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關于狼的散文名家有關狼的散文
名家關于狼的散文篇1:說狼
狼,一直給人以兇殘、饑餓、貪婪、陰險等印象。人與狼打交道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時至今日,人口繁多,資源緊張,狼逐漸被尋求棲息之地的人們消滅。狼少了,生活似安定了,但是隨著狼的消逝,一些與狼息息相關的生物也逐漸退出人們的視野。
狼是古老的物種,經過幾萬年的進化,狼不斷地適應環境,練就了一身好本領。狼捕食時通常是群體出動,在此之前,狼事先要開會,研究獲取獵物的戰略、戰術。一旦達成共識,完成分工,狼群會依據天時、地形等自然條件去捕殺獵物。狼捕獵時還有一個特征,就是從不趕盡殺絕,以防獵物滅后狼子狼孫無從充饑。
可以說,狼是出色的軍事專家。狼群每一次捕獵,都會把軍事戰略、集團會工、團體作戰、服從指揮等特點發揮到極限。在與狼的長期斗爭中,人發現了狼的這些特性,于是,有些民族就開始拜狼為師,狼圖騰也因此而產生。
歷史上的犬戎族、匈奴、女貞、突厥、蒙古等都是崇拜狼的民族。狼在捕食時引天長嗥,互相聯絡,于是人學會了制作牛角號來傳遞戰機;狼捕食絕對聽從指揮,不聽者狼王會一口咬死,絕不容情,于是人學會了制定軍規;狼群捕食時講究出其不意,迷惑敵人,于是有了“兵者,詭之道也”一說。正因為從狼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的東西,犬戎、匈奴、女真、突厥、蒙古等民風強悍,一度成為戰威一時的霸主。特別到了蒙古的成吉思汗,將狼的優點發揮到了極至,從而創立了世界歷史上疆土最為廣闊的大元帝國。但是元朝統制了一個世紀后開始覆滅,究其原因還是由于王室成員窩里斗,待民殘暴等原因,《狼圖騰》中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狼和狼一樣,人和人不一樣”。狼無私心,實力最強、能領著狼族不斷壯大的狼就是首領,但是人不同,人無用的規矩太多,爭斗太多,無能的太子也能做皇帝。漢人為什么從北宋以后開始一蹶不振,就是因為漢人的小農意識太強,心眼太多,不夠團結,沒有狼的精神,最終被長期與狼爭斗、拜狼為師的蒙古所統治。
《狼圖騰》中有一段描寫狼吃綿羊的情景,深刻地道出了一個現實的問題。一只狼偷偷進了羊群,拖住了一只綿羊開始吃了起來。羊群一陣無聲的騷動以后,又安靜了下來,羊繼續吃草,狼繼續吃羊,離狼近的一些羊居然圍在了狼的周圍,觀看狼吃自己同伴的情景,無動于衷。“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說不定下一個遭受噩運的人就是自己。在中國,狼與人爭斗的主戰場一直在美麗的蒙古草原。草原狼是隨著游牧民族的減少而減少的。__末期,大批漢人及被漢化的蒙人遷往草原,高喊“打不盡豺狼虎豹,決不停止戰斗”的口號,狼成為了一個政治問題。于是,草原一部分被開墾成農田,狼皮、狼肉也成了極搶手的俏貨。民工打狼、部隊打狼,最終,狼退出國界,去了外蒙及其他更遠的國家。蒙古戰馬由于沒有了狼的威脅,也逐漸退化,不復當年神速;鼠災成患,草也不夠牛羊吃了,草原沙化嚴重,人群一度遷往草原腹地。隨著人群的遷入,草原面臨著更大的危機。這種情景就如同一個公司、一個團隊、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其中的一個環節少了狼這種角色,相信這個公司、團隊、國家、社會都會面臨一個缺少競爭、缺少學習而懶散成風、禍端四起的團體。敵人,可以做自己的老師,敵人,也可以逼迫自己進化,沒有敵人,除了在理想中的社會,只能使自己的進取心不斷退化,最終被不知從哪里冒出來、分不清友敵的人給擊垮。
名家關于狼的散文篇2:狼的精神
“說真的,我喜歡狼。這個世界是很現實,要生存就要比別人更能適應環境,反應慢一點都不行。我喜歡像狼一樣地思考,有時要說沉得住氣,有時要宣泄自己,換個角度,失敗和挫折也是財富。我要像狼一般,牢牢守住目標,相信自己,相信伙伴,沒有成不了的事。有時,我會想,都市是森林,而我是森林中的一匹狼。”
