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頤的古詩詞鑒賞
路盤層頂上,人在半空行。
水色云含白,禽聲谷應清。
天風拂襟袂,縹緲覺身輕。
2喜同費君長官游
尋山尋水侶尤難,愛利愛名心少間。
此亦有君吾茂樂,不辭高遠共躋攀。
3治平乙巳暮春十四日同宋復古游山巔至大林寺書四十字
三月山方暖,林花互照明。路盤層頂上,人在半空行。
水色云含白,禽聲谷應清。天風拂襟袂,縹緲覺身輕。
4贈虞部員外郎譚公昉致仕
清時望郎貴,白首故鄉歸。
有子紆藍綬,將孫著彩衣。
松喬新道院,鶴老舊漁磯。
知止自高德,寧為遁者肥。
小知識:周敦頤是我國理學的開山祖,他的理學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起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清代學者黃宗羲在他的《宋儒學案》中說道:“孔子而后,漢儒止有傳經之學,性道微言之絕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之……若論闡發心性義理之精微,端數元公之破暗也”。他繼承《易傳》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個簡單而有系統的宇宙構成論,說“無極而太極”,“太極”一動一靜,產生陰陽萬物。“萬物生而變化無窮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太極圖說》)。”圣人又模仿“太極”建立“人極”。“人極”即“誠”,“誠”是“純粹至善”的“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只有通過主靜、無欲,才能達到這一境界。在以后七百多年的學術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他所提出的哲學范疇,如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性命、善惡等,成為后世理學研究的課題。
周敦頤的古詩詞鑒賞【篇2】
1愛蓮說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甚愛 一作:盛愛)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這篇文章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描寫蓮花高潔的形象;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并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作者通過對蓮花的愛慕與禮贊,表明自己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對高尚情操的崇奉,對庸劣世態的憎惡。
2題春晚
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余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題春晚”之“春晚”,據首句“花落”之意,是指暮春之晚。詩所描寫的,乃是鄉村暮春晚景。
周敦頤是北宋理學的開山鼻祖。理學家論人物,頗重所謂“氣象”。程顥曾說:“自再見周茂叔之后,吟風弄月以歸,有‘吾與點也’之意。”說的是茂叔(周敦頤)為人的氣象。此詩的境界與他的為人一樣,也是靜而不寂,饒有生意,頗有“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論語·述而》)的氣象。
3任所寄鄉關故舊
老子生來骨性寒,宦情不改舊儒酸。
停杯厭飲得醪味,舉筋常餐淡菜盤。
事冗不知筋力倦,官清贏得夢魂安。
故人欲問吾何況,為道舂陵只一般。
周敦頤的古詩詞鑒賞【篇3】
1題惠州羅浮山
紅塵白日無間人,況有魚緋擊此身。
關上羅浮間送目,浩然心意復吾真。
2牧童
東風放牧出長坡,誰識阿童樂趣多。
歸路轉鞭牛背上,笛聲吹老太平歌。
3江上別石郎中
落葉蟬聲古渡頭,渡頭人擁欲行舟。
另離情似長江水,遠亦隨公日夜流。
4同石守游
朝市誰知世外游,杉松影里入吟幽。爭名逐利千繩縛,度水登山萬事休。
野鳥不驚如得伴,白云無語似相留。傍人莫笑憑闌久,為戀林居作退謀。
周敦頤的古詩詞鑒賞【篇4】
1讀易象
書房兀坐萬機休,日暖風和草色幽。
誰道二千年遠事,而今只在眼前頭。
2題冠
一日復一日,一杯復一杯。青山無限好,俗客不曾來。
往事已如此,朱顏安在哉。寄語地上客,歷亂竟誰催。
3大林寺
三月僧房暖,林花互照明。
路盤層頂上,人在半空行。
水色云含白,禽聲谷應清。
天風拂襟袂,縹緲覺身輕。
周敦頤的古詩詞鑒賞【篇5】
1書舂陵門扉
有風還自掩,無事晝常關。
開闔從方便,乾坤在此間。
2贊蓮
陸上百花競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與桃李爭春風,七月流火送清涼。
3夜雨書窗
秋風拂盡熱,半夜雨淋漓。
繞屋是芭蕉,一枕萬響圍。
恰似釣魚船,篷底睡覺時。
4游山上一道觀三佛寺
琳宮金剎接林巒,一徑潛通竹樹寒。
是處塵埃皆可息,時清終未忍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