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青春的讀后感
韓寒青春的讀后感【篇1】
今天有幸拜讀了韓寒老師的最新博文《青春》。本人不敢枉然對韓寒老師的文章品頭論足,冒下結論。因為一直以來,韓寒老師都是本人的偶像,都是我們80后的代表人物,都是80后不屈不撓和命運作斗爭的榜樣。關于韓寒老師的書,關于韓寒老師的文章,以及韓寒老師對賽車的狂熱、執著地追求和勇于突破的敬業精神。更值得學習的是韓寒老師對這個社會冷靜、獨立的思考,以及深刻、清醒的認識,等等等等……這些呢,讓本人不得不敬佩與學習!一個沒有讓人羨慕的出身,沒有接受過所謂的“高等教育”的同齡人,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作出令人贊嘆杰出的成績,還有什么比這些更能鼓舞人心?
“心理輔導是沒有用的,當我看見我們的女人摟著有錢人,有錢人摟著官員,官員摟著老板,老板摟著林志玲,你怎么給我心理輔導?一打聽,同學們混的都更慘,有混的好的男同學,那是靠家里,有混的好的女同學,那是嫁的好,別人都羨慕你在富士康有社會保障,按時發工資,安排住宿,加班還給錢,你說你像個機器,別人說自己像包屎,方圓幾百公里內,連個現實的勵志故事都沒有,這就是很多中國年輕人的生活。”
以上內容摘自韓寒老師最新博文《青春》,從韓寒老師的字里行間不難看出,韓寒老師在富士康多名工人拋棄年輕珍貴的生命后,對這些關注并且思考之后,表達自己的觀點,說一些大多數人因為擔心得罪某些利益集團而不敢說的實話,這些都很難得,很不容易。
韓寒青春的讀后感【篇2】
我本是一個不太那么喜歡閱讀的姑娘,由于組織了此次活動的原因,最近閱讀了這本不算那么太厚的韓寒的《青春》,給了我些許觸動。"這里沒有末路,你從不曾孤獨".特別喜歡這種精辟簡短且富有內涵的句子,沒有誰能一輩子陪我們走完人生這條路,你會在這條路上遇到很多人,有些人只是與你擦肩而過;有些人會陪你走一程,過了這段交集就分道揚鑣;有些人本以為是同路,走了很久才發現目的地不同,于是散去;還有些人想陪你久一點,可是他們力不從心。
我們會沮喪,會失落,但我們不能停。最后可能會有一個人與我們相遇,然后并肩同行,但是也不知道誰先一步,剩下的那個可能要獨自走完剩下的路程。有時候哪怕是一個人在戰斗,你也并不覺得孤獨,因為當你回頭時會發現總有人在你身后默默支持著你。
《青春》不僅僅是記錄了一個80后文學青年的一些所見所感,更是一種對社會問題的剖析與反思,他為了使祖國更加強盛,揮筆記錄下大多社會虛偽陰暗的事例。
我喜歡這位作家的書不僅僅是因為他寫的樸實而又發人深省的佳句,更是因為他的敢怒敢言。他的文字干凈,溫文,不卑不亢,卻時而帶點幽默的諷刺,讓我總是不經用他與魯迅相比較。
在這本書中,有時會有一種"想說的話被說了出來"的感覺。大多數人都能看到社會的現狀,可卻表達不出他那么幽默詼諧卻富有深意的文字。他的文字多了一分內斂,少了一些浮躁;他的思想多了一份深度,少了一些感慨與惋惜,他對社會現象的剖析令我由衷的折服。我特別記得他寫的'乞討者,通過一種對比的手法,反映了"通貨膨脹"的社會現象。
他的文字總是那么的隨心所欲,他大多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引起讀者的共鳴,有他對熱點新聞的獨到見解,有他的一些賽車事跡,通過寫不同的時間給乞討者1塊錢得到不同的眼神回饋,深刻的描述了這一問題的存在,他的創作思路與其他人總是有些不大相同,他不僅僅是一位生活的踐行者,更是一位成功的情感表達者。
韓寒青春的讀后感【篇3】
真正開始深入的認識韓寒還是高一的時候,記得那時每逢周末自己便跑去圖書館借韓寒的書看。印象很深的是那時看得是《三重門》,看著林雨翔的才華與獨傲,看著susan的美麗與知體,心中總幻想著有一天我也在小河邊遇見這樣一個女孩。
