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蘇軾
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是千古不朽的名作。這首詞有著深厚的審美意蘊,是蘇軾儒道互補思想在文藝作品上的體現。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水調歌頭蘇軾,希望大家喜歡。
水調歌頭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北宋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蘇軾水調歌頭翻譯
明月什么時候出現的?(我)端著酒杯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宮闕里,現在是什么年代了。
(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想乘著風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來就是從天上下到人間來的,所以說“歸去”)
( 我欲乘風歸去,)
只怕玉石砌成的美麗月宮,在高空中經受不住寒冷(傳說月中宮殿叫廣寒宮)。
(又恐瓊樓玉宇 , 高處不勝寒。)
在浮想聯翩中,對月起舞,清影隨人,仿佛乘云御風,置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間!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月光從朱紅色樓閣的一面轉到另一面,低低的灑在窗戶上,照著不眠之人。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明月不該有什么怨恨,卻為何總在親人離別之時才圓?
(不應有恨, 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愿離人能平安康健,遠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但愿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水調歌頭蘇軾,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過“水調歌頭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