存恐懼,覺得這樣的作品會因為情節的缺乏而造成興趣的缺乏,看著太累。
現在不知道是因為我長大了,對情節沒有過去那樣依賴,還是譯者的水平,還是柏拉圖語言中所達到的婦孺可知,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最高境界,還是我自己的愚昧無知歡樂多,讀同樣是對話體的理想國,第一卷下來我竟絲毫不感到乏味和疲勞。雖然幾乎沒有情節和場面的描寫,但從柏拉圖(盡管書中的主要談話者以蘇格拉底的名義出現,但由于柏拉圖是《理想國》的作者,我愿意將他當作柏拉圖。或者說,到底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談話中的思想。)有些俏皮但充滿思辨智慧的語言中,我卻仿佛看到柏拉圖和他的挑戰者們的唇槍舌劍的場景,看到柏拉圖一層層地將對手駁倒,看到一群啞口無言的人不甘心的眼神、面紅耳赤的模樣和柏拉圖有點壞壞的笑容,看到了他們的一笑一顰,一驚一怒。也可能是大一,大二時候看辯論賽的慣性吧,我居然很享受他們這樣的一種思維的碰撞,語言的交鋒。
肯定的,以我現在的閱歷經驗、知識結構和能力,我對理想國精神實質的理解是相當膚淺和粗陋的,甚至都沒有觸及問題的皮毛極可能是隔靴搔癢。我不可能有見地地發表對理想國的看法的,也沒有辦法很系統的說出它有什么好來,說出它的價值所在。我只是覺得很快樂罷了,因為覺得有意思所以笑了。
但是,給不同層次的人不同的理解空間,開卷有益,能領會到多少就是多少,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理想國,這也是許多傳世巨著的共性吧。盡管這是專業課的推薦書目,我卻不想讓自己的思維局限在此,這是說得好聽的,其實是說我的思維未必可以達到從專業或者哲學角度思考和分析的高度,我只想記敘自己對書中字句的一些理解以及由他們引起的一些聯想。純系感想,無關學術,如有雷同,實為巧合。
理想國讀書心得300字篇3
在這部對話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之口詳細地討論了人性、政治、哲學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為后來的西方思想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以后的西方哲學,無論是繼承柏拉圖思想的,還是反對柏拉圖思想的,都不可能繞過柏拉圖的思想,尤其不能繞過《理想國》所表達的對人性和政治問題的深刻看法。 《理想國》通過蘇格拉底與對手們的談話,反復詰難來推理尋求正義的定義。在第一卷,柏拉圖用蘇格拉底知識助產術的問答法推翻了幾種關于正義的定義:1.正義就是有話實說有債照還;2.正義就是幫助朋友傷害敵人;3.正義是強者的利益;4.不正義比正義有利。這四種說法看似接近生活很合理,但是柏拉圖一一剖析,找出了其中的缺陷,對于我們人生道路的選擇有深刻的啟示。針對第一種觀點,他用不能將武器還給一位瘋子朋友的例子反駁有債照還的正義說法,我們不能簡單的按照常理來辦事,應該考慮事情的結果是否會是不正義的,這種說法忽略了正義的真實本質,所以我們應在生活中多學習柏拉圖的思想方式,考慮問題不光從本身的立場出發,不能簡單照辦,還要考慮我們的對象和事情的后果。針對第三種觀點,柏拉圖指出掌權的統治者有時也會犯錯,制定出對自己不利而對被統治者有利的法規要被統治者執行,正義就變成了“弱者的利益”了。在此,柏拉圖提出“在任何政府里,一個統治者,當他是統治者的時候,他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屬下老百姓的利益。”所以,作為統治者應該為人民謀福利而不僅僅是考慮自己的利益。
