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與海說課稿
《老人與海》講述了老漁夫捕魚過程中的艱難經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老人與海說課稿,以供大家閱讀。
老人與海說課稿
一、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及特點
新課程改革之后,《老人與海》安排在人教版必修3第一單元(小說單元)中,它是作為一篇自讀文章出現的。本單元是高中階段的第一個小說單元,在現行高中語文教材中共有2個小說單元,必修3和必修5各一個。可見,本單元在整個高中小說教學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說學習的焊接點,又是整個高中小說學習知識技能的伸展點。
二、教學目標
三維目標
1.引導學生快速閱讀,把握小說的主要內容,進而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2.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揣摩本文的哲理和象征意味。
3.感受主人公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的環境里抗爭,不屈服于命運的精神。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對重點段落和人物的內心獨白進行細讀,揣摩小說的語言和行文特點。
2.培養不屈服于命運,憑著勇氣、毅力和智慧在艱苦卓絕的環境里進行抗爭的精神。
教學難點:
結合文中人物的經歷和語言分析和揣摩本文人物形象的精神內涵。
四、教法
n 1.“情境導入法”:結合作家本人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及其硬漢形象,并播放電影版《老人與海》的精彩片段,使他們直觀地感受到男主人公桑地亞哥的血性與無畏,從而進入到作者為我們創設的情境之中。
n 2.“生本探究法”:教師通過問題的設置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探究,在自主合作、交流中,逐步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語言風格的把握。
五、學情
n 相比較散文、詩歌、戲劇體裁來說,學生對小說的興趣還是比較高的;并且經過初中三年的學習,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小說閱讀理解能力,但生活閱歷上的欠缺,使得他們在理解《老人與海》這種具有很強象征性和哲理意味的小說時,很難深入挖掘小說文字表層之下所潛藏的意蘊;于是,我想以《老人與海》為例,嘗試引導學生學會挖掘小說故事情節之外的外延與內涵!
六、教學過程
n Ⅰ.情境導入
n Ⅱ.情節簡介
n Ⅲ.整體感知·合作探究
Ⅰ.情境導入
他是一個酷愛打獵和釣魚的作家
他曾在兩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沖鋒陷陣
他的身上中過237片彈片
他的頭上縫過57針
他在非洲兩度飛機失事
嚴重的腦震蕩使他的視力和健康每況愈下
他用筆塑造了一系列打不垮的硬漢英雄
他用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拒絕成為生活的弱者
他就是美國的文壇硬漢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海明威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老人與海》
電影海報、播放電影片段
Ⅱ.情節簡介
《老人與海》的情節并不復雜。一個名叫桑地亞哥的老漁夫,連續84天沒捕著一條魚。后來,他獨自一人出門遠航,在海上經過三天兩夜的搏斗,終于捕到一條足有一千五百多磅的大馬林魚。然而,在歸途中,一條條鯊魚陸續圍了上來,盡管老人奮力拼搏,但還是沒能抵擋住兇猛鯊魚的進攻,等他回到海岸時,大馬林魚只剩下了一副巨大的骨架。
Ⅲ.整體感知·合作探究
學生閱讀全文,解讀探究——
學生活動一:速讀課文,并分組思考問題,多媒體課件顯示:
1.選文的主要情節是什么?
2.老人與鯊魚搏斗的場景一共出現過幾次?
哪次給你的印象最深?
3.老人是在什么情況下與鯊魚接二連三地進行搏斗的?
4. 老人不顧一切搏斗的目的是什么?目的實現了嗎?在這個過程中,老人有沒有動搖過?
學生活動二:投影顯示老人捕魚的畫面
·教師提問1:通過剛才的幾個問題,一個血肉豐滿的老人已經向我們走近了,但畢竟是感性的,誰能用準確的語言將老人理性地展示出來呢?
