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古詩鑒賞技巧
詩歌鑒賞能力可以在實戰中得到提高。語文詩歌鑒賞的方法指導與詩歌鑒賞文的寫作,以寫促讀,可使學生掌握詩歌鑒賞的主要方法,那么古詩鑒賞技巧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古詩鑒賞技巧,希望大家喜歡。
初中語文古詩鑒賞技巧篇1:古詩詞鑒賞學習技巧(一)
古典詩詞的簡單賞析是近年來中考語文的常考題,要做好此類題目,關鍵是把握好以下兩點:一是古典詩詞蘊含的思想感情;二是古典詩詞常用的表現手法。
一、如何把握古典詩詞蘊含的思想感情?筆者認為可分兩步走
第一步:弄清中國古典詩詞蘊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類情感:對大自然的熱愛、贊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陶淵明《飲酒》)詩人在低頭采菊與仰頭見山這一不經意的瞬間,與籬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種若有若無的默契關系,進入了悠閑淡遠、恬然自適的佳境。
第二類情感:傷春惜春,對人生苦短的慨嘆。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北宋•王令《送春》)以惜春之情來寫送春,新穎別致。作者通過寫花、鳥,把自然物象點化為情感現象,抒發出對春的一種執著、深厚、纏綿、凄婉的依戀之情。
第三類情感:秋思、秋恨,對離愁別緒的詠嘆。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唐•溫庭筠《夢江南》)“斜暉脈脈水悠悠”一句,既是寫眼中所見,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種悵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負了女主人公的脈脈之情嗎?讀罷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種悵恨。
第四類情感:愛國報國之志.
此類詩歌通常從亡國之痛、壯志難酬這兩個角度來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唐•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兩句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詩人不顧年邁體衰,一心想報效祖國的強烈愿望。“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這兩句借助夢境把詩人的愛國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五類情感:對統治階級的揭露和控訴。
①不勞而獲。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北宋•梅臣《陶者》)作者通過對比,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階級不勞而獲的社會現實。
②政治黑暗(苛捐雜稅、徭役、戰爭)。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愿姓君王,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唐•聶夷中《詠田家》)反映了農民在苛捐雜稅的逼迫下不得將青苗和蠶抵押給債主的悲慘遭遇,呼吁統治者能關心民生疾苦。
③腐敗無能(南宋、清朝)。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清•丘逢甲《春愁》)作者將自己的感情與民眾的感情融成一股情感的潮水,抒發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和對清政府腐敗無能的憤怒之情。
第六類情感: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贊美.
“足蒸暑士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唐•白居易《觀刈麥》)描寫了農民在夏日割麥的艱辛和貧婦在田中拾穗的可憐與悲苦,表達了對農民的深切同情。
第七類情感:對友情、愛情的贊美。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無題》)運用了諧音雙關和比喻象征的手法,歌頌情人之間那種致死不變的愛情,成為千古名句。
第二步:掌握進入古代詩人情感世界的兩條途徑。
(1)由物象(事物的形象)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
裴斐先生說:“客觀存在的月亮只有一個,詩中出現的月亮千變萬化。物象有限,意象無窮。”也就是說,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種情境中被觀照、被表現的月亮才是意象。“物象”即事物的形象,物象有表義物象、載情物象等。表義物象如“柳”。古人折柳送別,“柳”與“留”諧音,含有“柳”字的詩句往往與離愁別緒有關。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載情物象以“雁”為例:“惆悵秦城送獨歸,薊門云樹遠依依。秋來莫射南飛雁,從遣乘春更北飛”。(《送客還幽州》)以對雁的憐惜寄托羈懷,也就是托物抒情。
(2)由詩人自身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
李白處在唐朝典盛時期,希望營造一個理想的世界,一生蔑視權貴,一生不與統治者合作。這些思想情感在詩人的筆下表現很強烈。正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所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杜甫處于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因此,提到“杜甫”就應想到他“隴國憂民”的思想;杜詩,乃至他個人情感也融入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南宋是個風雨飄搖的朝代,漢人(統治者)被子金人趕到江南(杭州)。因此,南宋詞人在詩詞中大多表現出收復失地,慷慨報國的壯志。如陸游《示兒》中所寫“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所寫“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二、中國古典詩詞常用的表現手法有以下幾種
1、正反對比。
古今對比、美與丑對比、理想世界與黑暗現實對比、田園生活與污濁官場對比。
2、襯托。
①從正面襯托。“江山荒城猿烏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是濤聲似舊時。”(陸游的《楚城》)“江山荒城猿烏悲”一句就用了以悲襯悲的表現手法。該句以“荒城”的悲襯托“烏”悲,襯托詩人內心的悲,猿猴、烏鴉與悲涼、愁苦相聯。
②從反面襯托。南朝詩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有一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被后世傳為絕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大意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絕項,放眼四望,那所有的山山嶺都會顯得十分渺小。該詩句表面上是在寫景抒情,而實則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生活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蟬噪”襯托“林靜”,用“鳥鳴”顯現“山幽”,動中寫靜,充滿生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虛實結合的手法。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后文的虛寫“鐵馬冰河入夢來”,與前文的實寫“僵臥孤村不自哀”相照應,表達了詞人壯志難酬的無限慨嘆。