柏拉圖從國家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兩方面對正義進行了討論。他構建了一個正義的城邦,規定了一條總的原則:每個人必須在國家里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柏拉圖認為,正義就是有自己的東西干自己的事情。他認為國家由統治者、被統治者和輔助者三部分組成,國家應有四種品質,分別是智慧、勇敢、節制、正義。在一個國家中,人數最少的那個部分和這個部分中的最小一部分,這些領導著和統治著他的人們所具有的知識才配稱作智慧,具有這種知識的人總是最少數。柏拉圖主張的勇敢是一種關于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符合法律精神的正確信念的完全保持的精神能力。節制是一種好秩序或對某些快樂與欲望的控制。關于節制,在這里,有一點讓我有深刻啟示,他提到:“人的靈魂里面有一個好的部分和壞的部分,而所謂‘自己的主人’就是說較壞部分受天性較好部分的控制。這無無疑是一句稱贊之詞。當一個人由于壞的教養或者和壞人交往而使其較好的同時也是較小的那個部分受到較壞的同時也是較大的那個統治時,他便要受到譴責而被稱為自己的努力和沒有節制的人了??”[2]這讓我有些感觸,我們時常提到要做自己的主人,而實際上我們既是自己的主人又是自己的奴隸,而我們要突破自己主宰自己,就應該深刻懂得節制,學會控制自己,讓自己靈魂中較好的一部分控制較壞的從而主導自己,做到自身內秩序井然,成為自己的主人。在個人的正義方面,柏拉圖認為,人的心靈有三部分組成:理性、欲望、激情。柏拉圖主張個體靈魂的這三部分也應該是各行其是,保持和諧,這樣的人方為正義的個體。這種內在的分工與和諧,不是外在的“各做各的事”,而是一種內在的和諧有序。「3」當整個國家得到非常和諧的發展時,各個階級將得到自然賦予他們的那一份幸福,當一個國家最最像一個人的時候,它是管理的最好的國家,而管理的最好的國家最像各部分痛癢相關的機體。 張竹明總結《理想國》的推理過程是一種逆向思維,即:“國家的大治取決于少數精英人物的主導作用,他們的主導作用又取決于理性在他們心靈里的主導作用;理性的主導作用又取決于它對善理念的把握;而善理念的把握又取決于辯證法的學習,歸根到底國家的大治取決于正確的教育。”
理想國讀書心得300字篇4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在《理想國》開始的時候并沒有直接提出來,柏拉圖是通過對正義的深入探討。
《理想國》在討論到城邦的建設的時候,首先說的就是人的正義問題,在柏拉圖的理解中,他認為我們如何去理解正義首先需要理解的是一個城邦的正義,如果我們理解了城邦的正義那么也就理解了個人的正義,所以,理解就是一個從大到小的過程,但是在我們的課堂的討論中有的人的言論讓我有這樣的想法,在我們一個直白的理解中,我們認為一個人的正義是最重要的。
就是說,有個人才有國家的一切,在一個認同個人主義的時代中,在自由主義的思想的指導下,這樣的想法是沒有什么不對的,但是我想強調的是,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我們要知道柏拉圖寫作的背景和寫作的意圖,所以從一個城邦的建設意圖出發,城邦的正義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要服從城邦的正義的,在城邦的需要的時候,個人正義往往應該讓位給城邦的正義的,所以,我們在理解柏拉圖所說的“先寫大字,再寫小字”的言論是從城邦的理念出發的,因為他認為城邦才是最重要的,那個時代也只有在城邦的完善的情況下,個人的一切才是有保障的,因此我們要把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充分理解,如果我們僅僅是從個人正義的角度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的話,那樣的話,我們的理解是偏激、狹窄的,那樣的話就很容易誤解柏拉圖的意思,在當今社會,理解城邦正義和個人正義是我們正確理解柏拉圖的一個重要因素。
理解兩者正義之間的關系后,我們現在來理解柏拉圖的正義觀念了,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明顯的提出正義的概念是“個人做自己分內的事情”。或許是我們這樣的理解,在柏拉圖的意思中或許認為,人本來就是有區別的,等級的劃分并不意味著一定是級別的劃分,或許是秩序的要求,因此柏拉圖要建立自己城邦的時候,他不能不考慮到一個城邦對于秩序的要求。此外柏拉圖關于人應該各做各的事情是基于人本身的內在素質,或許換個說法是每個人在他生來就有自己屬于自己的稟賦,而他的稟賦決定了他所應該從事的事業,那是正義的。
