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jié)氣的由來歷史
這時正值中伏前后,中國大部分地區(qū)為一年最熱時期,也是喜熱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中國勞動人民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褥暑;三候大雨時行。”世上螢火蟲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高溫天氣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1、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人類活動排放溫室氣體的增加,造成溫室效應明顯,是全球氣溫上升的一個重要原因。要逐步改變以煤為主要燃料的能源結構,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推廣使用太陽能電器,開發(fā)利用風能、水能、核能等新能源;要轉向更環(huán)保的交通方式,推廣使用電動汽車、自行車等交通工具。
2、科學規(guī)劃和布局城市建設。要通過嚴格控制大中城市的人口規(guī)模和人口增長速度,加快小城市的發(fā)展;降低市中心區(qū)域的人口密度和建筑物密度;根據本區(qū)域的主導風向等因素來規(guī)劃城市的道路系統,并使建筑物低層化和合理分散化、市內道路寬敞通風;增加城市綠化,調節(jié)市內氣溫和空氣濕度等方式方法來減緩城市的熱島效應。
3、適時開展人工降雨。有關部門應根據天氣情況適時開展人工降雨作業(yè),以緩解高溫熱浪。
4、加強個人防護。⑴關注天氣預報和高溫預警信息,當預報會出現高溫天氣時,應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并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⑵盡量避免高溫天氣出門,尤其是在10:00—16:00時不要在烈日下外出。若要外出,應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如打遮陽傘、帶上充足的水等。⑶盡量穿淺色、吸汗、寬松、透氣的衣服,并做到勤換勤洗。⑷加強營養(yǎng)。除補充足夠的蛋白質外(食用魚、肉、蛋、奶和豆類等)、還要補充必要的維生素(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西紅柿、西瓜等),并適量飲用淡鹽開水、涼茶、綠豆湯等。
高溫形成的原因
高溫熱浪使人體不能適應環(huán)境,超過人體的耐受極限,從而導致疾病的發(fā)生或加重,甚至死亡,動物也是一樣;同時高溫熱浪也可以影響植物生長發(fā)育,使農作物減產。高溫熱浪過程還會加劇干旱的發(fā)生發(fā)展;還使用水量、用電量急劇上升,從而給人們生活、生產帶來很大影響。另外,高溫熱浪往往使人心情煩躁,甚至會出現神志錯亂的現象,容易造成公共秩序混亂、事故傷亡以及中毒、火災等事件的增加,這些是高溫熱浪的間接影響。
高溫防暑方法
備好藥物
高溫天,要備有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這兩種藥物輔料中都含有酒精,服用后短時間內應避免駕駛,同時還要避免與青霉素、頭孢類等藥物同服,以免出現雙硫侖反應,導致嚴重過敏現象。一旦服藥及補充水分后癥狀無緩解,需要盡快到醫(yī)院就診。
選對飲品
出現中暑先兆時,應及時補充水分。選擇飲品時,應注意飲料配比表,選擇含電解質,如含氯化鈉的飲料,同時避免飲用高糖分飲料,避免丟失更多體液。切勿飲用冰鎮(zhèn)飲品,以免發(fā)生胃痙攣。某些心臟、腎臟功能不好的患者,飲水量多少應遵循醫(yī)囑。
外出防曬
非必要時不要在上午十點后、下午四點前在高溫暴曬下長時間行走或強體力勞動。如果必須外出,應做好防曬措施,如穿著合適衣物,戴涼帽、太陽鏡,打遮陽傘,涂抹防曬品。一旦出現頭暈等不適,盡快選擇陰涼、通風處休息。
室內防暑
室內溫度超過28℃,應打開風扇或空調。老年人不要為了節(jié)約電費或者體弱多病怕受風寒,而穿長衣長褲待在家中,導致室內中暑。
大暑的意義
大暑節(jié)氣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也是農民們最忙碌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農民們要加倍勞作,保證莊稼的生長和收成。同時,大暑也是一個重要的收獲季節(jié),農民們要開始收割莊稼,為新的一年做準備。因此,大暑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代表著豐收和收獲的喜悅,也代表著人們對未來的期待和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