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原文提供
遼寧大學教授張鋒作品,原載雜志《科學24小時》1982年第2期,后選入中學語文教科書。整部作品以詩歌的形式,宣傳科普知識。通過會講話的奇異化石,展示了億萬年前神話般的生物世界。該作品作為教科書,是引導(dǎo)學生展開想像和聯(lián)想的教材,可激發(fā)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化石吟 張鋒最早的魚兒怎么沒下巴?
最早的鳥兒怎么嘴長牙?
最早登陸的魚兒怎么沒有腿?
最早的樹兒怎么不開花?
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xiàn)?
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
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
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
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為烏有,
生之靈火卻悄然潛行在地下,
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
為歷史留下一串珍貴的密碼。
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
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
???,石爛,日轉(zhuǎn),星移„„
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fā)。
復(fù)原的恐龍、猛犸仿佛在引頸長吼,
重現(xiàn)的遠古林木多么蔥蘢、幽雅,
啊,你——令人嘆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xiàn),
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
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
你講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驚訝!
題目解說:化石:古生物遺骨、遺體或遺跡埋藏在地下變成石頭一樣的東西。吟,古典詩歌的一種,這里是贊頌的意思。
走進作者:張峰,筆名雨巖、風濤,當代詩人,科普工作者。
文體知識:科學詩是詩和科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它把科學知識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具有藝術(shù)性和科學性。
一、生字積累:奇幻huàn 思緒xù 骸hái骨 腐朽xiǔ 潛qián行 軀qū殼 裹guǒ藏 皺zhòu紋 檔dàng案 猛犸mǎ 蔥蘢lóng 幽yōu雅 卓zhuó越
二、詞語解釋:① 最早的魚兒、最早的鳥兒、最早登陸的魚兒、最早的樹,依次指的是無頜魚類、鳥類的祖先、兩棲類的祖先和裸子植物。
?、?造物主:____徒認為上帝創(chuàng)造萬物,因此稱上帝為“造物主”。
③ 骸骨:尸骨
④ “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研究表明,化石還部分保存著生命有機物的殘余,并未真的完全石化。
⑤ 太古:遠古的時代。
?、?猛犸:也稱“毛象” “猛犸象”,古代哺乳動物,大小近似現(xiàn)代象,身上長滿棕色長毛,上門齒向上彎曲。生存于亞歐大陸北部更新世(延續(xù)時間自160萬年前至1萬年前)晚期的寒冷地區(qū)。中國東北、內(nèi)蒙古和寧夏等地曾有這類動物的化石發(fā)現(xiàn)。
三、全詩可分為幾層?請概括各層大意。第一層(第1節(jié)),提出問題,引發(fā)想象。
開頭運用排比的手法,通過連續(xù)不斷的問句,以疑問略帶遐想的語氣引發(fā)作者和讀者的想象和思考。
第二層(第2、3、4、5節(jié))是詩的主體部分,具體抒寫遐思的內(nèi)容。
用一種贊美的語氣、擬人的手法來寫化石,語氣中滿是對化石所具有的神奇力量的贊頌和對大自然的由衷的嘆服?!澳惆盐业乃季w引向遠古”承上啟下。
第三層(第6節(jié)),回答提問,呼應(yīng)開頭。
用陳述的語氣為第1節(jié)做了肯定的回答,進一步贊美化石的神奇、大自然的神奇。 整首詩歌節(jié)奏鮮明,聲調(diào)和諧,音樂性強,應(yīng)通過反復(fù)誦讀、評價討論來加強對文本的理解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