理想國讀書心得300字篇5
初讀這本書時,因為書中有的字句拗口,再加上哲人的思想和思維著實讓人捉摸不透,便沒堅持下來。不過,在仔細讀了關于柏拉圖的生平以及他所生活的時代,便重讀。雖然有很多地方還是不求甚解, 但是仍舊被他的一些先進思想,還有他所向往的那個理想世界,深刻震撼著了。不得不承認柏拉圖確實是朵奇葩。
柏拉圖是古希臘的哲學家,他的老師則是與他同樣舉世聞名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在西方歷史上最早創立了完整的哲學體系。他的一生致力于鉆研哲學。他的最高理想便是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家。他更強調學以致用,將所學付諸實踐。后來,他更是創辦了“學園” 。在講學之余,柏拉圖筆耕不輟,著書立說。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以對話形式所作的《理想國》·《法律篇》等。 其代表作《理想國》不僅是哲學家的宣言書,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寫的治國計劃綱要,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巨作,對西方乃至全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書以蘇格拉底和克法洛斯的談話開始,在某一方面他們倆達成了共識,他們都認為,痛苦的源泉不在于年紀,而是在于人的性格及內心。他們更認為,對于通情達理的人來說,萬貫家財的最大好處便是用不著存心作假而不得已騙人便可心安理得。接下來便提出了本書的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即“什么是正義“。正義就是給每個人以恰如其分的報答”~“正義就是把善給予友人 把惡給予敵人”,并且批駁和辯論了關于色拉敘馬霍斯的“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
為了證明正義是一種有意義的生活,在第二卷中他們繼續討論了關于正義的本質和起源的問題.并且開始討論怎樣的正義才是城邦的正義.認為城邦的正義與個人正義是一致的.他認為.城邦中要注重對守衛者的教育問題.所謂教育就是用體操來訓練身體,用音樂來陶冶心靈,并且討論了故事與兒童的早期教育問題.
在第三卷中,他們著重討論了在兒童階段文藝教育的重要.其中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達到對美的愛,而體育鍛煉的目的是體質達到最好.
在第四卷中,他認為一個理想的城邦都有管理者\守衛者和勞動者.三個階層的人,應當合理分工,各司其職.當達到這種狀態時,這個城邦就是一個具有正義美德的城邦.而在這個城邦中,每個人靈魂都有理性’意志和情感三種因素.與之相呼應的三種美德是智慧 勇敢和節制這三種美德.當這三種因素協調一致時,就是一個正義的人.
第五卷中,柏拉圖著重談論了關于婦女兒童的問題.他認為婦女和兒童應公有.在兒童方面應重視其教育.在婦女的權力方面,他認為,女子和男子有同等的權利,不僅在教育方面,應該同男子一樣出征打仗,辛苦練兵.并且還討論了什么是真正的哲學家以及國王應該是哲學家.認為只有哲學家才具有治理國家的知識與天賦.
在第六卷中,用一小部分討論了關于哲學家所具備的天賦:敏于學習 強于記憶 勇敢 大度.并且在對哲學家的培養時,在相應階段應給以相應的訓練.并且必須確定哲學家是最完美的護衛者.以及讓那些人知道正義和美,怎樣才是善.