·教師提問2:大家將最美的花環戴在老人桑地亞哥身上,但也有人說:老人失敗了。大家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結合老人的內心獨白點評:
人類是偉大的,然而偉大并不僅僅在于事業和業績,人類的偉大應該具有更深的內涵,那就是人性的自信、自尊和自強。
關于失敗,詞典這么解釋:喪失信念,放下武器。
看看桑地亞哥,他同馬林魚戰斗了兩天兩夜,又同各種鯊魚進行了五次漫長的戰斗,在這個過程中,老人喪失過武器,但他從未放下武器。老人留下了血水,卻從未流過淚水。他的身上始終有一種面對困難不服輸的品質。困難、挫折愈大,拼搏勁就愈強。他是意志上的偉人,行動上的巨人。這樣的人頂天立地,他是一個勝利了的失敗者,一個失敗了的英雄。
拓展:
從他身上你獲得什么啟發?如果有一天厄運來臨,我……
難點探究:
文中的內心獨白有什么特點,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學生在文章中找出并分小組討論。
教師明確:本文除了有關老漁夫桑地亞哥與鯊魚搏斗場面的描寫,還有大量人物的內心獨白,它們忠實地記錄了桑地亞哥的內心活動,寫出他在海上漂泊的這幾天的心態,通過自由聯想的方式,真實地再現了老人的思想與感受。這些內心獨白不僅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內心的自豪感、堅毅以及尋求援助的孤獨感,而且閃爍著深邃豐富的哲理光彩,豐富了小說的思想,構成小說的重要特色。海明威早期小說中的硬漢子多是“啞巴公牛”,言語不多,缺乏思想,而老漁夫桑地亞哥卻具有豐富的內心世界,具有堅強的理性,是用思想支配行動的人,因此成為海明威小說中刻畫最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
課后拓展
n 在課后的積累閱讀過程中,嘗試對比東西方小說在人物刻畫方面的異同。
n 推薦閱讀:《太陽照樣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
七、板書
n 硬漢精神:“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n 他是一個勝利了的失敗者,一個失敗了的英雄。
n 內心獨白:揭示了主人公的思想情感,閃爍著哲理的光彩,豐富了小說的內涵
老人與海原文賞析
老漁夫桑提亞哥已經八十四天沒有打到魚了。頭四十天還有一個男孩兒跟他在一起,可是孩子的父母說這老頭兒倒運了,叫他跟別的漁船去打魚。但男孩兒很佩服老人的本事,仍然惦(diàn)記著他。
這一天,老人又劃著空船回來了。男孩兒幫他收拾漁具,請他到海濱酒店喝啤(pí)酒,還把飯菜送到他家里。老人吃罷飯,摸黑上床睡了。這是他的習慣,多年來他常夢見童年所看到的非洲:漫長的金黃色的海灘,白得刺眼的海水,高聳的海岬(jiǎ),褐色的高山,海上崛(jué)起的白茫茫的島頂,還聽到誨潮的怒號……然而現在他不再夢見波濤、搏斗、角力和那驚人的遭遇,只夢見海灘上的獅子。
第二天早晨,男孩兒幫老人把漁具拿到船上,然后到早市上去喝咖啡。這頓咖啡是老人一整天的飲食,男孩兒送他出海,并祝他好運。
這是老人沒打到魚以來第八十五天出海了。他越走越遠,把陸地遠遠拋在后面。天還沒大亮,他就撒下魚食。突然,他看見伸在水面上的一根綠桿急急地墜到了水里,接著鉤絲動了一下。他明白,水下一百英寸的深處,一條馬林魚正在吃著鉤尖和鉤把上的沙丁魚。他拉那鉤絲,覺得有一條硬邦邦的東西,重得叫人不敢相信。
大魚不慌不忙地游著,魚、船和人都在平靜的水上慢慢地漂流。老人把鉤絲放在脊背上,又把鉤絲握緊在手里,他拼命支撐住身子,抵抗著大魚給鉤絲的拉力。四個鐘頭以后,那條大魚依舊拖著小船向浩渺的海面游去。老人拉住背在脊梁上的鉤絲,他想:我拿它沒辦法,它也拿我沒辦法。這時他多么需要男孩兒的幫助啊。然而他又可憐起那條大魚來:它真了不起,真稀奇。“魚啊,我到死也要跟你在一起。”夜深了,天氣變冷了,他的脊背、胳膊和腿都是冷冰冰的。他彎下腰倚(yǐ)在船頭上,這樣舒服些。
太剛升起來了。他竭力拉緊鉤絲,但鉤絲已經緊繃得到快要斷了。要是猛拉一下,魚鉤在魚嘴里所掛的口子就會加寬;如果魚跳起來,鉤子就會被甩掉。這時,大魚突然晃蕩了一下,一下子把老人拖到了船頭那邊,要不是他撐著一股勁兒,放出一段鉤線,準給拖到海里去了。他知道魚一定受傷了,便拉住鉤絲不動,身子往后仰,抵擋鉤絲的張力。老頭兒的手讓魚猛地一拉時劃破了。現在魚游起來慢多了,鉤絲慢慢地上升,魚露出來了,水從它的身邊往四下直涌。陽光下,它渾身明光耀眼,頭、背都是深紫色的,鐮刀片似的尾巴在水里出沒,嘴長得像一根壘球棒,尖得像一張細長的臉。老人說:“它比小船還長兩英尺呢。”現在他已經漂到了看不見陸地的海面上,跟大魚搏斗,他覺得非常疲乏,希望大魚睡去,自己也能夠睡去,去夢見獅子。他高聲地說:“魚啊,要是你沒累乏,那你可真奇怪透頂啦!”
