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家的散文隨筆
歸家的散文隨筆篇1:回家的一天
今天一大早五點左右,火車便到站了,幸運的是,一下火車,這雨便停了,不過氣溫著實有點涼意,穿著長袖倒還不哆嗦。
于是來到公交站,小等了片刻,便看到到我們縣城的公交來了,哦,原來五點四十就有第一班車了,這也真方便了不少。不過這話又說回來了,為何每次回家,公交車費都會漲一次價,還強制給買了份保險。好吧,既然也是為了我們乘客著想,也就沒什么好抱怨的了。
上車前我爸就給我打電話來,問我什么時候能到縣城,從市里到我們縣城在不堵車的情況下,大概也就需要四十分鐘的樣子,于是我便對我爸說:我上車了就告訴他。本來沒打算讓我爸接我的,不過想了想還是算了,不讓他親自接我他肯定心里又不放心,索性讓他麻煩一下吧,再者說,時間上也不算太早了,天色已經明亮了。
一路上也沒什么稀奇的事,倒是因為一夜未睡的原因,在公交車上就開始有點恍惚了,便小瞇了一會兒。可能是我小瞇的時候,腿不小心挨到了旁邊的那位大姐,她便推了推我的腿,把我搗醒了。首錯在我,我也便沒什么埋怨的理由。
終于到達縣城,遠遠的就看到了我爸的身影,坐在三輪車上等著我,我突然想知道,我爸是不是來了好久了,只希望沒有等待太長時間。一陣寒暄過后,便動身趕回家里。我爸告訴我說這車是我爺爺在我們年后都紛紛外出之后買的,我笑了笑,我爺爺貌似挺喜歡車的。
還是那熟悉的風景,還是那熟悉的故鄉,一切都未曾發生大的變化,只是這故鄉的年齡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點點在增加。進到村子里,見到了同村的人,竟不知道該如何去稱呼了,索性咧著嘴對他們笑了笑、擺了擺手,這意思就是——好久不見,我回來了。
終于來到了家中。
一進門便看到我的兩個姐(一個是我親姐,一個是我大伯家堂姐),剛起床在準備洗漱。我仍然是以笑容打頭陣,然后又是一陣寒暄。遠遠的便聞到了早飯的香味,我的媽媽在廚房準備早飯,我知道,這個早飯我又得吃撐了。不是我吹牛,我媽媽的手藝在這方圓十里,無人能及,我的好多鄰居都非常喜歡吃我媽媽做的飯。所以你也就能明白為何每次回家,我都沒有餓的時候,因為每頓飯都吃得很撐,很撐。
果然,我吃撐了。飯后,我媽說要去我外公外婆家,順便去看一下我那表哥表嫂,他家里又添了一個小生命,可喜可賀。這是應當去的,我也許了話和我媽我姐一起去。收拾了一下,將禮物帶好,便準備出發。我媽說她來開車,我也沒有爭著要去開車,也是自己擔心一夜沒有睡覺,怕注意力不太集中。不過,倒也奇怪,回到家中竟沒有什么困意。
首先第一站就是我表哥家,或許是因為我本來就不愛說話吧,再加上他早已不上學,可能在共同語言上比較少,也僅僅是簡單的問候,再無多說的欲望。我媽媽和我姐姐在里邊和我表嫂說話,順便探望一下小生命,我便去修理車了。說到這車,真是讓我無奈,因為路況不太好,電車里的線竟有些燒焦了,怪不得老是聞著一股糊味。可是這也沒有辦法,后來離開的時候,也是靠著我外公的車強行拖出路況不好的區域。嗯,感覺我再也不會開那車了。離開之前,也去了我外公外婆家,還有我大舅家,都是些該有的禮節,倒也沒什么好說的了。
就這樣,這一次的探親之行便結束了。回到家中,已是正午時分,又該吃中午飯了,其實并不算餓,就簡吃了點,下午便躺床上睡覺去了。
一覺醒來,已經下午五點了。稍微清醒了下,又要準備吃飯了,仿佛這一天,除了吃飯也沒做什么別的事情。晚飯,當然也要讓我的爺爺奶奶來我家里一起吃。只是這晚飯吃的,倒是像給我上政治課一般。我也就咧著嘴笑笑,一個耳朵聽,一個耳朵冒吧,有些事情,我還是想遵從自己的思想。
這一天,也就差不多就這樣過去了,在家的感覺真得很好!