在第七卷中,他用一些奇特的比喻來說明那些受過教育與沒受過教育人的本質不同.把洞穴囚室比喻為可見世界,把火光比喻為太陽的能力.而通過后天的教育和實踐能使靈魂盡可能容易轉向的技巧.同時他們又說,計算能力和理性來努力研究靈魂傳來的信息.他們又說算學這個學問看來是最有資格被用法律規定下來的,因為他能迫使靈魂使用純粹理性通向真理本身:幾何學則大概能把靈魂引向真理并且或許能使哲學家的靈魂轉向上面,況且對學習其他學科還有一定的好處.同時,還應注重天文學.他們還認為只有辯證法有能力讓人看到實在. 他還認為得用用法律規定他們要特別注意訓練培養自己能用最科學的方法提問和回答問題的能力.在關于孩子的學習方法上,他認為身體上的被迫勞累對身體無害,但是被迫進行學習卻是不能在心靈上生根的.因此,不要強迫孩子學習,要用做游戲的方法。同時,要獲得永久知識的唯一途徑是將各種課程內容加以綜合,研究他們相互間的聯系以及他們和實物本質的聯系。他始終認為只要讓真正的哲學家掌握這個國家的政權并用自己制定的習慣和法律培養城邦中的善良公民,那么便能通過促進和推崇正義使自己的城邦走上軌道并給人民帶來最大福利的最便捷途徑。
第八卷中,他談到在一個非常理想的國家里必須實現婦女·兒童和全部教育的公有;他認為習慣促使制度的產生,而且習慣的傾向決定了它的一切方向;他還談到,用一些幾何數來決定在生育方面的優生,以便在合適的時節里來挑選優秀者來管理國家;他還談到了四種政制,并且充分地描述了民主政治是如何向機主政治轉變的,以及ji主政治的本質是什么。
在第九卷中,他們主要談論了關于各種欲望問題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種影響。并且,還討論了王者型、貪圖名譽者型、寡頭型、民主型、ji主型這五種人,那種人最幸福,并且幸福的次序也是美德的次序。還討論了在哲學家或愛智者、愛勝者和愛利者這三種人的基本類型中,擁有快樂最多經驗的應該是哲學家,應為他是唯一有知識和經驗結合在一起的人。同時,他認為受到充實的東西和用以充實愈是實在,我們所感到的快樂也就愈是真實;反之,如果比較地缺少實在,我們也就比較地不能得到真實可靠。同時,他還說所謂美好的和可敬的事物乃是那些能使我們天性中獸性部分受制于人性部分的事物,而丑惡和卑下的事物乃是那些天性中的溫馴部分受奴役于野性事物的部分。
在第十卷中,他們首先探討了模仿者的本質以及究竟誰才是真正的模仿者。而作為悲劇詩人既然是模仿者他們自然地就和王者或真實隔著兩層。然后,他們還討論了什么事物都有使用者的技術、制造者的技術三種技術。同時他們還認為計量活動室心靈理性部分的工作,而信賴度量與計算的那個部分應是心靈最善的部分,與此相反地那個部分應屬于我們心靈最低賤的部分。他們還談到,人們更傾向于在哪種場合克制自己的悲痛,最終他們認為促使一個人克制的是理性與法律,慫恿他們面對悲傷讓步的是純感情的本身。他還認為人們最善的部分是愿意遵從理性的指導。他還認為一個正義的人不論遭到怎樣不幸,只要他愿意并且熱切地追求正義,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實踐神一般的美德,這樣的人是神一定不會忽視的。而一個人最大的幸福所在就是那些能使靈魂本性更正義的生活名為較善的生活,因而能在較善的生活和較惡的生活之間做出合乎理性的抉擇,并且要堅定不移的堅定自己的此種信念。在本書的最后,他給出世人忠告,他相信靈魂石不死的,它能忍受一切的善和惡,我們只有永遠堅持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這樣我們才可以得到我們自己和神的愛,只要是這樣,那么無論生死,我們便可以諸事順利。
不管對于我們自身,還是對于我們的國家,發展遠遠不夠成熟,對于《理想國》中的思想,我們要在自身原有的框架下,不斷探索和改善,對于西方的政治思想更是要吸其精華,去其糟粕,為己所用。
柏拉圖思想的博大精深,當然不是這么些話可以說的清楚的,關于對其思想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是它帶給我們每個人的啟示,它其中蘊含的關于教育的美好理念,關于“善”的理念,以及對正義的深刻理解 ,值得我們銘記 借鑒 和思考。愿我們沿著前人思想理性的光輝,去不斷探索人生的真理,實現自己的理想。
理想國讀書心得300字篇6
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都是持懷疑態度的,懷疑自己是否能看懂。為時兩個星期整整14天才看完薄薄的一本《理想國》,很久沒有花這么長時間看一本書了,但收獲還是挺多的。
