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的讀后感600字
浮士德的讀后感600字【篇1】
暑假的一天,媽媽帶我到書城選書,這可是最讓我開心的事了。在琳瑯滿目的書海里,我都挑花眼了,恨不得把每一本我沒看過的書都抱回去。媽媽向我推薦了青少年版的《浮士德》。
媽媽告訴我,《浮士德》是德國著名大詩人、劇作家和思想家歌德傾其畢生的精力所寫的一部史詩性巨著,它是世界文學寶庫一朵永不凋謝的奇葩,它曾是馬克思“最喜愛的”德語文學著作,并被馬克思讀得滾瓜爛熟。青少年版的《浮士德》就是根據歌德的原著改編的。媽媽還說,等我長大一點,就可以看真正的詩劇《浮士德》了。
翻開第一頁,我就被吸引住了。我用了三天的時間,一口氣讀完了它。
《浮士德》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上帝和魔鬼靡非斯托發生爭論,并打賭:由靡非斯托去引誘浮士德,看他是否會放棄自己高尚的追求,棄善從惡,成為魔鬼的俘虜。浮士德在魔鬼的幫助下,恢復了青春,遨游了人間和神界,先后經歷了對男女之愛,對權勢財富以及對美的追求和享受,結果均未能獲得心靈的滿足。最后,在圍海造田這一征服大自然和替大眾謀福利的事業中,百歲高齡而且雙目失明的浮士德找到了心靈的家園,說出了決定賭局勝負的那句話,然后心滿意足而死。
讀《浮士德》時,我仿佛融進了書里。我時而為浮士德與馬格麗特真摯的感情而默默祝福,時而為皇帝的荒唐舉動感到鄙視,時而對羅馬帝國雕梁畫棟、金碧輝煌的大殿感到驚嘆,時而又對魔鬼靡非斯托的丑惡行徑感到不齒——
在萊姆斯的酒窖里發生的事讓我捧腹大笑:四個酒鬼暈暈乎乎地唱歌,靡非斯托突然向他們施了定心咒,結果四個人產生了幻覺,以為來到了法國的葡萄園,還拔出刀子割下酒窖的柱子,竟然以為割的是葡萄呢!
我贊賞自強不息,追求知識,追求真理的浮士德,他在年老眼瞎的時候仍然在追隨他心目中理想的王國;我贊賞他永不滿足,不斷地克服障礙,超越自我,不斷向“最高的存在”奮勇前進的樂觀精神。
浮士德自以為為人民圍海造田,創造了一個偉大王國,當他懷著崇高的幸福感說出“真美啊,請停下來”這句魔鬼咒語時,魔鬼靡非斯托以為可以將他的靈魂帶到地獄去,可是,天使們保護了浮士德這個勇敢者的靈魂,并將它帶到了天堂,浮士德的靈魂在天堂里蛻去衰老的外皮,變成了一個高大英俊的年輕生命,在這里,他和瑪格麗特重逢了,他們手拉著手升入了更高的天國。看到這里,我的心里充滿了快樂和甜蜜,我為浮士德和瑪格麗特感到高興,善良的人還是會有好報的啊!
《浮士德》是一張魔毯,它帶著我到處飛,讓我陶醉在浮士德的世界里,遨游在歌德這所創造史詩的王國!
浮士德的讀后感600字【篇2】
在上帝說人人生而平等的時候,他沒有意識到的有一件事,既然如此,為什么要去折磨一個平等的人呢?只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子民不會背叛自己,或者說為了證明自己擁有是正確的。面對魔鬼,這樣一個邪惡的物種的時候,他何等的從容而淡定。的卻,沒有人可以違背上帝的旨意,事情的發展,最終任然要由上帝來裁決。當時的社會,人們陷入了無限迷惘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現實往往的殘酷而充滿了血腥味。也許只有上帝可以擁有永恒的美麗和光明。而一個人,縱然有了神力,你那他也依然掌控在上帝的手里。上帝總是那么的自信,不是沒有道理的。唯物辯證大證明,矛盾無處不在。一個人的矛盾面,就顯得比較復雜。因為是一個人,所以,他不是簡單的黑與白,對與錯。有些東西原本是深深隱藏在內心的最底層的,她就像是一個定時炸彈一樣,只是少了一根導火線。每每有的時候,有的人很愿意去做一個導火線。惡魔總是邪惡的代表,而實際上,天使與惡魔的區別,也許只是翅膀顏色的不同。不同的手段為著相似的目的——勝利。而最最無辜的就是用來達到目的而被利用的實驗品——浮士德。
在他的欲望一次又一次的得到滿足的同時,常常伴隨著骯臟的交易或者是不擇手段,與此同時,也發生著一些不可預知的悲劇。浮士德能夠輕易地把權力、金錢、美色,等等都收入囊中,而他不遭到他已經成為其中的奴隸,利用的同時被利用著。作為一個人,他有著人的一般特性,外加一些夸大了的扭曲了的品性。欲望奴役人,控制人。無論一切是往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前進,結果又是如何,人們一直在追求,在探索,而在最后接受審判的那一刻,有多少人可以清醒而坦蕩地說明白,追求了什么,追求到什么。人總是給自己提出難以企及的高尚目標,而每向這目標靠近一步,人都要以自己的錯誤甚至犧牲為代價。人的前進道路充滿了莊嚴的悲劇性質,而人類文明之所以能夠以勢不可擋的趨勢不斷地向前發展,就在于人在一次又一次的痛苦的失敗中升華自我。
浮士德的讀后感600字【篇3】
在書中浮士德獲得了兩次生命。但個體的生命終歸是有限的,所以注定浮士德不可能追求到人性至善的至高點,他注定沉淪。
可是,在我看來,《浮士德》卻是一本充滿事物雙面與勵志的著作。
梅菲斯特雖然是惡魔,但他同時也是“作惡造善的力之一體”,即是“為成就大惡而行善的力量”,他沒有典型的善惡觀,是個虛無主義形象。他玩世不恭,誘人墮落,但他的行為沒有違背自然法則。他代表人性的最端點,像一個自負的孩子,把所有人看做是世界級的傻瓜。也許正是如此,梅菲斯特對浮士德而言,不只只是一個引誘自己墮落的邪惡者,他,也是促進自己前進與成長的“力”,是自己在前進的道路上不可分離的伴侶。
蘇格拉底曾說:“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馬,那么魔鬼被派遣到世界上來,好比是馬身上的一只擰‘,職責就是刺激他趕快前進。”梅菲斯特一直想把浮士德引向純肉欲感官的愛情,但當浮士德被帶進瑪格麗特閨房,他感受到它的寧靜、整潔、滿足、貞潔的性格,他的愛情立刻升華為對反璞歸真的向往。他還曾到森林洞窟,在大自然中倘佯,抗拒自身的欲念。從另外一方面來說,是梅菲斯特的引導,浮士德的精神才可以日益深厚,境界才可以提升。
那為什么又說這是一本勵志的著作呢?
