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詩詞朗誦和朗誦技巧
一些流傳千百年的關于中秋經典名句,一邊賞月,一邊把它朗誦出來,詩意萬千。小編整理的關于中秋節詩詞的原文和朗誦技巧。
【中秋節詩詞原文朗誦】:
琵琶仙·中秋
作者:納蘭性德【清代】
碧海年年,試問取、冰輪為誰圓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輝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盡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對,舊時明月。
花徑里、戲捉迷藏,曾惹下蕭蕭井梧葉。記否輕紈小扇,又幾番涼熱.。只落得,填膺百感,總茫茫、不關離別。一任紫玉無情,夜寒吹裂。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作者:劉禹錫【唐代】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凝光悠悠寒露墜,此時立在最高山。
碧虛無云風不起,山上長松山下水。
群動悠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
少君引我升玉壇,禮空遙請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動,天樂一聲肌骨寒。
金霞昕昕漸東上,輪欹影促猶頻望。
絕景良時難再并,他年此日應惆悵。
中秋節詩詞
滿江紅·中秋夜潮
作者:史達祖【宋代】
萬水歸陰,故潮信、盈虛因月。偏只到、涼秋半破,斗成雙絕。有物揩磨金鏡凈,何人_攫銀河決。想子胥、今夜見嫦娥,沈冤雪。
光直下,蛟龍穴。聲直上,蟾蜍窟。對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氣已能驅粉黛,舉杯便可吞吳越。待明朝、說似與兒曹,心應折。
【中秋節詩詞朗誦技巧】:
要處理好“暢”與“租”的關系,必須進行共鳴訓練。一下介紹幾種簡單易行的共訓練方法。
1, 放松喉頭,用“哼哼”音唱歌。
2, 學鴨叫聲。挺軟腭,口腔張開成一圓筒,邊發gaga音,邊仔細體會,共鳴運用得好的gaga音好聽,共鳴運用得不好的gaga音枯燥、刺耳。
3, 學牛叫聲。類似打電話的“嗯”(什么?)和“嗯”(明白了)。
4, 牙關大開合,同時發出“啊”音。
5, 模擬汽笛長鳴聲。(di)既可平行發音,也可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地變化發音。
6, 做擴胸運動,同時盡量發高亢或盡量低沉的聲音 。
7, “氣泡音”練習。閉嘴,用輕勻的氣流沖擊聲帶,使之發出細小的抖動聲。
8, 音階層練習。選一句話,在本人音域范圍內,先用低調說,一級一級地升高,然后又一級一級地下降,在一句高一句低,高低交替,一句話又高到低,再由低到高。
9, 夸張四聲練習。選擇韻母因素較多的詞語或成語,運用共鳴技巧做夸張四聲的訓練。如:清——正——廉——潔——,英——勇——頑——強——。
10, 大聲呼喚練習。假設某人在離自己100米處,大聲呼喚:張——師
——傅——,快——回——來——!喂——,那——里——危——險——,快——離——開——!
吐字訓練。
吐字清晰,是朗誦的起碼要求之一。因此,吐字歸音是學習朗誦必須練習得一項重要基本功。
吐字歸音使我國傳統的說唱藝術理論中在咬字方法上運用的一個術語。它將一個音節的發音過程分為出字——立字——歸音三個階段。出字是指聲母和韻頭(介音)的發音過程,立字是指韻腹(主要元音)的發音過程,歸音是指音節發音的收尾(韻尾)過程。其基本要領是:出字要準確有力,又叼住彈出之感:立字要拉開立起,明亮充實,圓潤飽滿:歸音趨向要鮮明、迅速“到家”,干凈利索。總之,就是要求一個音節的發音過程有頭有尾,構成一個“棗核型”形式:聲母、韻頭為一端,韻尾為一端,韻腹為核心:字的中間發音動程大,時間長,字的兩頭發音動程小,關合所占時間也短。當然,對“棗核型”不可做絕對化的理解。不過,無論如何,吐字時,不僅要有頭有尾,不含混,而且又要連接的好,渾然一體,不能有分解,斷接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