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弟子規(guī)800字有感
寫讀后感需要對自己的思考進行整理和表達,這要求學生能夠理清思路并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寫好讀弟子規(guī)800字有感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讀弟子規(guī)800字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弟子規(guī)800字有感篇1
暑假期間我來到了圖書館看了《弟子規(guī)》一書,這本書每句話都很短,只有十二個字,但 里面的含義非常豐富,深刻的影響著我。
《弟子規(guī)》是教我們學生在家孝敬父母,外出和別人友好相處,在學校尊敬師長的行為規(guī)范。從古代到現(xiàn)在,小學生們都在學習這本書。
《弟子規(guī)》一開頭就教我們首孝悌,次謹信,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講信用。接著就教我們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和姐姐,哥哥平時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有時我看書入迷了聽不到父母叫我的聲音。
父母養(yǎng)大了我們,我們小學生該怎樣孝敬他們呢?《弟子規(guī)》是這樣教我們的: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感到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感到?jīng)鏊T绯科鸫玻认蛩麄冋埌矄柡?傍晚回來了,要向父母報平安。
《弟子規(guī)》中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這段話我不太理解,讀了更讓我感動的故事臥冰求鯉,我知道了如果父母疼愛我,我孝順父母,并不是一件難事;如果父母討厭我,我卻還能用心盡孝,那才算得上難能可貴。
王祥是西晉時臨沂人,他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親給他娶了后媽。后媽經(jīng)常虐待他,可是王祥覺得她是長輩,一直都很孝順她。
一年冬天,后媽想吃鮮魚,可到處都買不到。王祥只好跑到河邊,他就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堅冰。最終把魚帶回了家,后媽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
王祥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我也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父母累了,我就給他們捶捶背捏捏肩;媽媽胳膊疼了,我就給她揉一揉;有好吃的東西就先讓父母嘗一嘗。當父母老了的時候,我也要天天給他們講故事,做家務(wù);他們提出的問題我都會認真地回答。
《弟子規(guī)》教會了我很多很多,今后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學生。
讀弟子規(guī)800字有感篇2
“弟子規(guī),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是《弟子規(guī)》的總訓。“孝”被放在了首位,可見“孝”是做人的基礎(chǔ),是道德的根本,正所謂“百善孝為先”。
中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孝”字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很注重孝道的民族。古代的圣賢——堯、舜、禹、孔子、孟子等人,沒有一個不教導人要孝順父母,尊敬父母。沒有一個不是自己努力去實踐孝道的。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傳統(tǒng)美德,從小爸爸媽媽就教育我要“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后來在老師的引導下,我學習了《弟子規(guī)》,對孝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想想我們成長的過程,每一步都滲透著父母的心血,一句句愛的叮嚀,一個個溫暖的懷抱,一次次期待的眼神。他們把最好的給了我們,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去感恩,不去孝敬他們呢?
現(xiàn)在的我們生活幸福,在父母家人的呵護下健康快樂的成長。我的父母每天起早貪黑,早出晚歸的,為了給我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不辭辛勞,任勞任怨,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不能幫上什么忙,我只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來表達我的感激之情。有的時候,父母的艱辛我們是無法體會的,現(xiàn)在的我們年齡尚小,還不能和父母一起分擔生活的艱辛、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但我們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優(yōu)異的學習成績來回報父母,盡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活來減輕父母的負擔;我們可以在出門時對爸媽說一聲“再見”,進門時投一個微笑,讓爸爸媽媽的心里感覺暖暖的,我們可以給忙碌一天的父母搬一把椅子,可以給口渴的父母倒一杯水,我們對勤勞的父母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解除他們的疲勞,驅(qū)散他們的心病。在他們生日的時候做一張賀卡,寫上真誠的祝福。孝敬父母,其實真的不難做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以體現(xiàn)出來。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連小草都知道報答春天的光輝,何況是人呢!所以,今后我會時刻想著父母,孝順父母,聽父母的話,把學習搞好,不讓父母為我操心,長大后用實力回報父母,孝不能等待,千萬不要留下“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讓我們從現(xiàn)在開始,做一個懂得感恩、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讀弟子規(guī)800字有感篇3
金秋十月,我們培新小學舉行“書香校園”活動。老師不僅讓我們認真學習《弟子規(guī)》,還要會背誦。回家后,我讓爺爺幫忙找到《弟子規(guī)》這本書,每天中午,都堅持讀一小段。