在浮士德和馬格麗特犯罪后,梅菲斯特攜浮士德逃離之際,浮士德感受到春的氣息,他聽著泉水“ 錚錚” 作響,看到小徑在山谷中蜿蜒爬行,撫摸著白樺樹和樅樹的窈窕身姿,他仍然懷有希望,仍然充滿著對人生和自然的熱愛。他沒有因過錯而自我墮落,他的心仍保存自我和對愛的追求。
“誰若不斷努力進取,我們就把它救助。”浮士德臨死之時,他是獲得了滿足,也準備享受著滿足的,但梅菲斯特卻無法攫走他的靈魂,這是為什么?這就是因為浮士德身上有一種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純潔化,讓他能夠懺悔自己的過錯,不斷追求知識與真理,追求美善的事物,追求高遠的理想。“凡是自強不息者,到頭我輩終能救”,浮士德最終獲得了上界永恒之愛的拯救。
當我們沉入泥濘的沼澤時,不要畏懼萬變的事物,不要畏懼沉淪,不要畏懼向前,只有自強不息,才能握住穿梭于指縫的光。
浮士德的讀后感600字【篇4】
今天,我看了德國著名作家歌德所寫的一本書,書名叫《浮士德》。
這本書的主人公是浮士德和魔鬼靡非斯托,浮士德十分信仰上帝,有一次魔鬼靡非斯托和上帝發生爭論,于是他們打賭:由靡非斯托去問浮士德,看他是否會放棄自己的高尚追求,棄善從惡,成為魔鬼的俘虜。浮士德在魔鬼的幫助下恢復了青春,遨游了人間和神界,先后經歷了愛情、對宮廷中的權力財富,以及對以古希臘藝術為代表的美的追求和享受,結果均未能獲得心靈的滿足。最后,在圍海造田這一征服自然和替大眾謀福利的事業中,百歲高齡而且雙目失明的主人公浮士德找到了心靈的花園,說出了決定賭局勝負的那句話,然后心滿意足地倒地而死。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一定要有面對誘惑的勇氣和決心,不要輕易聽取別人的花言巧語,要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要看清它的本質,最終,正義還是永遠可以戰勝一切邪惡的。
浮士德的讀后感600字【篇5】
別林斯基曾說:“好書是最珍貴的珍寶。”前幾日,我有幸得到一本好書——《浮士德》。
《浮士德》一書的主要內容是:上帝與魔鬼打賭,由魔鬼自已去引誘一位高尚的人——浮士德,將他變成隨落的人,看他是否會放棄高尚的追求,棄善從惡習。浮士德被子恢復了青春,遨游人間和神界,他先后經歷了許多是是非非,有了金錢、權利、榮譽等等的事物后,仍不滿足。最后,他圍海造田,為人民做貢獻這一偉大事跡感動了天地。他為人們的幸福著想,因而使上帝贏得了賭局。
我合上書,思緒萬千。我想:浮士德雖然有權有勢有金錢,但他十分偉大,視權勢如糞土。只有為人類做貢獻,為人民謀利,謀幸福,才讓浮士德感到踏實、滿足,真不愧是一代圣人!
這樣的人讓我又想到了加一好人——中國的雷鋒!雷鋒一生都獻身于人民。人民中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記得有一次,雷鋒在火車站發現了一位帶著孩子的婦女,她要去吉林,火車票與錢全丟了,這下她可為難了,站在街頭哭泣。雷鋒就用自已的津貼給娘兒倆買了去吉林的火車票,不留姓名,不求回報,與她們告別了。這個雷鋒就像是本文的主人公浮士德!
我覺得《浮士德》一文就是教我們去做一個有用的人,能為大從服務的人,只有那樣,人生才不會虛度,人活得才有意思,才有價值勤,才更精彩!
回過頭來說,《浮士德》是歌德這大文豪的一部詩劇。它是世界文學寶庫里一朵奇葩!它引導人走上正確的道路——為人民服務,為人類做貢獻!
我相信,《浮士德》這千古不朽的詩劇將永遠受人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