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下雨有什么說法嗎
秋分下雨有什么說法嗎
1、雨打秋分頭,來年必定收
這句話意思是說,秋分這天如果下雨,那么來年一定是個豐收年。秋分時節是最繁忙的,不但要秋收,還要秋種,有些冬小麥等植物要在這段時間種植。小麥種植后就需要雨水灌溉。
2、秋分不宜晴,微雨好年景
這句話的意思是在秋分節氣是宜雨不宜晴的,如果秋分節氣這天下雨了,那預示著這一年的年景很好。
3、秋分有雨來年豐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秋分的時候,如果下雨那么第二年的糧食就會大豐收。其實在很多地方都有著類似的說法,都是希望在秋分時節下雨的。
4、秋分日晴,萬物不生
意思是如果秋分這一天陽光明媚,那么降雨就會少,入冬就會出現旱情,導致冬季糧食減產,植物沒有充足水分,冬季寒冷,莊稼都是停止生長的狀態。
秋分的意義
表示秋季中間,晝夜等長。
秋分節氣位于秋季的第九十天,位于秋季中間,有平分秋季的含義在里面,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之后白天的時間會明顯縮短,晚上的時間逐漸延長,氣候也會變得舒服很多。
秋分的由來
古人為了指導生活和農業生產而設立的。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二十四節氣最初的含義是我們先人為了指導生活和農業生產,根據多年的研究和計算,確定的二十四個日期,根據季節和表征逐漸設立為我們現在所熟知的二十四節氣,秋分的由來也是如此。
秋分節氣的特點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見春分”。《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我國古代將秋分分為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古人認為雷是因為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后陰氣開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按農歷來講,“立秋”是秋季的開始,到“霜降”為秋季終止,而“秋分”正好是從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秋分時節,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廣大地區,均先后進入了秋季,日平均氣溫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氣團開始具有一定的勢力,大部分地區雨季剛剛結束,涼風習習,碧空萬里,風和日麗,秋高氣爽,丹桂飄香,蟹肥菊黃,秋分是美好宜人的時節。也是農業生產上重要的節氣,秋分后太陽直射點移至南半球,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越來越少,而地面散失的熱量卻較多,氣溫降低的速度明顯加快。
農諺說:“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八月雁門開,雁兒腳下帶霜來”,東北地區降溫早的年分,秋分見霜已不足為奇。秋分這天,太陽位于黃經180度,陽光幾乎直射赤道,全球絕大部分地區晝夜幾乎等長。這時,南方地區候溫普遍降至22℃以下,進入了涼爽的秋季。“一場秋雨一場寒”。一股股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降雨,氣溫也一次次下降。在西北高原北部,日最低氣溫降到0℃以下,已經可見到漫天絮飛舞、大地素裹銀裝的壯麗雪景。南方地區和涼山州秋多綿雨,濕害嚴重,對秋收、秋耕和秋種影響頗大。要搶晴收曬,理墑防漬,抓好"三秋"生產的質量和進度。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秋季陰雨寡照、土壤墑情較好的氣象條件,不失時機地大搞植樹造林,努力提高樹苗成活率。
從秋分這一天起,氣候主要呈現三大特點:
1、陽光直射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一天中白晝短于黑夜,直至冬至日達到白晝最短;
2、晝夜溫差逐漸加大,幅度將高于10℃以上;
3、氣溫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漸步入深秋季節。南半球的情況則正好相反。
秋分有什么美好寓意
象征秋季豐收寓意
秋分這一天晝夜平分,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上,也象征著秋季的豐收之喜。此后,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南移,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夜,范圍逐漸擴大再縮小;南極附近開始為期6個月的極晝,范圍逐漸擴大再縮小。“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為“半”之意。
秋天是個讓人舒適的季節,秋分的到來也暗示著秋天的到來。秋天沒有夏天那般炙熱,沒有冬天那般寒冷,它的徐徐微風仿佛能把所有的不愉快吹走。二十四節氣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