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中心思想
《回鄉偶書》中心思想
第一首是久客異鄉、緬懷故里的感懷詩,寫于初來乍到之時,抒寫久客傷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詩人置身于故鄉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之中,一路迤邐行來,心情頗不平靜:當年離家,風華正茂;今日返歸,鬢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續篇。詩人到家以后,通過與親朋的交談得知家鄉人事的種種變化,在嘆息久客傷老之余,又不免發出人事無常的慨嘆來。“離別家鄉歲月多”,相當于上一首的“少小離家老大回”。詩人之不厭其煩重復這同一意思,無非是因為一切感慨莫不是由于數十年背井離鄉引起。
《回鄉偶書》原文和翻譯
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翻譯:我年少時離開家鄉,到遲暮之年才回來。我的鄉音雖未改變,鬢角的毛發卻已斑白。家鄉的孩童看見我,沒有一個認識我。他們笑著詢問我:這客人是從哪里來的呀?
其二
離別家鄉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
惟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
翻譯:我離別家鄉的時間實在已經是很長久了,回家后才感覺到家鄉的人事變遷實在是太大了。只有門前那鏡湖的碧水,在春風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紋,還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樣。
《回鄉偶書》賞析
《回鄉偶書二首》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組詩作品,寫于作者晚年辭官還鄉之時。第一首詩在抒發作者久客他鄉的傷感的同時,也寫出了久別回鄉的親切感;第二首詩抓住了家鄉的變與不變的對比,流露出作者對生活變遷、歲月滄桑、物是人非的感慨與無奈之情。這兩首詩語言樸實無華,感情自然逼真,充滿生活情趣。
《回鄉偶書》的詩意
《回鄉偶書》寫了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離開了家鄉,帶著希望和夢想去看外面的世界。如今,他老了又回到了他早前離開的地方。抒發了作者久客他鄉的傷感的同時,也寫出了久別回鄉的親切感。賀知章在唐玄宗天寶三載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時已八十六歲。此時距他離開家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他心頭有無限感慨,于是寫下了《回鄉偶書》這組詩。
《回鄉偶書》創作背景
賀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寶三載),辭去朝廷官職,告老返回故鄉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時已八十六歲,這時,距他中年離鄉已有五十多個年頭了。人生易老,世事滄桑,心頭有無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