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旅游的散文欣賞
描寫旅游的散文欣賞篇1:關于旅游
常聽到有人說:“我要走遍全中國,看遍所有的美景”“我要周游全世界,覽到每一個奇觀”。是的,確實很豪氣,確實很有理想。古人不是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嗎。
一個沒有去到別處旅行的人在別人看了是遺憾的,無聊的,甚至是寒酸的。有人在每次旅行完后總是會在那些沒去過的人們面前傾吐一屋的風光水色,風土人情。將每個人心中的出走欲望生生挑起!的確,那些走遍全國,甚至周游世界的人在別人眼里是幸福的,是有著多姿多彩的生活,有著廣闊的見識和豐富的體驗。他們也更容易得到異性的青睞。
于是也就有了為了完成全國行程目標的旅行;有了完成周游世界目標的旅行;有了觀看和收集各地風土人情的旅行;有了學術研究收集資料的旅行;有了文學創作體驗生活情感的旅行;有了在異性、朋友、同事面前展示資歷的旅行……
前年十一月某一天晴好的上午,我的工作室里進來一位風塵仆仆的行者,四十多歲,頭發稍長凌亂,消瘦而精神的臉,一身磨損和灰跡的防風服,腳上的運動鞋扭牙咧嘴。他的流浪者形象和沒有客套的招呼讓我對他產生好感。他沒有背行李,也讓我們的初次見面交談沒有任何包袱,在帆布靠椅坐下后,在輕音樂的緩釋中,他就像面對一個多年不見的好友,將他八年行走在路上的一些見聞趣事,困苦經歷,甚至他的家庭生活,情感波折盡數傾吐。可能一個長時間孤獨行走的人悶了太多的話而沒有碰到合適的傾聽對象吧……。到中午時我見他興致正濃,不忍心打斷他的傾述,于是沖了咖啡,邊吃糕點邊聊,時間再話語中一點點流過。等再次感到饑餓時已是下午六點多鐘了,在我們吃晚飯時,他依然沒停止話匣。送他走后,我在網上他的網頁看到了他輝煌的行走經歷,他有著“中國某某”的稱號,行走時會在背包上插了彩棋,上面寫的字我就不好透露,然后每到一個目的地都會有崇拜者找他簽名和攝像上傳網絡,然后有“中國某某”到了某地,參觀某處,見了某些人,進駐某客棧……之類的報道。(怪不得他在剛坐下時給我留下龍飛鳳舞的名號)
旅行可以是一種目的,可以是一種工作,也可以是一項運動,一次放松心情和化解郁結的治療,可以是一次次現場的感悟經過,有時也就是一種純粹的觀看游玩。懂得簡單生活的人不需要太多的目的地和攝獵太多無關緊要的各地信息。也不愿意勞苦的匆匆奔走。走馬觀花的趕場對于一個會生活的人來說,只會搖頭嘆息。一個用心觀看的人,也不需要把眼睛全交給相機閃記。他讓眼睛里的景物直接和心靈相映。而一顆在萬物中感悟的心靈,一小塊環境和空間就是廣闊的宇宙……
描寫旅游的散文欣賞篇2:旅游吧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習慣了朝九晚五的生活……
每天思想被縮進在身體里,把所有的不如意壓抑下去,即使可以大發雷霆,但還是要循規蹈矩的奔上那開往公司的公車……
每個跳躍的靈魂被催眠了,換而代之的則是慢慢下垂的累眼……
每人都在自己的座位上,無數次的敲打著鍵盤,習慣了這個習慣的動作,習慣了這個習慣的聲音,習慣了這個習慣的頻率……
在這個北京的大都市,北漂隨處可見,想想那在農村,從村頭喊一聲傳到村尾的聲音,對,這只能作為想念,要求秩序的城市,怎能讓你如此肆虐,你會被視為違禁物品。我們也慢慢不得不習慣了輕聲細語……
“宅”這個詞,流行起來,是想一個人在家肆無忌憚,還是厭倦了外面紛擾的社會……
但我要說,被壓迫的思想,需要得到解放,周末,何不帶上我們本色的心情,旅游呢,也許你早已習慣上班之后的那種安逸,也許你的思想早已沉睡,但是睜開眼,看看這美麗的世界,除了汽車,除了建筑,除了電腦,還有樹木,山河,花草讓我們欣喜,帶上你沉睡的雙眼,讓你的雙腳將他帶到一個可以喚醒他的地方,旅游吧……
描寫旅游的散文欣賞篇3:旅游隨記
十一點左右,匆忙結束了喧鬧,拖著簡便的行李,奔赴火車站,可迎接的又將是3個小時的等待。或許只能怪淮北火車站太小,以至于每次出發都要登上凌晨車。呆呆窩在石凳角,蜷縮成貓咪狀,本以為挺厚實的大衣還是難以抵抗半夜風的寒冷,真的好冷!玩玩Q、聽聽歌,后來竟在廣場跳起了舞。身體暖和了,可時間還在那不長不短。等久了,聞到飯香,饞蟲也出來搗亂了。一坐上車,死撐得眼皮終于可以耷拉下了。一路上,反反復復睡了又醒,醒了又睡,耳邊不斷充斥著吵鬧。最后一睜眼,天已微亮,才發現,身邊的人換了一撥又一撥,最后只剩下我們這幾個,但目的地仍在行進中。路旁總有那么幾段輕霧迷朧,看不清的視線正如此刻對連云港的迷茫。望向窗外,火紅的初陽,忍不住扣下了快門,作為新的一天的禮物。