“我一定要弄死它,盡管它那樣的,那樣了不起。”
“我要讓它知道什么是一個人能夠辦得到的,什么是一個人忍受得住的。”他—遍又一遍地禱告,請求上天保佑。
又一個夜晚到來了。老人趁魚安靜的時候睡了一覺。他夢到了漫長的黃色的海灘,夢見了獅子。突然,那根鉤絲飛快地從他右手滑出去,他猛然醒來,急忙抓住鉤絲,把它繃得緊緊的。只見那魚猛地一跳,掀起巨大的浪花,然后猛地落下。接著它又一次次地跳起,落下。老人的右手勒出了血,他把手浸在水里,說道:“不壞。痛苦對一個男子漢不算一回事兒。”第三天,那魚開始打轉兒了。老人拼命地拉緊鉤絲,魚每轉一圈,他就把鉤絲拉回—段。兩個鐘頭以后,老人渾身被汗水浸透了,骨頭也累酸了。他覺得眼前有黑點兒在晃動,汗水漬(zì)痛了眼睛和臉上的傷口。他不斷地收緊鉤絲,卻突然感到眩(xuàn)暈起來。他用左手舀了些海水,灑在頭上。老人拼命拉緊鉤絲,看見魚尾巴從水里露出來,魚游到前面來,舉止從容不迫,優美瀟(xiāo)灑,老人用力去拽,想把它拽近些。魚朝船邊游來,嘴幾乎要碰到船板。他忍住一切疼痛,高高地舉起漁叉,使出全身的力氣,把漁叉扎進魚腰里。魚往上一跳,把它的長度、寬度、威力和美,全都顯示出來。它仿佛懸在空中,懸在老人的頭頂。然后轟隆一聲落到水里,浪花濺了老人一身,濺滿一船。一會兒,那魚仰面朝天,銀白色的肚皮翻到水面上來,它終于死了。
老人樹起桅桿,掛起風帆,開始往回劃!他估記這魚足有一千五百多磅[bàng],如果凈得三分之二,賣三角錢一磅,該賺多少錢啊!誰知死魚的血水招來了鯊魚。這是一條巨大的鯊魚,它順著船的航線飛快地游來,老人看見鯊魚到來,準備好漁叉。鯊魚飛快地逼近船尾,張開大嘴,猛力朝那魚的尾巴咬去,這一口咬去了大約四十磅。老人把漁叉朝鯊魚的頭刺去,鯊魚在海里翻滾過去,死了,同時帶走了漁叉。老頭兒不忍心朝船邊的死魚多看一眼,它已經紿咬得殘缺不全了。他說:“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能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他想:“自己把魚弄死不僅僅是為了養活自己,是為了光榮,因為你是個打魚的。說到底,這個總要殺死那個。魚一方面養活我,一方面要弄死我。”這時,又有兩條鯊魚向他和死魚襲來。他拿起綁著刀子的船槳向鯊魚的頭刺去。鯊魚死的時候還吞著它咬下的魚肉。另一條鯊魚在船底蹂躪(róulìn)著死魚,老人設法使鯊魚露出來,把刀子朝鯊魚身上扎去。一次,兩次,最后終于扎死了鯊魚。現在那條死魚已經成了所有鯊魚追蹤的對象。鯊魚每一次襲擊,都從死魚身上扯去很多肉。他想:“這一回它們可把我打慘了,可是我只要有槳,有短棍,有舵把,就一定要揍死它們。”鯊魚一次又一次沖來,老人用棍子揍。晚上,鯊魚又成群竄來,老人只見它們身上的磷(lín)光,他不顧一切地用棍棒劈去。棍棒丟了,就拽下舵把,兩手抱住,一次又一次劈下去,但是鯊包還是從棍棒、舵把下撕咬下一塊塊死魚肉。
當船駛進漁港的時候,已經是半夜了,老人已經筋疲力盡了。他上了岸,摸進茅屋,躺在床上睡著了。第二天,許多漁夫圍在船周圍,望著死魚的骨骼(gé),一個人用繩子量了量說:“從鼻子到尾巴足有十八英尺長。”
男孩兒來到茅棚,看見老人那雙滿是傷痕的手,哭了起來,然后給老人送來了熱咖啡,并表示要跟他一起出海去打魚。
一根又粗又長的雪白的脊骨扔在垃圾堆里,只等著潮水來沖走。在茅棚里,老人又睡著了,男孩兒坐在一旁守著他。老人正夢見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