那時還小,并沒有太多對于中國式教育體制的思考,只覺得雨翔受夠了老師們的欺負,總覺得他是該反抗了,可是并沒有。后來想想,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個林雨翔改變不了什么。可是卻是當時應試教育闖下的果,一個才子就這樣被埋沒。像極了韓寒。
《青春》,或正是他長大的一個代表吧。書中記錄了韓寒一年多在博客上寫的雜文,那是一直走路的辛苦和對現實丑惡面淋漓盡致的批判。書中寫了許多對于當時時事的感想與看法。首篇“青春”便是當年鬧的沸沸揚揚的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誰說韓寒冷眼,這是一種對于社會莫大的關心與責任。有時候,這個世界就這樣:你想說,有人不讓你說,你說多了,有人卻說你是假的。從開始單純的關注學校、教育,到現在的社會,韓寒一路走著,一直在路上。青春,多么美好可愛的人生階段,只憑聽也能讓人平添幾分遐想,可是,有些人卻把它浪費在了成長的路上。韓寒以青春命名或許也是紀念自己已逝的青春時代吧。畢竟當年的韓少慢慢的變為了韓老,而今也是而立之年,是個做了父親的人了。有了家庭,有了孩子,一個人輕狂的青春或許也該有個結束了,讓自己成長的腳步歇一歇,有些累了。
韓寒青春的讀后感【篇4】
今天有幸,拜讀了韓寒老師的最新博文《青春》。本人不敢枉然對韓寒老師的文章品頭論足,冒下結論。因為一直以來,韓寒老師都是本人的偶像,都是我們80后的代表人物,都是80后不屈不撓和命運作斗爭的榜樣。關于韓寒老師的書,關于韓寒老師的文章,以及韓寒老師對賽車的狂熱、執著地追求和勇于突破的敬業精神。更值得學習的是韓寒老師對這個社會冷靜、獨立的思考,以及深刻、清醒的認識,等等等等……這些呢,讓本人不得不敬佩與學習!一個沒有讓人羨慕的出身,沒有接受過所謂的“高等教育”的同齡人,能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作出令人贊嘆杰出的成績,還有什么比這些更能鼓舞人心?
心理輔導是沒有用的,當我看見我們的女人摟著有錢人,有錢人摟著官員,官員摟著老板,老板摟著林志玲,你怎么給我心理輔導?一打聽,同學們混的都更慘,有混的好的男同學,那是靠家里,有混的好的女同學,那是嫁的好,別人都羨慕你在富士康有社會保障,按時發工資,安排住宿,加班還給錢,你說你像個機器,別人說自己像包屎,方圓幾百公里內,連個現實的勵志故事都沒有,這就是很多中國年輕人的生活。”
韓寒青春的讀后感【篇5】
《青春》,或正是他長大的一個代表吧。書中記錄了韓寒一年多在博客上寫的雜文,那是一直走路的辛苦和對現實丑惡面淋漓盡致的批判。書中寫了許多對于當時 時 事的感想與看法。首篇“青春”便是當年鬧的沸沸揚揚的富士康員工跳樓事件。誰說韓寒冷眼,這是一種對于社會莫大的關心與責任。有時候,這個世界就這樣:你 想說,有人不讓你說,你說多了,有人卻說你是假的。“這些年輕人是無解的,多麼可悲的事情,本應該在心中的熱血,它卻涂在了地上。”
從開始單純的關注學校、教育,到現在的社會,韓寒一路走著,一直在路上。青春,多麼美好可愛的人生階段,只憑聽也能讓人平添幾分遐想,可是,有些人卻把 它 浪費在了成長的路上。韓寒以青春命名或許也是紀念自己已逝的青春時代吧。畢竟當年的韓少慢慢的變為了韓老,而今也是而立之年,是個做了父親的人了。有了家 庭,有了孩子,一個人輕狂的青春或許也該有個結束了,讓自己成長的腳步歇一歇,有些累了。“所以我們在文學作品和歌詞裏經常看見一句話,那就是讓心去流浪,當然身體還在城市裏交房貸。”
現實與理想總是隔著許多讓人躊躇的東西,青春的我們經常做著現實不了卻又不舍得放棄的夢。夢裏的自己是孤傲寂寞的,至少心靈上總不愿讓別人參與。那是屬 于 自己一個人的夢,夢很美就像青春。漸漸的現實越來越的逼近,把自己的夢映襯的那麼廉價,甚至一文不值,那時的我們是否還會如當初般執拗的追尋自己的夢呢? 有時候,現實的殘酷不是讓你一無所有,而是讓你直接死在了想擁有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