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孤獨情懷散文
表達孤獨情懷的散文篇一:孤獨
抬頭看看,別人要么三五成群的走在一起,海闊天空的談笑著;要么一男一女親密的想跟著,悄聲說著各自心中“愛的語言”;再回頭看看我形單影只孤獨的身影,只有影子緊緊相隨。我的心中竟生出一股酸意。我感覺到了孤獨的悲哀。
這種感覺可能并不是這天下午才有的,似乎大概老早就形成了,但凡一有刺激就格外清晰的顯露了出來了吧?!
可是回頭想想,自己確實是挺悲哀的。每天一個人上學,一個人回家,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睡覺,一個人學習,一個人工作,一個人數星星,一個人看月亮……
每天、每天像是抽絲般纏繞成一個繭,把我重重的圍困其中,我感覺到了一股窒息的痛感。
我感覺自己時時被寂寞所追隨,孤獨時刻圍繞在我的身邊。他們都一點點的蠶食著我的身軀,灼燒著我的靈魂,并且試圖將我的思想瓦解,把我的精神崩潰,連我的人格也一齊消逝了。
實在是沒法可尋了,于是我初次嘗試寫作。在文章中我開始用文字抒發心中的悲哀,用激昂的呼喊驅趕身邊的孤獨。寂寞使我變得堅強,孤獨讓我學會了珍惜。漸漸地,我釋然了。一個人也好,兩個人也罷,只要內心滿足,心靈充實就好了。
我終于找到了可以托付終生絕對值得信賴依靠的人生伴侶——崇高而又偉大的事業——寫作。我又重新驕傲的抬起了頭。我不再孤獨了。
表達孤獨情懷的散文篇二:孤獨
有人說孤獨是可恥的。于是很多人害怕別人看出自己的孤獨。因為看出了就會滿是嘲笑和鄙視。所以說孤獨的人總有怯靦感。但是還能分辨悲傷,就說明還有感受去接受夢,是嗎?“一個人不孤獨,看到別人都不是一個人才孤獨”,那些沒有體會過孤獨的人,也未必知道感情是什么東西。有人就認為既然感情如此孤獨,又何必要那什么感情?于是人是不敢要,終于得不到感情。
一個人害怕孤獨,總會找些依寄陪伴自己的疑困和落寞,不管這個依寄是靠自己給予,還是靠別人給予。總之害怕孤獨的人都是珍惜感情的人。不凡的人指的是依寄自我心靈的人。他們是心的珍惜,是喜歡,真誠,勇敢,責任,感恩這些要素的結合。而凡人們從不會依寄自己,只會充滿太多渴望和無法釋懷的想象。總是容易當時激動不已,過后方知該忘了自己。更不用說能讓別人依寄。真正孤獨的人卻總是掩蓋不了凄涼。甚至細微中都可看到內心巨大的悲痛。有人說“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這正說出了孤獨的兩種概念:一是只是孤獨的結合。數量上不孤獨,多數人活得喧喧鬧鬧,但是內心仍然孤獨,也陷在了腦袋里面的“他們”很多;二是孤獨的隔絕,活在孤獨的世界中,自然也就只有孤獨的夢,也就困在了腦袋里面的“我”很多。其實單身的人往往值得贊揚的是為了各自的理想,也因為理想本身有所寄托所以心并不孤單。而往往在相處的人會有猜忌、利用、拖累等才是最心酸的。所以一個人是狂迷,一群人是狂妄。但是要說的是孤單越辛苦,世界一定不值得贊揚。因為孤獨有多大也取決于那個承擔力能不能分擔。
有時候,我真的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該哀怨?一個人的人際關系問題。有些人,你不想和他在一起,但是難道你就選擇孤獨嗎?孤獨的人是會被地球上的生物擠到地下的。正因為這一點,反過來看不就是每個人都在渴求避免孤獨嗎?不孤獨的人,他就找到了自己的人際關系,不然身體和心靈總有一個孤獨。為什么人與人之間的人際關系會不同呢?就是因為有的關系是建立在理想基礎之上。有的關系是建立在茍且基礎之下。但是并非所有的理想,都是光明的經過品格升華的。許多的理想只是人們欲望的一種藝術掩飾。正因為人逐漸被局限了這種素質身份,人與人之間仿佛都是以這種識別碼來確認是否為“一伙”的?不是,則生死無關。是,則“狼狽為奸”或者“惺惺相惜”。但是如此結果,對于整個社會而言就是無比寂寞的了。有人說“自己吃得虧,才與別人合的攏”。其實這句話真的很粗糙,因為句子的意思中心變成了“合攏”。但人之間的相處真理是另外兩個字:交流。前者“合攏”更多有“巴結”的含義。而后者“交流”有“相互學習進步”的尊重。慢慢的隨著即近效益的刺激,這種運作越來越有徒其虛表的夸大。有些在“社會”這個大局中,尋找社會本身意義的人,就會一無所獲而心情陰郁。因為在追求未來的人,不得不開始擔心世間最脆弱的孤獨。好比你連我有多開心都不知道,又如何知道我的遺憾?