《弟子規(guī)》在古代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課本,是古代兒童的啟蒙教科書,對現(xiàn)在的我們也有很大的啟示。它讓我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講孝順、講禮貌……書中寫到“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我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我們好,我們應(yīng)當聽他們教誨,應(yīng)虛心接受,不能強詞奪理,讓父母傷心生氣。我清楚的記得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著一盆水,天真地對媽媽說:“媽媽,洗腳”。這則公益廣告打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它深深體現(xiàn)了小男孩對媽媽最真摯的愛。我更想到烏鴉反哺這個故事,連小烏鴉都知道孝順父母,小時候聽父母的話,長大了喂父母食物。而以前,父母讓我做事,我總是推三阻四,或者找借口不能按時完成。現(xiàn)在想起來,真是非常后悔,以后我要變得勤快,父母叫我,立刻就能答應(yīng);長輩說我,我也能安安靜靜的聽,讓長輩們開開心心。
當我讀到“出必告、返必面”時,我深深的感覺到,以前不管是我早上出門不打招呼,還是放學時遲遲不出校門,讓父母在校門外焦急等待這些行為是多么槽糕。父母的心始終聯(lián)在我的身上,所以我以后出門,不夠有多么著急,也要和他們打一聲招呼。放學不管有多少事,一定要及早出校門,讓父母看見我都身影,不再為我擔憂。
《弟子規(guī)》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很大, 它告訴我學習中、生活中許多做人的道理,它還能教我如何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百善孝為先”,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弟子規(guī)》里的話,做一名懂道理、講孝順的好學生,把中華文明的優(yōu)秀品質(zhì)傳承下去。
讀弟子規(guī)800字有感篇4
《弟子規(guī)》那本金色的小書,短小而精悍。傳承著中華五千多年的傳統(tǒng)文化,凝聚著一輩輩人。
那一個笑聲與淚水交織的夏天,別了母校,剛摘下紅領(lǐng)巾,滿帶稚氣的我考上了華泰。剛開學,學校就發(fā)了一本小小的書——《弟子規(guī)》,還要全文背誦。剛開始,我只是應(yīng)付著讀著。一天早上,家中停了電,出于無聊,我隨手拿起那本小書看了起來。漸漸才發(fā)現(xiàn)它——《弟子規(guī)》的內(nèi)容如此精彩。
我讀它、品它,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規(guī)》中的《入則孝》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話說得好:百善孝為先讀了弟子規(guī)中的的《入則孝》后,讓我感到十分慚愧。原以為為父母做幾件家務(wù)事就是“孝”了,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其實什么是“孝”我一點都不懂。反而,父母對我百依百順,照顧到家,我想要的東西想方設(shè)法的滿足我,還反倒覺得父母為自己做的是理所當然,甚至有時候他們對自己過于擔心還覺得他們很煩,討厭他們。我實在是太不應(yīng)該了。
記得有一次,吃飯的時間到了,媽媽喊我吃飯,而不聽話的我卻始終沉迷于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中不肯離去,媽媽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應(yīng)付,等到爸爸媽媽都吃完了,我也沒有去。等到節(jié)目結(jié)束了,我有感覺肚子餓了,走出房間一看,桌上已沒有飯菜了。我氣憤極了大喊:“媽媽,我要吃飯,怎么沒有了呢?”媽媽急急忙忙的從房間走出來:“沒有了!你要吃飯?我給你去做。”于是媽媽急匆匆的為我去做飯……。而我還在埋怨著…。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真是太不應(yīng)該了
父母為我們做得太多太多,當我們蹣跚學步時,是他們用他們溫暖的大手緊握你的小手;當我們生病時,是他們將我們擁入他們暖和的懷抱;當我們學習遇到困難時,是他們?yōu)槲覀兡托牡闹v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們對我們無私的付出。你們發(fā)現(xiàn)過嗎?他們頭上已悄悄爬上歲月的痕跡——因我們而生——那一絲絲銀發(fā)……
感恩父母,他們只需要你以后過得好就好,他們只需要你在他們工作勞累時在他們耳邊輕輕說的那一聲:我愛你們。
品讀《弟子規(guī)》,品讀《入則孝》,實踐《弟子規(guī)》實踐《入則孝》。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做人基本準則——《弟子規(guī)》吧!
讀弟子規(guī)800字有感篇5
金秋十月,我們培新小學舉行“書香校園”活動。老師不僅讓我們認真學習《弟子規(guī)》,還要會背誦。回家后,我讓爺爺幫忙找到《弟子規(guī)》這本書,每天中午,都堅持讀一小段。
《弟子規(guī)》相當于我們現(xiàn)在的語文課本,是古代兒童的啟蒙教科書,對現(xiàn)在的我們也有很大的啟示。它讓我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講孝順、講禮貌……。書中寫到“父母呼、應(yīng)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我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所說的、所做的,都是為我們好,我們應(yīng)當聽他們教誨,應(yīng)虛心接受,不能強詞奪理,讓父母傷心生氣。我清楚的記得一則公益廣告:一個小男孩,吃力地端著一盆水,天真地對媽媽說:“媽媽,洗腳”。這則公益廣告打動了千千萬萬人的心,它深深體現(xiàn)了小男孩對媽媽最真摯的愛。我更想到烏鴉反哺這個故事,連小烏鴉都知道孝順父母,小時候聽父母的話,長大了喂父母食物。而以前,父母讓我做事,我總是推三阻四,或者找借口不能按時完成。現(xiàn)在想起來,真是非常后悔,以后我要變得勤快,父母叫我,立刻就能答應(yīng);長輩說我,我也能安安靜靜的聽,讓長輩們開開心心。
當我讀到“出必告、返必面”時,我深深的感覺到,以前不管是我早上出門不打招呼,還是放學時遲遲不出校門,讓父母在校門外焦急等待這些行為是多么槽糕。父母的心始終聯(lián)在我的身上,所以我以后出門,不夠有多么著急,也要和他們打一聲招呼。放學不管有多少事,一定要及早出校門,讓父母看見我都身影,不再為我擔憂。
《弟子規(guī)》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很大,它告訴我學習中、生活中許多做人的道理,它還能教我如何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人。“百善孝為先”,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弟子規(guī)》里的話,做一名懂道理、講孝順的好學生,把中華文明的優(yōu)秀品質(zhì)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