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紅色書籍讀后感600字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卓婭和舒拉的故事》,作者是前蘇聯作家柳·科斯莫杰米揚斯卡婭寫的。
卓婭和舒拉20世紀20年代生于白楊村。在父母的傾心教育下,姐弟倆從孩提時代起就逐步養成許多優良品質:尊重長輩、樂于助人、學習勤奮、積極、勞動、熱愛生活、興趣廣泛等等,擁有一個幸福家庭。在1941年6月22日,德國動用大量兵力,侵略前蘇聯,卓婭參加了游擊隊,成為一名堅強的戰士。她在焚燒敵營時不幸被捕,兇殘的德寇喪心病狂對她嚴刑拷打,最后惱羞成怒,絞死了她。舒拉得知噩耗,決心為姐姐報仇。他進入戰車學校刻苦學習,成為一名優秀的戰車戰士,在戰場上,他鎮定勇敢,表現出色,屢建功勛,以指揮員的身份率領士兵奮勇殺敵。在1945年二戰勝利前夕,不幸犧牲。
卓婭和舒拉兩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愛國,他們都是英雄。舒拉給我很深刻的印象,我更喜歡舒拉。他是一個愛祖國,愛母親,愛家人的人;他是一個勇敢、堅強、不為名利的人。他得到了許多勛章,但他并沒有驕傲和自滿,依然和過去一樣,保持著剛入伍時的謙虛。
舒拉很努力和刻苦。在一次激烈的戰斗中,他兩天兩夜沒有出過戰車,兩天兩夜沒有睡覺,最終贏得了勝利。我也回想起自己,有時寫作業寫到十點就很不想寫了,覺得很困,就想睡覺。我應該學習舒拉這種勤奮、勇敢、堅強的精神,要以舒拉為榜樣堅持到底,好好學習,積極勇敢的`面對未來的任何挑戰。
初中紅色書籍讀后感600字篇2
寒假期間,我拜讀了羅廣斌和楊益共同創作的《紅巖》。合上書,眼前就立刻呈現出一位位英雄的面貌:許云峰英勇斗敵,舍己為人;劉思揚出身豪門卻投身革命;江姐受盡酷刑,堅貞不屈……還有羅世文、楊虎城、陳然等先烈們,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個個都是鋼鐵漢,他們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一直觸及我內心,激勵著我的愛國情懷。
《紅巖》里最讓我久久無法釋懷的便是江姐。剛開始看《紅巖》,江姐的偉大形象就逐漸在我心中樹立起來。故事中當敘述到江姐得知丈夫犧牲后,并不像一般的女性那樣,面對殘酷的現實變得不堪一擊,而是擦干眼淚,毅然站了起來。因為她知道黨交給她的任務還沒有完成,必須以大局為重,舍小家為大家。后因叛徒而被捕。當兇殘的敵人把竹簽釘進她的十指,還是那么沉著冷靜,也絲毫沒有從她的嘴里透露黨的任何秘密。并且還說:“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驗,竹簽子是竹做的,共產黨的意志是鋼鐵做的。”
面對這些英雄,我感到十分慚愧。一想起以前被父母訓斥后就很沮喪,從不審視自己。可如今,在書中體會到英雄們的紅巖精神,我恍然大悟越是在鋪滿荊棘的道路上就越需要我們去克服;越是困難就越不能輕言放棄。
我要感謝《紅巖》,書中處于逆境中的人物為我樹立了榜樣,讓我對人生的價值有了嶄新的理解與看法,并將促使我成為一個堅持不輕易放棄的人。
初中紅色書籍讀后感600字篇3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做《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曾經鼓舞過無數人。
讓我來為你們介紹一下這里面有誰吧。保爾柯察金——出生于一個烏克蘭的工人家庭,在幾十年的學習和斗爭中成為了一個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他有著純潔高尚的道德品德,他渴望愛情,但有時又不夠勇敢,不敢向愛的人表達自己的愛意,只是把自己一切力量和全部生命都奉獻給建設新世界的偉大事業。他是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英雄。冬妮亞——一個林務官的女兒。她純潔美麗動人,待人和善友好,彬彬有禮,說話的時候柔聲細語,不會拘謹,讓人感覺溫暖而又舒適。朱赫來——他身體寬大而結實,平時不茍言笑,言語簡單明了。
在這本書里面我最喜歡這本書的主人公保爾?柯察金。保爾的形象是那么真實感人:他勇于獻身,拼命工作;他愛學習,如饑似渴;他嫉惡如仇,愛憎分明;他不畏艱難,挑戰病魔;他永不言敗,頑強生活……這一切都可歌可泣。但保爾又不是一個十全十美的人,在他身上也存在不少缺點和毛病,難能可貴的是他有自知之明,他的深刻的自我反省,嚴于解剖自己的精神,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
保爾?柯察金這一英雄形象詮釋了生命的意義。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那段不知鼓舞、激勵過多少人的人生格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臨終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保爾和他的伙伴們就是以整個生命去實現這種對生命價值的理解的。
讀一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好書吧,你將受益終生。