七點左右,下車的時間。看到眼前的火車站,老實說很滄桑感。出游在外,不怕人生地不熟,而怕被人欺騙。其實也算不上欺騙,可能語言障礙造成了誤解。代價是花了一個多小時才找到正確的方向,多走的路、多花的錢,就不說了。雖然是為了避免人流,選擇淡季出游,但卻忽視了之所以稱為旺季,是因為那時候風景獨美。也許還處在初來的興奮中,就算少了瀑布,還是負重前行。嘴上說著爬到這就下山,腳還是又繼續往上登。這或許就是莫名的異域魅力吧!偶然間拾到一枚紅葉,小心翼翼地夾入證件頁面中,算是此行的留念!在高處崖石呼喊,疲勞也隨風消散。
離開漁灣,本打算去墟溝購物中心附近尋覓落腳點,卻陰差陽錯坐過站到了在海一方。第一次看見海,立在海前,吹著海風,深呼吸,終于感受到“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歇腳時,迫不及待地發條彩信告訴媽媽:媽,我到海邊了!我想這足以表達我心中的激動了吧。坐在巖石上,望著蔚藍的海水,聽著海水拍擊岸石,心卻靜了。終于還是在十月的海邊脫下了鞋襪,赤腳踩上細沙,浸著海水,拿相機拍下海中的足跡。也悄悄在沙灘上寫下自己的名字,不等海水淹沒就匆匆銷毀了輪廓。不奢求拾取美麗的貝殼,就這樣佇立海邊挺好的。
覓住處亦是百轉千回,輾轉到海棠路口定下了賓館。晚飯又是心疼一場,吃了份在我看來是天價的簡單的韭菜炒雞蛋。尋找購物中心無果,才停下腳步投入夢鄉。中間省略開不了門的烏龍。
退房后沒走幾步,老天便下起了雨。本以為要遺憾地過早結束旅程,倔強得內心不愿放棄,便乘車趨往連島浴場。再次經過在海一方,踏上大堤西。大堤跨越得似乎是一段人生路。感覺好漫長,過后才覺得丟失了什么。堤上數不盡的細條弧線,其實只是等待希望的釣竿而已。這天,或許不是旅游的好天氣,但可能是垂釣者不錯的時機。
抵達大沙灣,雨卻停了,在大門外徘徊了很久,透過阻礙可以清晰地看到藍海、海灘,以及尚且稀疏的游人。登上門側的高處,正巧遇到剛出攤的老人,挑了幾串貝殼手鏈,隨便偵查下景點。最終還是選擇了不進去。其實一開始心有不甘,明了同伴是想留作下次游玩,想想也就放棄了,省出來的時間饋送給下一個景點吧!
從一個終點到達另一個終點,花果山也將印上此番連云港之行的最后一個腳印。門票在所玩中是最貴的,其實感興趣的卻只有水簾洞。山門——九龍橋——云臺山——水簾洞,步行一長段臺階才難得有的景點,舍不得錢,勞累的永遠是腳。一路上真的吃不消,水簾洞是唯一繼續的意念,錢至少要花的讓自己覺得值才實現了它的價值。撐雨傘沖入洞口,在心中一直堅持的意念在眼前徹底摧毀,原來里面就這樣啊!我只能如此感嘆道來掩飾心中的失望。或許花果山名聲在外并不是因為它的獨特風光,而是吳承恩筆下家喻戶曉的《西游記》罷了。但依然慶幸的是,它曾見證我的努力。綿綿細雨又在此刻襲來,山頭間圍繞的迷霧似乎更濃郁了。望著下山的路徑,雙腳倦怠了,那無情的硬邦邦的石階,確實不想再多地去感受,于是選擇了坐纜車下行。當佇立在云臺山高樓處眺望時,覺得那來往的纜車好似音符,在僅有的兩根線譜上彈奏著旋律,而現在自己充當其中的音符之一。
纜車只是暫時緩解了腳的疲勞,仍剩下不短的距離等著步行。此時山路上已難覓游人蹤影,只有偶爾會有幾輛車經過。戴上耳機,踏著石板,就這樣走著,完全沉寂于山林中,心中有一絲懼怕,因為周圍太靜,當聽到車喇叭聲時,內心的不安會安分下來。
下山時間早已過了回程的直達火車點,注定今晚又將顛簸流離。回車站的路上,又見到日落。來時日出去時日落,也算是畫上完美句點。在車站小攤,沒有燈光,狼吞虎咽地吃了粉絲砂鍋,其實味道不怎么樣,但實在太餓了。搭坐兩個多小時的火車,到達徐州,這也是我要在深夜苦等五六個鐘頭的所在地。陰雨不減,寒風驚冷皮膚,外面的溫度讓人膽怯。蹲坐于玻璃門內側,室內室外都是不滅的燈光和匆忙的人影。這個夜晚=無眠······
看過“描寫旅游的散文欣賞”的人還看:
1.旅游心情散文欣賞
2.旅行散文唯美句子
3.關于旅游的散文
4.有關去旅行的經典散文
5.旅游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