4、比喻、擬人、夸張等手法。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南唐。李煜詞《浪淘沙》以自然界的花落、水流、春去不歸三件事比喻離別后的江山如天人相隔,永不能見,沉痛哀婉,十分凄涼。
5、借景抒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無一純寫景詩。“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這兩句借景語言情思。云橫秦嶺,雪擁藍關語意雙關,明寫天氣寒冷,暗寫政治氣候惡劣。“家何在”喻將遠走,“馬不前”喻前途艱辛。冰天雪地之中,詩人立馬藍關,不獨心系家人,更多的是傷懷國事。景物描寫中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情。
以上只是從整體上對初中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對古典詩詞鑒賞的還要了解詩人的生平,扣住重點字詞分析詩詞所表達的意境,平時要多看詩詞賞析的文章等等。另外答題只要答出關鍵點即得分,需要考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和課堂筆記的重視,這樣才能精準把握詩詞所表達的內涵。比如柳宗元《江雪》表面寫景,實則表達了作者“孤寂、高潔”的內心情感。
初中語文古詩鑒賞技巧篇2:語文古詩詞賞析方法(二)
一、注意積累古詩詞的背景知識
這些背景知識主要包括詩人的生平經歷、思想感情、藝術風格等。掌握了這些內容,我們在鑒賞詩歌時就能對詩歌進行高屋見瓴的分析。
如:李白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飄逸的風格;杜甫憂國憂民的人生、沉郁頓挫的風格;辛棄疾抗金復宋的大業,在氣勢雄偉的主調之外,也不乏婉轉悱惻。
王維詩含蓄生動,白居易詩雅俗共賞,李商隱詩清麗俊逸,李煜詞頹靡傷感卻又細膩感人,歐陽修詞清麗明媚而又語近情深,柳永詞纏綿悱惻,蘇軾詞雄健豪放,李清照詞婉約凄切,陸游風格雄渾奔放,明朗流暢……
二、掌握幾類常用的賞析術語
1、常見的意境:
恬靜優美、清幽明凈、明麗清新、雄渾壯麗、壯闊蒼涼、蕭瑟凄涼、孤寂冷清、清冷幽靜等。
2、常見的表現技巧: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偶、排比、對比、雙關、設問、反問等。
(2)描寫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見大、動靜結合、虛實相生、聯想想像、正側面結合、比較襯托、樂景寫哀、欲揚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開宗明義、開門見山、畫龍點睛)、間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語言風格: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語
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明白曉暢、多用口語、華美絢麗、委婉含蓄、簡練生動、雄渾豪放、沉郁頓挫……需要強調的是,用以上這些術語賞析詩詞時,不能空洞,更不能一概而論,需“因詩而異”,根據各詩不同特點,結合相關詩句,有的放矢地進行賞析。
三、積累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
1、寫景詩:寫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襯托的寫法描繪山川美景,抒寫熱愛祖國河山之情,或抒閑適情調,表達自己的高潔品格。
2、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
3、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嘆,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頌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詠物詩:主要特點是托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寶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涵。
5、山水田園詩: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東晉的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等。
6、邊塞詩: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這類詩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等。
四、掌握常用的典故和慣用意象
古詩常用典故,這既可使詩歌語言精練,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賅、耐人尋味的效果。平時接觸過后和常識的一定要盡可能多掌握。如“武陵人”、“爛柯人”、“廉頗老矣”等。
古詩中的一些慣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別詩中常用“柳”、“月”等意象,抒愁寫恨的常用“流水”、“春雨”等意象,表達思念的常用“雁”、“紅豆”等,表現志節的常用“竹”、“蘭”,“梅”、“菊”等。
初中語文古詩鑒賞技巧篇3:古詩賞析表達技巧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議論、說明、抒情
2、結構形式:照應、銜接、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比喻、借代、夸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復等。
4、表現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想象、烘托、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相生、比興(間接抒情的詩歌)等。
5、意象:作品中具體的人、物、景等
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藝術的組合到一起,形成詩歌基本的整體情境。如孤獨凄涼、激情飛越、閑適淡泊、清新飄逸、沉郁頓挫……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7、詞語賞析:釋含義(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描景象(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該詞在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古詩詞賞析答題方式:這……句運用了……寫作手法(修辭手法),描繪了……,抒發了作者……感情。其中,“……”詞使用得好,傳神地表現了……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初中語文古詩鑒賞技巧,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過“初中語文古詩鑒賞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