——某品牌服裝廣告詞
狼,代表著旺盛的生命力與不羈的野性,自由的天性以及征服世界的戰斗性格和勇氣,而這正是現在的人們所需要的。更應是我們北辰每一位學子應該具備的精神。
狼的精神只要有如下幾方面:
一.團隊精神
狼過著群居生活,一般七匹為一群,每一匹狼都要為群體的繁榮與發展承擔一份責任。狼與狼之間的默契配合成為狼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不管做任何事情,它們總能依靠團隊的力量去完成。它們狩獵的時候是靠群體的力量,既有明確的分工,又有密切的協作,齊心協力戰勝比自己強大的對手。一群狼,一群有著團隊精神的嚴密組織與配合默契的狼,敢于獵殺世界上任何兇猛的動物。
二.永不言敗
狼在獵取的時候,通常不會一帆風順,一些大型獵物有時還會傷及狼的生命,但狼只要鎖定目標,不管跑多遠的路程,耗費多長時間,冒多大風險,它是永不放棄的。狼的態度很單純,那就是對成功堅定不移的向往,永不言敗。
三.主動出擊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狼尊崇“叢林法則”。狼從不守株待兔,而是認真主動地觀察和尋找目標和獵物,主動攻擊一切可以攻擊和捕獲的對象而獵取它們。
四.敏銳的嗅覺和觀察力
狼時刻都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非常注意觀察自己周圍環境的變化,注意任何一個在視線范圍內出現的對手和獵物,不放過任何一次可進攻的機會。他們不管在任何惡劣的環境和條件下,總能捕獵到食物。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和適應力。
名家關于狼的散文篇3:狼
對于狼,大多數的人都會認為,狼是可怕的,殘忍的,不過,我認為狼是友善的,聰明的,我們大家應該保護他。
雖然大多數關于狼的成語,諺語,無論是中國的,還是外國的,有很多很多,,不勝枚舉,都可以看出狼在人們心中的形象-----狼殘食弱小,甚至危害人的生命,為什么不殺。再說,人才是地球的主宰,我們無愧于高級動物的稱號,怎么能讓狼在我們頭上作威作福呢?而且,人類在幾千年以來,馴服了很多動物,就連獅子,老虎這些稱之為“王”的野獸都被馴服了,為什么狼就沒有呢?
對于以上觀點,大多數人持贊成的態度,但我卻有質疑。首先第一點,從字面上去理解,狼,是由“犬”和“良”組成,意思就是狼乃良犬也;第二點,從蒲松齡的《狼》中,我們不難發現,狼以自己的死,去換取孩子的生,你難道不為之所感動嗎?當然,你會說保護自己的孩子是動物的本能,但請你不要忘記,狼在保護幼崽的時,所表現出來的智慧,連身經百戰的老獵人都躲了過去呀!
我聽過這樣一則故事:在一個山區里,一對夫婦和兩個孩子住在一個小木屋里,還收養了一只狼。有一天,這家的一個孩子打翻了家里的油燈,熊熊烈火吞噬了小木屋,狼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奮不顧身的沖進小木屋,救出了孩子,自己卻被大火燒傷了。這故事不足以表現出狼的善良與友善的精神啊!
我們現在還要獵狼,難道你們忘記了凱巴伯森林的悲劇嗎?總而言之,我們要從狼的身上學到忠城,智慧,團結,還有,像觀察狼一樣,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關鍵是要從中學到好的一面,還要去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力,積極的去探究,去思考,去發現,去收獲!
看過“名家關于狼的散文”的人還看:
1.關于狼的散文
2.關于狼的勵志文章
3.狼的抒情散文
4.關于狼的勵志文章
5.把狼寫成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