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杜甫的古詩大全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贈花卿》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武侯廟》
遺廟丹青落,空山草木長。
猶聞辭后主,不復臥南陽。
《八陣圖》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規雁》
東來千里客,亂定幾年歸。
腸斷江城雁,高高正北飛。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袞袞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的詩詞名句大全賞析
1.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杜甫《客至》
花間小道從未為了迎客而清掃過,這扇草門也是因為你來才打開的。兩句詩寫客人來的喜悅心情。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學深學透上萬卷書,寫起文章來就會下筆成章,如有神助。這是作者的經驗之談。說明多讀書對于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性。
3.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杜甫《戲為六絕句》之六
要區分出那些描摹因襲、華而不實的作品并加以裁汰,而學習、繼承真正優秀的作品的創作手法;多方面地學習、廣泛地獲得教益,你可以引此為師。指學習前代作品要棄偽從真,博采眾長。
4.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杜甫《春望》
戰亂從去年三月持續到今年的三月還沒有結束,這個時候能得到一封家書比得到一萬兩黃金。
5.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杜甫《贈衛八處士》
人生在世,不能時常相見,每每像參星和商星那樣永遠不得并照輝映。兩句詩以參、商二星不能并照,感喟親友團聚不易,表現了彼此間深厚的友情。
6.古往今來皆涕淚,斷腸分手各風煙
杜甫《公安送韋二少府匡贊》
古往今來,多少往事不堪回首,都令人垂淚涕零,想到分手在即,禁不住愁腸寸斷,因為我們就要各奔東西,走入那永無邊際的戰亂風煙之中。兩句詩表達了作者與友人分手時的惜別柔情。
7.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恰好在山明水秀的江南,當百花零落的時節再次遇上了你。兩句詩飽含著無限感慨。在景色迷人的江南與闊別幾十年的老相識重逢,著實令人欣悅;可是這紛紛揚揚的落花,卻也不禁使人想起彼此的飄零之苦,因而又有一種悲涼的感覺。
8.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杜甫《登高》詩。長年累月遠離親人,漂泊在異域他鄉,時當令人感傷的秋天,倍感悲苦;而今年界暮老,身體多病,又是孤零零一個人登臺眺望,更覺凄愴。兩句詩將羈旅愁、孤獨感寫得何等悲壯!
9.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杜甫《江漢》詩。與一片浮云共飄遠天,同一輪孤月伴度長夜。兩句詩通過對飄零在外的孤寞境況的形象描寫,表達了一種委婉的思歸之情。
10.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大好的日子里應當放聲高歌,開懷暢飲,趁著明媚的春光,與妻子兒女們“作伴”,高高興興地“還鄉”。兩句詩寫作者聽說收復河南河北之后的喜悅心情和急不可待的返鄉欲望。
精選“詩圣”杜甫的詩詞
江南逢李龜年
作者: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
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
落花時節又逢君。
【賞析】
《江南逢李龜年》大致創作于公元770年(大歷五年),此時杜甫在長沙。安史之亂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帶,和流落的宮廷歌唱家李龜年重逢,回憶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頻繁相見和聽歌的情景而感慨萬千寫下這首詩。
對于詩作的背景,后人一般這樣理解:杜甫初次遇見李龜年,是在“開口詠鳳凰”的少年時期,正值所謂“開元全盛日”。當時王公貴族普遍愛好文藝,杜甫因此而受到岐王李范和秘書監崔滌的延接,得以在他們的府邸欣賞李龜年的歌唱。在杜甫心目中,李龜年正是與鼎盛的開元時代、也與自己充滿浪漫情調的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幾十年之后,他們又在江南重逢。這時,遭受了八年__的唐王朝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輾轉漂泊到潭州,晚境極為凄涼;李龜年也流落江南,這樣的相會,自然很容易觸發杜甫胸中本就郁積著的無限滄桑之感。
基于這樣的創作背景,這首詩感傷世態炎涼。頭兩句,詩人雖然是在追憶往昔與李龜年的交往,流露的卻是對“開元全盛日”的深情懷念。自己和故人志得意滿的場景似乎隨口說出,但舊時經常雅集之處,無疑是鼎盛的開元時期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象征,它們的名字就足以勾起對過去的那個鼎盛時期美好的回憶。如今回想起來,這一切已經是不可企及的夢境了。
后兩句是唐詩中的名句,風景秀麗的江南,在承平時代,原是詩人們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但如今詩人置身其中,所面對的竟是滿眼凋零的“落花時節”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藝人?!奥浠〞r節”表面看似即景書事,但琢磨起來卻像是別有寓托,寄興在有意無意之間。讀者會從這四個字聯想起世運的衰頹、社會的__和詩人的衰病漂泊,卻又絲毫不覺得詩人在刻意設喻。
落花流水的風光,點綴著兩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時代滄桑的一幅典型畫圖。它無情地證明過去的鼎盛時期一去不復返。四句詩,從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聞”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聞”、“逢”之間,聯結著四十年的時代滄桑、人生巨變。盡管詩中沒有一筆正面涉及時世身世,但透過詩人的追憶感喟,讀者卻不難感受到安史之亂給唐代社會造成的浩劫,以及它給人們造成的巨大災難和心靈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