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為題目的散文
好吃為題目的散文篇1:好吃,好吃,真好吃
北京的冰糖葫蘆與其他地方的不一樣:首先它選料好,都是上好的山楂,個兒又大,顏色鮮紅,每一串至少要七、八顆山楂;它的外面還包有一層糯米紙,吃著也很好吃;還有它外表的糖比其他地方的要厚,要透明,要均勻,在陽光下看起來亮閃閃的,很是漂亮,讓人一見就喜歡,糖中還有一些小芝麻,它的味道更是無與倫比的,要不怎么會出名呢?
剛到北京,爸爸媽媽就給我買了一串冰糖葫蘆。我一看到北京的冰糖葫蘆就“垂涎三尺”啦!
咬一口,啊!上面冰似的糖真脆!含在嘴里有點甜,甜得既不沒有味道又不發膩,那味道真是好吃!
“這個冰糖葫蘆這樣吃還不能吃出它的風味,只有糖和山楂一起吃,那才叫好吃呢!”爸爸說道。
我聽了爸爸的話,連忙咬了一口,慢慢地嚼,細細地品,甜甜的味道中還帶有著一點點山楂酸酸的味道,讓我回味無窮。果真名不虛傳啊!
“我小時候在北京,天天都要吃冰糖葫蘆,那冰糖葫蘆上有20幾顆大山楂,那可真是爽啊!”爸爸回味著兒時的冰糖葫蘆。
“是啊!北京的冰糖葫蘆算得上美味佳肴了!”
北京的冰糖葫蘆吃了就讓人難忘,現在回想起它的味道,我都忍不住要贊嘆道:“好吃,好吃,真好吃!”
好吃為題目的散文篇2:好吃有味的新米飯
在家一邊教書一邊種田時,國慶節放假就收稻子了。忙得起早貪黑,不亦樂乎。十月中旬進門就能聞到一股飯香味,飯桌上就看到新米飯,填飽肚子的欲望非常強烈。時下十一月才收稻子,此月中旬才從老家弄來一袋新米。中午到家就用新米煮飯。電飯鍋里的飯忒香,吃起來爽口。久別的味道如親人再現,那種激動無以言表。
埋頭吃著軟軟的米飯,沒有吃多少菜,大半碗就下肚了,許多逝去不遠的事情就浮上心頭。
民以食為天,家里有糧心中不慌。糧食是祖祖輩輩莊稼人不可或缺的生命源泉。幼小時挨餓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現在想起依然有后怕的感覺。那是未到秋收,糧罐里早已經見底。父母親為了讓孩子們能吃到飯,四處借糧,實在無法就以各種能下肚的東西來充饑。于是我們整天的盼望過八月半,不僅僅是為了吃一塊月餅,更重要的是為了可以吃上新米飯。那時收稻子,家里像過年一樣開心,盡管后來父母親都不在了,但家的溫暖還在。弟兄三人割稻的割稻,挑把的挑把,索稻的索稻。曬稻時,那么勤快那么賣力。那小山似的稻堆,留下我許多夢想,晚上睡覺心里也踏實。
“吃米飯嘍!”的叫聲,眼中滿是尺六大鍋里面煮好的飯。肚中餓餓的,嘴里饞饞的,特親切。桌上的菜就是一碗燉咸菜。我們幾個圍在一起只顧吃,不搛菜。吃了一碗,我們又盛一碗,沒有了嘰嘰喳喳,一片的安靜。很快一鍋飯連鍋巴都吃光了。暢快淋漓,飽飽的肚子圓鼓鼓的,有點漲,臉上滿是微笑,一直笑到心里。
收了新米,得還上左鄰右舍或親朋好友家借的米,這就是鄉俗,“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嘛。過了幾天好日子,就得把新米與別的雜糧摻起來吃,慢慢地就適應了這樣平常的日子。然后,要到過年才能吃上一頓、半頓的純米飯,這在當時是大多數家庭的正常日子,沒有那么多米的日子,我們是喝著雜糧一路長大。
家鄉靠近鹽城市區,近幾年發展速度驚人,連我們自己也意想不到的夢一般的巨變,真有點快迷失方向了。曾經的農田上,蓋起了高樓,建成了美麗的公園。現在吃糧靠買,吃油當然也是買。當年進城時沒有丟掉的幾分地成了家里的寶貝。閑時種種,吃點新米,也別有一番風味,是滿足,是自豪。
吃上新米飯,離過年日子已經不遠了。當年的新米飯,是農村孩子的一個盼頭;現在的新米飯,是城里像我一樣的人美麗的滋味。
我的童年的幸福與新米飯密切連在一起,現在我吃到新米飯仍感到好吃有味!
