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圖騰的讀后感600字
狼群謀求的不是眼前小利,而是長遠的勝利。接下來小編整理了關于狼圖騰的讀后感600字,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狼圖騰的讀后感600字(篇1)
我在小學的時候,曾經讀過《小狼小狼》上初中后再讀《狼圖騰》,心中有一種新的感受。
讀了《狼圖騰》。覺得狼有許多難以置信的戰法。在圍捕黃羊時體現了狼不打無準備之仗,例如: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群狼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同時狼也是狡猾的。比如:最佳時機出擊,保存實力,麻痹對方,并在其最不易跑動時,突然襲擊,置對方于死地。
這本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狼的團隊精神。協同作戰,甚至不惜為了勝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職。狼在捕完食之后,還會想著另外的狼。書中最明顯的就是捕完黃羊,他們也不是全吃掉,而是剩下一部分,留給母狼和幼崽吃。
狼有的一些習慣,并不是靠母狼教的,比如:夏天里,陳陣由于無奈把小狼拴在太陽底下,而小狼被太陽照得渾身難受,但小狼很快就找到了方法,在地上挖起了他的第一個洞。狼自古以來喜歡黑暗,狼大多在晚上捕食。狼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他們的字典里是沒有“品嘗”這兩個字的,每當得到食物時,就會大口大口地吞完,并不是細嚼慢咽。
狼還有許多優點,讓人取之不盡。
狼圖騰的讀后感600字(篇2)
讀狼圖騰,被其中一幕所震撼到——一群狼在一群馴鹿旁散亂的休憩,突然向馴鹿群沖去,使馴鹿聚成一群奔跑以確保安全。這時,狼群中的一匹狼猛沖到鹿群中,抓破一頭“指定”的`馴鹿的腿。
隨后這頭鹿又被放開歸隊了。這一幕一遍一遍、一天一天地重演著,狼群耐心地等待著時機,受傷的馴鹿漸漸失掉大量血液、力氣和反抗的意志。狼群定期更換角色,由不同的狼來扮演“劍手”,使這頭可憐的馴鹿舊傷未愈又添新創。狼群最終勝利的形勢越來越明顯了。
最后,當這頭馴鹿已極為虛弱,再也不會對狼群構成嚴重威脅時,狼群開始出擊。是耐心保證了勝利必將屬于狼群。
實際上,此時的狼也已經饑腸轆轆,在這種數天之后才能見分曉的煎熬中幾乎餓死。為什么它們不干脆直接進攻結果那頭馴鹿呢?因為像馴鹿這樣體型較大的動物,如果踢得準,一蹄子就能把比它小得多的狼踢翻在地,非死即傷。
狼群謀求的不是眼前小利,而是長遠的勝利。這種耐心正是放遠眼光的一種重要體現,而只有把眼光放遠才能獲得更加長遠的利益。
狼圖騰的讀后感600字(篇3)
自古以來,狼在人類的眼中都是邪惡的代名詞。在我們的字典里,像“狼心狗肺、狼狽為奸、狼子野心、鬼哭狼嚎”這樣的詞語數不勝數,甚至在童話故事中也是如此。在小孩子的眼中便有了這樣的想法:“大灰狼是大壞蛋,整天想著吃小動物”。
實則并不如此。自從看了《狼圖騰》一書,我充分了解到了狼的真實面目。至少在這本書里,狼并沒有我們認為的那樣兇殘,而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生存而獵殺一些過盛的黃羊。而“自視清高”的人類卻扮演這“狼”這一角色,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一群自以為是卻鼠目寸光的農耕人民,闖入了狼的世界。他們圍捕,他們殺戮,直到最后一只……它們曾經是那么歡快地在草原上奔馳,它們是牧民心中騰格爾的信徒,它們維護著草原的生態平衡,而如今……草原已不再是草原,風沙漫天,昔日的牛羊成群已成為往昔,這一切都只是因為人類的無知。
這就是這本書所描繪的故事。主人公陳陣于幾位青年來到了美麗的額倫草原,在這里,他們看到了草原牧民于狼斗智斗勇。他們從剛來到草原時懼怕狼,慢慢發展到瘋狂地迷戀上了狼群,陳陣甚至還養了一只小狼崽。就在這幾十個不算太長的故事中,我了解到了狼真實的一面。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以為狼只是喜歡群居的野獸,憑借著數量的優勢撲捉一些小動物,茍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兇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同為食肉類哺乳類動物,它也只能去欺負狐貍,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象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但是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發現狼是智慧的,人類古代的許多戰略都是從狼身上借鑒過來的。