歸家的散文隨筆篇2:回家感懷
三年前, 因為父母搬到了小鎮同弟弟生活在一起。所以我一直沒有回到生我養我的地方去看看,這次十月份回家雖然時間很倉促,但卻讓我好好的同家鄉親近了一回。
走上這條延伸到我家門口的小路,感覺是那么的親切,那么的溫暖。門前的樹已經如此高大茂盛了,在那些我曾經在家的日子里,它們還是小樹苗一棵。門前的荊棘也如此濃密了,記得17歲的我常常在夏秋之交,拿一把磨得錚亮的鐮刀,從門口的田坎上砍到路的轉彎處,一直到路旁的田坎上光禿禿的,只剩下淺淺的樹茬、荊棘茬。現在老家村子里住的幾乎沒有年輕人了,都是40歲以上和白發蒼蒼的老人了,年輕人都搬到鎮上、市里去了,因為無人打理,田坎上、屋后的果園里,到處是一片荊棘,樹木也更顯茂盛。不知為什么,我心里更有一種冷清和凄涼的感覺。
曾經,放學后就在村子中央的大操場上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已經距離我們很遙遠了;曾經,我們在操場上跳繩、扮演武術玩耍的情景也已經很遙遠了;曾經,我們玩打陀螺、下石子棋的歲月也很遙遠了。那些兒時的玩伴們,也早已同我一樣,漂泊在外,分散四方,曾經烏黑的頭發是否也同我一樣,漸漸有了根根白發?突然之間,我好懷念童年的歲月,好懷念那些同我一起長大的伙伴們,同時心里也有了絲絲說不清的傷感和失落。曾經,我們總是渴望自己長大,長大了就可以飛出這片小小的天空。可長大后,當我們一個個在外歷經風風雨雨,感覺疲憊的時候,卻又是多么渴望回到這個親切的地方,如同孩童撲進了母親溫暖的懷抱......
我跟母親說很想念外婆,要去看看82歲的老人家。母親于是便陪我一起慢慢向外婆家走去。去外婆家要經過我們村最大的一個水庫,這個水庫是我們兒時放牛玩耍的好地方,也是男孩子們玩水的天堂。
晨曦中的水庫這一天是如此的美麗,讓我留下了它完美的倩影。兒時家鄉的男孩兒們,總會在夏天的傍晚到水庫中游泳,他們會排好隊,一個個前赴后繼、開心而勇敢的從水臺上往下跳,只聽見“撲通”一聲水響,便看見濺得老高的水珠向四周射去。在水中,他們打著水仗,表演著各種各樣的動作:蛙泳、仰泳、扎猛子、武術動作......他們開心的笑聲,常常讓岸邊遠遠觀望的女孩兒們羨慕不已。
有一只小船,停靠在水庫的岸邊,更顯孤單和凄冷。那是舅舅捕魚的船吧?我問母親,母親說是的,舅舅從8年前承包這個水庫開始養魚,隨后又開始養鴨,這個水庫打開了舅舅創業致富的大門。舅舅在隨后的幾年里,又承包了其他幾個大水庫,開始了他理想的養殖致富之路,他買了私家車,在水庫中間建了一排排平房,并讓外婆、外公和舅媽他們全部住在了水庫,從此以水庫為家。感謝家鄉富饒的水資源,讓舅舅徹底擺脫了貧窮,走上了發家致富的旅途。
很快到了舅舅家, 剛好外婆和二姨都在,于是我們照了一張珍貴的合影。這是我平生同外婆的第一張合影,我的外婆今年已經82歲了,但一直很健康。她的牙齒僅剩5顆,說話也有些不清晰,耳朵也有些聾了。對于外婆來說,余下的歲月不多了,而我們擁有她、擁有這種感覺的機會也不多了,所以我倍感珍惜。當外婆拉著我的手,充滿慈愛和關懷的目光把我細細打量時,我似乎又回到了兒時偎依在她懷里撒嬌的感覺,那么溫暖,那么親切......