好吃為題目的散文篇3:自己做的飯菜真好吃
今天我到黃老師家玩,黃老師決定由我和黃煜超燒一頓飯。
準備工作開始了,先洗米,我們來到井邊,“嘩嘩嘩……”大力士黃煜超一會兒就打滿了一盆水,我們就淘起米來,我、黃煜超仔仔細細地把米里的小石子和蛘子挑出來,我說:“我奶奶淘米很仔細,不會留下一顆小石子,她做的飯只管大口大口吃,可爺爺淘米很馬虎,每次吃飯都要小心翼翼的,不然牙齒就被石子啃掉了,從小到大我已啃掉三顆牙了。”
洗茄子的時候,黃老師說,要把茄子的柄和萼剝掉。我可厲害了,只一掰把柄和萼全部掰掉了,誰知黃煜超也不示弱,他抓住柄用力一掰,隨手就扔了,黃老師說:“你扔的是茄子當中最鮮的一段。”
接下來切茄子了,黃老師說:“切東西手指不能前伸,要向手心扣,這樣就不會切著手指了。”黃老師還說,把茄子剖成兩半再切,就方便多了。黃煜超可厲害了,單手切茄子,這樣就更安全了,不愧是常熟國際飯店大廚師的兒子。我倆三下五除二,就切滿了一盤子茄子塊。
接下來我們為水燉蛋作準備。叩雞蛋時,我倆各顯神通,我是把頂部叩碎,再叩掉幾塊蛋殼,蛋黃和蛋清就慢慢地流了出來,雖然慢了些,可不會浪費一滴蛋黃或蛋清。黃煜超用力過猛把好多蛋清打在桌子上,雖然很快,但是太浪費了。接下來必須把雞蛋攪拌均勻,可我們倆誰也不讓誰,只能輪流攪拌了。
該開鍋燒火了,我先點火,黃煜超燒火,他把火燒得旺旺的,真像《西游記》中的三味真火。我菜還沒放下去,鍋子里已經冒煙了,我先放姜和辣椒翻炒了幾下,真嗆人。
“快把茄子倒進去!”我趕緊把一大盆茄子倒下去翻炒幾下后,放半勺鹽,再放半勺味精,再翻炒幾下,放些水,蓋好鍋蓋,一會兒,那香味就撲鼻而來,于是我舀了一勺菜汁,嘗了嘗。哇!真鮮,真好吃。因為火很旺,茄子竟然已經熟了。
飯鍋里直冒氣,我說“飯熟了。”“不要再加柴了!我蛋湯還沒燉上去呢!”黃老師邊說邊急急忙忙打開鍋蓋,在準備好蛋碗里放一些熱米水攪拌幾下說:“用熱水燉蛋一定成功。”把一大碗蛋湯安全地放入鍋中,蓋上鍋蓋,說:“灶肚里還有很多柴火,讓它自己燒吧,我們就等著吃飯吧!”
開飯了,米飯又香又軟,那蛋湯也金黃金黃的。一勺下去嫩嫩的,滑滑的,嘗一口很鮮。于是我大勺大勺地往飯碗里送,成了蛋湯飯,三下兩下把一大碗飯吃了下去,又追加了兩勺蛋湯,吃到最后還像狗一樣把碗舔得干干凈凈。
這頓飯我吃得比任何時候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