首先,豐富了我對正義的認知。在看此書時,我對正義的理解就是正義,無正義本身和正義的表象(暫且稱為表象)之分,我們追求正義,究竟就正義本身,還是由正義所帶來的榮譽、地位、權力?論及正義也僅僅是與道德和法律相聯系,但《理想國》所提及的則包含更多的內容,不僅是法和道德,還涉及了智慧、節制、愛,給我以更全面的了解。正義不單是恪守法律、公正審判;不止于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還有明智的認知和判斷、對本性惡的有效節制、對社會、對國家的普遍愛的等等。
我認為,理想國中的守衛者們都是正義的化身。蘇格拉底說,不能用一般人所追求的幸福去衡量比較守衛者的幸福與否及其程度。構建一個全體幸福的國家,必須要某些公民出讓自己一部分的權利、利益。當然,守衛者也是靠公民來供養的,社會也是有回饋于他們的。
但我還是忍不住從自己的價值體系出發去評價這些守衛者,去尊敬他們,認為他們是偉大的。這是我要反省的地方,總是用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去評判別人。
此外,這本書是立足于理性的,這對于感性的我而言有莫大的幫助。讓我在看書過程中,在思考問題時,不自覺的優先運用理性思維去判斷是非,再用感性的思維去感知事物的價值。
此次閱讀僅有這些粗淺的理解也略感疲勞,希望下一次閱讀時能給我全新的感悟。
理想國讀書心得300字篇7
在《理想國》中,蘇格拉底與人的辯論,很多地方叫人深有感觸。在第一部分蘇格拉底與賽弗拉(今譯克法洛斯)的一番關于老年和財產的辯論中,蘇格拉底的幾句話對于我們的生活與學習很有用。“蓋余素視高年人為已嘗經歷絕遠路程之旅行家,而此路程或亦為余將來所必至。故余對于過來人,深愿一詢此路程之難易險夷。”有一門學問是經驗學,在經驗中得來的東西,不是任何書本所能全部記載的。雖然,書本上的東西本來就是人類幾千年發展的經驗,但生活的經驗,每個人都不一樣,有時候一句話便能讓你受益匪淺。
人一生就像一條長河,我們和無數的人一樣同游那一條河,有人在前,有人在左,所經歷見到的東西也不一樣。但那些“過來人”,往往更高的時間層面或者僅僅是路程上就要比我們游得久、游得遠,認識的東西也不一樣,與老年人交談,尤其是睿智的老年人交談,總是一件受益的事兒。 賽弗拉對于老年人的一些觀點,很有智慧。他說曾經老年的索福克勒斯——古希臘三大悲劇詩人之一——曾有人向他問問題,“情欲之猶于老年時代有用乎,汝乃昔日之索福克勒斯乎?”索福克勒斯應答說:“居吾語汝,余甚喜余已脫離汝曹所謂情欲一端矣。余覺脫離乎此,宛如脫離一狂暴之主人。”而賽弗拉說,情欲既滅,別有一種清凈與自由之樂境,不只是脫離了一狂暴之主人,簡直就是脫離了無數的狂暴之主人。這段話相當的睿智。對于我們年輕人很難想象若有一天“情欲既滅”那會怎么樣,沒有情欲豈不是槁木死灰么。這是一種年齡境界上的思考,讀這樣的書,我們增長的不知是見識,還是一種生活境界、生命境界和情感境界的感悟。 賽弗拉還有一段關于老年人的話,也很有意義。“凡人至自知其將死時,輒有一種素所未有之恐怖及憂慮纏繞于其腦中,即來世之說與今世行為上所應得之刑罰是也。人固平日視此為笑譚者,然至此則頗認其說之非虛。于是疑惑驚悸,紛至沓來。使之不得不回憶曩所開罪于人者為幾何。人之所以至此時而有如是之景象者,大約以年老神衰之故。或又如飄泊扁舟將抵彼岸時,見解能較清晰耳。”一直以來,我們都很難說清楚到底這個世界上是不是有生死輪回、前世今生的說法,而賽弗拉認為“人之所以至此時而有如是之景象者,大約以年老神衰之故。
或又如飄泊扁舟將抵彼岸時,見解能較清晰耳。”生命長河未到下游未到彼岸我們永遠都不知道真正的河流是什么樣的。對于人生的了解,見仁見智,但卻都有些盲人摸大象之嫌。而老年人,或許是頭眼昏花意識不清了,也或許是將抵彼岸了“見解能較清晰耳”。人在快去世之前,總是有很多奇怪現象這也是不能否認的。 在《理想國》中,蘇格拉底與人辯論,我們第一步的不感嘆蘇格拉底的才學,第二便是他對于事物的認識和思考方式,這對我們的思考問題的方式是一個很大的擴展。而最后一個,便是他和各種不同的人之間的辯論,我們從他們的辯論中可以重新的思考“公道”、“政治”、“婚姻”和“教育”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