初中紅色書籍讀后感600字篇4
《苦菜花》這本書是以抗日戰爭時期膠東半島昆崳山區的王官莊為背景,以仁義嫂一家的遭遇為中心線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抗日根據地軍民在反掃蕩中所進行的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表現了根據地人民那種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普通而感人的革命母親的形象。
作品所塑造的母親——仁義嫂的形象,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而豐滿的革命母親英雄形象,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人物畫廊增添了一個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同時,也標志著作品本身的藝術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懷著無限的深情來塑造母親的形象的,鮮明地刻畫了母親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親置于王官莊極其嚴峻復雜的矛盾沖突之中,在公與私、生與死的抉擇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愛心腸與革命意志這兩個特征,真實地描寫了她的覺醒和成長,具體地寫出她從一個只知愛自己子女的母親到愛革命、愛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為革命奉獻一切的革命母親的性格發展過程,并注意揭示母親性格發展過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親的形象血肉豐滿,也使得讀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怎樣變為靈魂高尚的革命母親的過程。
《苦菜花》這本書很值得一讀,它可以教會我們很多東西,慢慢品味,就會得到很多,明白很多。
初中紅色書籍讀后感600字篇5
自從學校開展“百本紅色書籍閱讀”活動以來,我一直被這些紅色經典中的人物感動著,無數仁人志士,為祖國的解放,民族的復興,拋頭顱,灑熱血。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長征》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了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紅軍從各蘇區向陜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過程中發生的事情。
紅軍長征路上,發生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那是在過草地的時候,許多同志都得了腸胃病。有三個病號實在跟不上隊了,指導員便安排一位老班長來照顧三個病號。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長就到處挖野菜給病號吃。后來發現可以釣魚吃,于是便將縫衣針燒彎了當魚鉤,每天晚上抹黑找魚餌。以后病號們總能喝上熱騰騰的魚湯,而老班長自己卻一點兒都沒吃,只是嚼草根和病號吃剩的魚骨頭。最終,在即將走出草地的時候,老班長倒下了。在臨死前,他也不吃三個病號為他煮的魚,而是把魚留給病號吃,并鼓勵三個病號走出草地。
同是在過草地時,一位十一二歲的小紅軍掉隊了。當時他已經又冷又餓,筋疲力盡。但他為了不拖累同樣掉隊的陳賡同志,他騙陳賡同志自己不累,而且有很多吃的。其實他的干糧袋里只有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等陳賡同志明白過來,這位可敬的小紅軍已經停止了呼吸。
這些事跡多么令人感動啊!老班長和小紅軍雖然沒有留下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的崇高品質,永遠激勵著我!正如臧克家詩中的一句話:“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老班長和小紅軍雖然年齡相差很大,但是他們的精神是一樣的:不愿拖累別人,一心為別人著想,為了讓別人活下去,寧可犧牲自己。
長征途中,像老班長和小紅軍這樣的戰士還有很多,我們都應該向他們學習。以前,我有些自私,只要有好的東西我都是第一個拿的,從沒有想過別人。到現在我才明白舍己為人的真正含義。與先烈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現在我應該認真反思,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自私,而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就像老班長和小紅軍那樣,做一個心中裝著他人、一心幫助他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