我匆匆的回來了,又匆匆的離開了。家,對于在外流浪的我來說,總是來去匆匆,不作太多停留和關注,生活似乎也沒有給我太多時間流連于家鄉的溫暖和親切。其實,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沒有給自己流連美好事物、懷念美好往事的機會,是我們自己怕自己因為這份流連和對家的眷念而倦怠了前進的腳步。所以我們總是裝作很忙,所以我們總是裝作不在意,假裝忽略一切:家人、家、記憶里美好的東西。
家鄉,我美麗的家園,讓我從幼兒成長到青春年少的搖籃;讓我從母親的懷抱掙脫飛向遠方的起點;讓我的人生充滿無限深情的遐想;給我無限美好回憶的地方。我愛你,正如愛我的母親,正如愛我的孩子,如此深情,如此悠遠;如此刻骨,如此綿長......
歸家的散文隨筆篇3:趕快回家
家,一個溫馨的字眼;家,一個幸福的港灣。家,是漂泊在外的游子魂牽夢縈的歸宿;家,是固守田園的親人翹首等待的圣地。
走得太快了,該停停腳了;走的太久了,該回回頭了;走的太遠了,該轉轉身了……也許,你的眼里鎖住了霓虹閃爍,但家門口總有一盞燈為你而亮,縱昏黃暗淡,但閃爍著親情的光芒;也許,你的雙耳麻木了太多的喧囂蕪雜,但家園里總有一處寧靜,縱貧瘠落后,但彰顯著質樸的心魂。
回家吧,回家!年關已近,情切切;回家吧,回家!心已欲動,意濃濃。家有老父母在門前張望,風吹動如雪的白發;家有妻兒在翹首,風酸澀了眼眸……盼盼盼,念念念,即便沒有重逢,那親情的紐帶早已將兩個地域的心,連在一起……
年年回家,年年難!這是我們久居家中不曾走遠的人很難感受到的一種情感。“一票難求”早已經成了當下最“時髦”的字眼!學生流,探親流,民工流,擁擠到一起!而這其中,占比例最大的,依然是外出的打工者!回家,回家的路,突然再一次的漫長,再一次的好難……
看過這樣的報道:在外務工的男子拿起電話給家人撥了過去,接通后,先是母親,接著是妻子、孩子,分別和他說話。然而,想好的話語,彼此卻無語凝咽……沒有買到票,男子不能回家了,電話這端的他留下了眼淚。過年不能團聚,一部電話是唯一聯系的方式。看著這樣的畫面,我想此時,有多少人正一家人圍在餐桌邊,或者一家人打著牌,說笑著,或者一家人坐在一起靜享著天倫之樂……而抬頭,隔窗而望,看看這個城市美麗的夜景,那一磚,那一瓦,那一個個高大體現著城市氣息的建筑物,哪一個沒有這些外來打工者的汗水澆筑?而年關,這些勞動者,卻無法回家!……
曾經讀過這樣的話:幸福,只是一個轉身的距離。我想說,幸福,就是一個回家的距離。而這距離,卻如此的漫長!社會的發展,城市的建設,處處有著農民工的身影,有著農民工的真心付出。沒白天沒黑夜的勞作,只為了生活的改善,為了城市建設的更加美好!沒有過高的要求,不敢有太多的奢望,只有踏實的奮斗!然,他們也有情感的空白,也有思念的苦痛,多希望,在春節到來的時候,能夠拿著自己的血汗錢,幸福的回到親人身邊,帶著對“年”的渴望,回家團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