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三百首之《墨梅》
作者簡介
(1287--1359) 元畫家、詩人。字元章,號煮石山農(nóng)、飯牛翁、會稽外史 、 梅花 屋主等,諸暨(今屬浙江)人。出身 農(nóng)家 ,白天放牛,晚至佛寺 長明燈 下 讀書 。后從韓性學(xué)。試進士不第,即棄去,讀古兵法。 曾游 大都(今北京),泰不花薦以詞館職,不就。歸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朱元克婺州(路治今浙江金華),授以諮議參軍,旋卒。工畫 墨梅 ,學(xué)揚無咎,花密枝繁,別具風(fēng)格,曾用胭脂作沒骨梅,亦佳妙。又善寫竹石。兼能刻印,以花乳石(青田石一類)作印材,相傳由其創(chuàng)始。其詩多描寫隱逸生活,也能反映人民疾苦,語言質(zhì)樸,不拘常格。所著有《竹齋集》。
墨梅
朝代:元代 作者: 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版本一)
吾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版本二)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版本三)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跡。
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版本四)
作品簡介
《墨梅》是元代詩人畫家王冕的一首題詠自己所畫梅花的詩作。詩中所描寫的墨梅勁秀芬芳、卓然不群。這首詩不僅反映了他所畫的梅花的風(fēng)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鮮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獻媚的堅貞、純潔的操守。一二兩句構(gòu)思精巧,將畫中墨梅與池邊梅樹化而為一,仿佛畫中之梅的淡淡墨暈,為池頭梅樹吸收水中墨色所致。三四句則宕開一筆,贊賞墨梅雖無耀人眼目的色彩,卻極富清新高雅之氣,以此表達(dá)不愿媚俗的獨立人格理想。全詩以畫作真,詩情畫意融合無間,意蘊深邃,耐人尋思,洵為題畫詩中的上乘之作。
作者生平
自幼好學(xué),白天放牛,竊入學(xué)舍聽諸生讀書,暮乃返,忘其牛,間壁秦老怒撻之,已而復(fù)然。母愿聽其所為,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長明燈讀書。后從會稽學(xué)者韓性學(xué)習(xí),終成通儒。但屢應(yīng)試不第,遂將舉業(yè)文章付之一炬。行事異于常人,時戴高帽,身披綠蓑衣,足穿木齒屐,手提木制劍,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或騎黃牛,持《漢書》誦讀,人以狂生視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薦作府吏,冕宣稱:“我有田可耕,有書可讀,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東吳,入淮楚,歷覽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書卿泰不華欲薦以官職,力辭不就,南回故鄉(xiāng)。隱居會稽九里山,種梅千枝,筑茅廬三間,題為“梅花屋”,自號梅花屋主,以賣畫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軒”,放于鑒湖之阿,聽其所止。又廣栽梅竹,彈琴賦詩,飲酒長嘯。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聞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諮議參軍,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以兵請冕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擴室為白云寺。旋卒于蘭亭天章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