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的詩詞和賞析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涉江采芙蓉》是產生于漢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此詩借助他鄉游子和家鄉思婦采集芙蓉來表達相互之間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婦的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痛苦。全詩運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寫漂泊異地失意者的離別相思之情;從游子和思婦兩個角度交錯敘寫,表現游子思婦的強烈情感;運用懸想手法,在虛實結合中強化了夫妻之愛以及妻子對丈夫的深情。
芙蓉的詩詞和賞析精選篇2
詞牌名:木蘭花|朝代:宋朝|作者:秦觀
秋容老盡芙蓉院。草上霜花勻似翦。西樓促坐酒杯深,風壓繡簾香不卷。
玉纖慵整銀箏雁。紅袖時籠金鴨暖。歲華一任委西風,獨有春紅留醉臉。
宋洪邁《夷堅志》巳集記有這么一件故事:“長沙義妓者,不知其姓氏,善謳,尤喜秦少游樂府,得一篇,輒手筆口哦不置。久之,少游坐鉤黨南遷,道經長沙,訪潭土風俗、妓籍中可與言者。或舉妓,遂往訪……媼出設位,坐少游于堂。妓冠帔立堂下,北面拜。少游起且避,媼掖之坐以受拜。已,乃張筵飲,虛左席,示不敢抗。母子左右侍。觴酒一行,率歌少游詞一闋以侑之。飲卒甚歡,比夜乃罷。”
《木蘭花·秋容老盡芙蓉院》所寫時間、景物、情境,都與此事頗為相符。秦觀受黨禍南遷,是在宋紹圣三年(106年),因此可以初步判斷此詞很可能就是宋紹圣三年(106年)被貶到長沙時的酬妓之作。
詞的上闋,重在描繪時序和場景。時當秋深,芙蓉院里,秋容已老,一派衰敗之象。庭中小草也已枯黃老死,上面凝聚著顆顆霜花。“勻似剪”,謂草上朵朵霜花,十分均勻,好似剪裁而成。此句蓋化用李賀《北中寒》詩:“霜花草上大如錢,揮刀不入迷蒙天。”接下來兩句,交待場景。仕途蹭蹬、宦海沉浮的詞人,在被貶到這蠻荒之地時,竟受到熱愛其詞的義妓母女的尊重,引他上西樓,還盛情相待,迫近而座,清歌侑酒,使詞人內心獲得了片刻的安慰,所以,在當時樓上眾多的物象中,惟有那“風壓繡簾香不卷”最令敏感的詞人動心,最為他所注意——這清歌妙吟的西樓,成了他疲憊身心的避風港。
下闋由景及人,著筆描寫為他彈琴哦詞的義妓。由于敬慕詞人,對其所作“得一篇,輒手筆口哦不置”,所以這位義妓在與心中的偶像相聚一處時,當然會盡其所能為詞人吟唱,所以,詞中重點描繪了義妓彈唱時的動作神態。 “玉纖”兩句,對仗十分工穩,恰到好處地傳達出當時義妓表演時態度的認真。“玉纖”跟“紅袖”相對,“銀箏”與“金鴨”相襯,極富色彩感,一副裝束,顯得華貴而高雅。“慵整”和“時籠”的動作和神態,又刻畫出這位義妓的嬌美可愛。末尾兩句,畫龍點睛,描繪她臉部的神采。酒逢知己干杯少,在詞人自己“酒杯深”的同時,義妓也在“慵整”和“時籠”中不知不覺飲酒過多,以至于雙頰緋紅。這里,“歲華一任委西風”一句,含意相當深刻,不可輕易放過。西風即秋風,西風一起,表明秋季已到,萬物都將衰老枯萎。詞人說醉紅雙頰的義妓將歲華委于西風,暗示此妓花容已老。將這種感觸跟她因為酒醉而泛起的春紅相映襯,寓有美人遲暮之感。而且,透過作者的詞筆,似乎還傳達出他隱約的身世之悲。只是,這種情緒被處理成一個義妓的神態,以一種艷思弱化掉了那一聲長嘆。身世之感,打并人艷情之中,大概指的就是這種手法。
整首詞直敘詞人眼中所見,感情平穩深斂,心緒的起伏被潛置于詞所描繪的景象人物背后。但是,從詞人所擷取的物象,所營造的氣氛中,讀者可以隱約感受到被貶的詞人內心的愁緒。面對眼前的紅顏知己,聽她吟唱著自己所填的妙詞,作者沒有表現出一絲興奮和激動,而是平靜的心情觀察著這一切。是他心中沒有痛苦,還是他暫時忘卻了痛苦?都不是,是他在用眼前的平靜在掩飾著內心的痛苦。詞的末尾兩句,隱約透露出詞人內心的波瀾:那一任歲華委西風的放曠,那醉臉上的春紅,是那位紅顏知己,也是作者本身!芙蓉院妓能與她仰慕的詞人相見,歌彼之詞,獻己之技,對她而言,當然是一件幸事。被盛情相邀,殷勤相侑的詞人,在“灑杯深”之后,當然也會春紅滿臉。那歌,那酒,此時成了溝通彼此情感的橋梁,而秋容老盡的芙蓉院妓的處境,又怎能不引起詞人對自己的身世、地位的聯想!所以說,詞的末尾兩句,看似寫對方興之所至時的忘情,實際上已經暗含著詞人自己悲苦的內心感受。《詞則·閑情集》卷一中評此詞:“頑艷中有及時行樂之感。”可謂一語中的。
唐朝詩人自居易被貶潯陽巧偶琵琶女時作“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在秦觀的這首詞中也同樣存在著,只不過秦觀將這種感情融人到了情景描寫和渲染之中,將白居易那直白顯豁的情感抒發,化成了一種含而不露的情緒,縈繞詞中卻又不說透,使人有所悟又有所迷。
有關芙蓉的詩詞和賞析4篇
芙蓉的詩詞和賞析精選篇3
詞牌名:浣溪沙|朝代:宋朝|作者:李清照
繡面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襯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浣溪沙·繡面芙蓉一笑開》是李清照早期作品。寫一位風韻秀的女子與心上人幽會,又寫信相約其再會的情景。人物的肖像描寫采用比擬、襯托、側面描寫的方法。語言活潑自然,格調歡快俊。
芙蓉的詩詞和賞析精選篇4
詞牌名:醉桃源|朝代:宋朝|作者:吳文英
青春花姊不同時。凄涼生較遲。艷妝臨水最相宜。風來吹繡漪。
驚舊事,問長眉。月明仙夢回。憑闌人但覺秋肥。花愁人不知。
上片“青春”四句扣題,詠荷花。言荷花與百花并不同時在春季里開放,而是獨自在盛夏中顯示出她青春的美姿。荷花紅裝綠裳搖曳在碧水中最是相宜。風吹荷花,使水中的倒影也在搖曳起舞。水面被風一吹,皺成了彩色的漣漪。馮延巳有句“吹皺一池春水”,夢窗襲之,化作“風來吹繡漪”。
下片“驚舊事”三句,寫觀花而憶舊。言詞人忽地想起舊日之事,抬頭問眉月:“可有神女入夢來?”從此中消息透露出:詞人舊時,有一次曾經攜愛人在一個盛夏的月夜中,共同觀賞過荷花,所以現在詞人觸景生情,而設此一問。“憑闌”兩句,言那些倚欄觀賞荷花的人們只覺得秋肥景美,根本不知道池中荷花卻正在擔憂自己馬上就要枯萎了。其實此非花愁,實是詞人心中愁緒百結,所以特地替水中荷花想象出“花”在“愁”。因此結句“花愁人不知”,實是一種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