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斗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狼是團結的。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狼是勇敢的。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于盡。與群狗的爭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繼,即便是戰斗到最后一條也毫不畏懼。
這就是狼性,我們人類所不具有的。我們要學會像狼一樣,強悍智慧,勇于進取,我想這是我讀了這本書后最大的感受。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影響下,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忍讓、謙和已經成為我們的主流,這導致我們的頹廢。不妨學學狼群,凡事去努力爭取,去學習它們的勇敢、團結、堅持不懈,使我們成為命運的主人。狼固有其弱點,但我們應看到狼性的本質。
也許《狼圖騰》這本書給我們的啟示不僅僅在于這些,但是狼的智慧與拼搏卻是我們最該學習的。
狼圖騰的讀后感600字(篇4)
當我讀完了《狼圖騰》這一本書真正懂得了為什么蒙古人是如此的.英勇善戰,如同狼一樣;而我們中國人卻是狼狽而逃,如同羊一樣。
這一本書叫《狼圖騰》,寫的是作者在大草原的生活中,與狼所發生的許多事件。主要講了作者來到草原,迷上了草原狼,在一次放羊的過程中,意外的得到了一頭小狼,之后作者與小狼之間發生了許多事件,直至小狼死去的那一刻,作者才看到自己內心中的狼圖騰。
最令我感動的一段話是:小狼仍然端坐著急促喘息,兩條腿抖得更加厲害,眼看就要倒下。陳陣急忙轉到小狼的身后,高舉鐵釬,用足全身的力氣,朝小狼的后腦砸了下去。小狼沒有發出一點聲音,軟軟倒在地上,像一頭真正的蒙古草原狼,硬挺到了最后一刻……小狼那頑強不屈的性格、勇于戰斗的信念以及蒙古狼的尊嚴深深感動著我。
讀完了這一本書,讓我想起了明朝的“京城保衛戰”中的那一群蒙古人,以狼為信仰;他們是那樣的勇猛、那樣的狡猾······如同狼一般,沒有任何的弱點,哪怕失敗了也毫不放棄,重頭再來。這樣的敵人往往是最可怕的。
狼或許是我們眼中邪惡的代表,但是他的狡猾和智慧、軍事才能和頑強不屈的性格、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都值得我們的學習,讓我們在心中矗立起一個屬于自己的狼圖騰吧!
狼圖騰的讀后感600字(篇5)
“小狼,小狼,開飯嘍?!痹谝淮谓涣鲿希业玫搅艘槐尽独菆D騰》,這本書令我百感交集。
《狼圖騰》這本小說講述了主角陳陣,這個北京知青在草原上的兩年生活,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悲歡離合。陳陣有一個草原阿爸,人稱畢利格老人。陳陣常常給阿爸講述歷史事件,阿爸又傳授陳陣在草原上生存的方法,以及告訴他草原上的自然法則。在他融入游牧民族后,他不顧他人的反對,堅持要養一條小狼,于是,他與唯一支持他的朋友一起,從狼窩里掏出了狼崽??刹菰蔷褪遣菰?,有著從不屈服的天性,在一次搬家時,小狼不屈不服,被牛車拖行后奄奄一息,陳陣為了早點結束它的痛苦,含淚將它殺死。之后,草原在農耕民族的“幫助”下,草原淪為沙漠,陳陣的草原生活就此結束。
在這本小說中,令我感觸最深的莫過于兩點,一:小狼那不屈不撓的天性。二:草原的沙漠化。
小狼盡管剛出生就被陳陣抱回了家,可草原狼的天性與本領并不會因此湮滅,堅貞不屈。人也要像草原狼一樣不屈不撓。二戰時期,在敵人入侵的時候,正是因為許多人像草原狼一般,寧死不屈,團結友愛,才保住了自己的家園,我為此欣慰!
草原上的生態平衡微妙而不可無,之所以能維持萬年不被打破,正是因為草原狼和游牧民族目光高遠,不會為了眼前的少許利益而斷絕后路,而愚蠢的農耕民族從不為以后的生活著想,不懂得三思而后行。這不禁讓我想到了黃河,哪里的農耕民族常常墾荒,越墾越窮,越窮越墾,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小狼,小狼,開飯嘍。”這句話雖短,但意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