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冬天的古詩詞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描寫冬天的古詩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描寫冬天的古詩詞12篇
1.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唐·韓愈《李花二首》:“當春天地爭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拏。誰將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3.嚴冬不肅殺,何以見陽春
肅殺:嚴酷蕭瑟的樣子。
唐·呂溫《孟冬蒲津關河亭作》
4.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風聲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5.才見嶺頭云似蓋,已驚巖下雪如塵。千峰筍石千株玉,萬樹松蘿萬朵云
唐·元稹《南秦雪》
6.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稱雪花。瓊枝:竹枝因雪覆蓋面似白玉一般。
唐·高駢《對雪》
7.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唐·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8.旋撲珠簾過粉墻,輕于柳絮重于霜
兩句寫雪花紛飛的景象。
唐·李商隱《對雪二首》
9.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凍而流動不暢,因以嗚咽來形容。吟:歌吟。
唐·劉駕《苦寒吟》:“百泉凍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喬松,不覺滿衣雪。”
10.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
玉龍:形容飛雪。敗鱗殘甲:形容雪片亂舞如鱗甲之片紛紛墜落。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詩話》載張元作《雪》詩
11.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無私玉萬家
玉:喻白雪。
元·黃庚《雪》
12.溪深難受雪,山凍不流云
清·洪昇《雪望》
基本簡介
冬季,標志著陽氣退藏與陰氣生發的時期,是自然界生氣閉蓄、萬物收藏的季節。在這個時候,生物體會減少生命活動以應對寒冷的環境。許多植物進入休眠狀態,落下葉子,而動物則可能選擇冬眠。同時,候鳥會遷徙至較溫暖的地區過冬。這個季節也是“秋收冬藏”的時候,人們享受豐收并休養生息。總的來說,冬季在很多地區都意味著沉寂和冷清,但也是大自然和人類為來年的生長和活動做準備的重要時期。
氣象特征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是季節類節氣。四季在一年中交替出現,“四立”標示著四季輪換,反映了物候、氣候等多方面變化規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立冬拉開了冬藏的序幕,其氣候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陰雨寒凍的冬季氣候漸變。
中國低緯地區(南方地區),降水豐沛、光照充足、濕潤、冬夏溫差較小,季節轉換時日照、降水等氣候要素變化明顯。北方地區,少雨、冬夏溫差大,季節轉換時變化明顯的是氣溫,北方地區(中緯地區)四季氣溫變化分明。
現常根據氣溫變化劃分法季節,采用的是近代學者張寶堃的“候平均氣溫”法,按候平均氣溫法劃分的四季,日平均氣溫連續五天等于或低于10攝氏度以下算是入冬。這種四季分類法,比較適用于四季氣溫變化分明的中緯溫帶地區。候平均氣溫法劃分的四季,在中緯地區,雖與氣溫明顯變化基本相一致,但各季的長度并不一樣。在南半球,各個季節的時間剛好與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時,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時,北半球是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