人生的幸福,遺憾,悔恨沒有一個定數,就是因為對“孤獨”這兩個字的誤會。這看出的不是人的呆傻,是孤獨有一種力量,讓絕大多數的人都不能對抗。那種力量就叫做給人幻象。多少人把幻象當成了真實,然后去放肆的貪戀不夠。結果脫離的現實就越多,對幻象要求的就更私心。這讓本來虛假的幻象做不到了。就長期失心般的空茫。找不到一點真實的人還會想離開這個世界,去“其他世界”尋找自己失去的心。這世界已經被科學家研究出了一切的變化和制約,卻唯獨研究不出讓每一顆心都永遠不孤獨的辦法。因為沒有兩個人對這個世界產生情感的原因和能力是完全一樣的。這也是寄托的重要和知己的可貴。凡是能為你的孤獨研究出一大堆理由的人,都是不愛你的人。當然孤獨是因為沒有真正愛你的人,而迷茫就是你沒有自己或別人可寄托的了。現在社會從人很小的時候,就已經傳遞出了現實的不那么可愛,更多地人懂得說放就放,說忘就忘,說裝就裝,至少再傷心都不會胃痛。其實他們的心不僅不能有助于感情成長,而且長期處于冬眠狀態。現在人與人之間總不能交心就是這個原因。
雖然我很害怕孤獨,很害怕很害怕,但是若兩個人只能看到一張臭臉,或者只能看到手機、壓力和懷疑等,我寧愿孤獨。我相信這世上有注定孤獨的命運因果,如果能自己承擔的,就再見吧,比我先清醒的人。還不如早點做好接受孤獨的準備。謝謝那些不愛我的人不曾騙我。孤獨是那些心臟裸露在俗世流塵里,追求著有其他的心來了解,珍惜和融合。但是誰又經得起相互的猜疑?誰又經得住世俗的冷淡?在黑白世界里渲染自己的夢想,怎么看怎么都可惜。人間的溫暖是只要兩顆心的珍愛。可這世上億萬萬人卻往往一顆這樣的心都遇不見。如若遇見這樣的心,又往往被世俗眼光,生存壓力隔成無法逾越的距離。看過這世界萬千,才說得出經過的是華年,用盡力氣的歡笑,在心里種了一個花園,可誰在意它的名字叫孤獨,擅闖者一定會驚嘆,但最終搖頭離開,都愛像風一樣的參觀,卻不能像樹一樣的存在,原來自由不懂自由,癡迷只是癡迷。
人對于感情不該有孤獨,否則人就太可憐。人對于世界則應該有獨孤,否則人就太傻。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有人說這是表示不能超越,在我看來這首詩就是表示沒有陪伴。“天地”是最模糊的概念,“獨愴然”是最具體的情感。這樣形成的強大寂寞,在中國古代有理想情懷的人是最深的共鳴。而相對于弱小的人性又實是可敬的。
表達孤獨情懷的散文篇三:相對孤獨
一直不喜歡人多的地方,一直不喜歡樓多的地方,一直不喜歡坐在車里,望著身邊滿滿的其他的車的感覺……我以為,自己是喜歡孤獨的,是享受孤獨的。
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我看得到蟲子從腳下爬過,聽得到學校后山野雞的亢鳴,也喜歡看其他不相關的路人的喜怒哀樂。
我會發現有時候小孩子也不是那么簡單,他們對一切都保持好奇心,對新奇的事物,他們有時候事必躬親,有時候就只能一直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可向來問到第二個問題的時候就會得到不耐煩的回應,就好像年邁的母親問女兒有沒有穿秋褲是得到的回應是一樣的。懂事的孩子知道自己陷入了人怎么樣的境地,先不問了,想辦法逗一逗媽媽,過會兒就又忙不停的問東問西。原來小時候我們的忍術是最好的,耐心是最好的,真心也是最好的,什么都是最好的。只可惜,我們那個時候還不懂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也不懂什么會變,什么會消失。
總覺得我是屬于樹的,總覺得樹都是聽從于我的。每次路過“青徑”,都會莫名的感覺到一股靈異的風吹響所有樹葉,就好像所有的樹都在齊聲說“老大好!”所以,我是孤獨的是嗎?所以,我是不孤獨的是嗎?
昨天,一個人睡午覺,一個人看電視,一個人去買菜,一個人做飯吃,一個人吹著風扇玩著手機……
今天,一個人在房間里,在院子里,在廁所,在浴室……( 文章閱讀網:www.sanwen.net )
原來,孤獨不是自己一個人,而是一個人的時候找不到事情做。
原來,孤獨不是自己一個人,而是缺少那個愛你的人在身邊,
原來,孤獨真的不是一個人,很多人的時候我也會孤獨,因為缺少那個你愛的人。
有些人活在別人的世界,每天關注別人動態,有些人活在自己的世界,幾百年都不發一條發一條朋友圈……可實際上是,我們都活在了人類的世界。我喜歡奇幻電影,也喜歡宮崎駿的動漫,除了想象奇特,更重要的是,他們生活在不只是有人的世界,他們在乎的也不只是F、M、S。
如果可以,我希望我用手機錄下的不僅是朋友之間的歡聲笑語,也不僅是我曾去過的大好河山,還有鳥語花香和風的呼喚。
今日我注定是孤獨的,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視,一個人等我愛的人回家。可是,讓我難過的不是我的孤獨,而是我沒有辦法讓愛我的人不孤獨。當我們孤獨的時候,是不是也有你愛的人并且愛你的人在陪你孤獨呢。
所以我們不孤獨多不對?
表達孤獨情懷的散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