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
讀后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然后將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方便大家學習。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篇1
今天,我來到了書城,拿著一瓶礦泉水就直奔向三層,拿起書來就津津有味的讀著,忽然,手碰到了一本書,名叫《蘇菲的世界》,我對它的名字很感興趣,便拿起來看了。
故事中說的是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在某天回家時發現了一封信,上面只有簡短的三個字:"你是誰?"信封上清楚地寫上了"苜蓿路三號,蘇菲收",上面并沒有寫上寄信人的名字,也沒貼郵票,這個神秘的信使蘇菲陷入了一陣沉思。就這樣,在某個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情的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加怪異、更加離奇。
《蘇菲的世界》,既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世界對于我們來說,是許多未知之謎的組合,是各種猜測的集結,人窮盡一生也不會知道全部事情的經過和開頭,只有無憂無慮地過上每一天,才算是人生。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篇2
我們平時通過看一些課外書,科幻小說,電影、新聞等等,也會發問,世間真的有外星人嗎?
外星人是什么樣的,我想,讓大家畫出來的話,也許大家都會畫出類似人類一樣的生物,即使不是這樣,也會畫出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如果狗會畫畫的話,也許會把它畫成狗的摸樣呢。
因為我們已經熟悉了這個世界,覺得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好比我們人類是哪兒來的,對于是某種生物進化來的回答,一點也不吃驚,而我不能確定一定是這樣的,就算是這樣,這種生物又從哪來?創造它的又是誰?創造宇宙的又是誰?創造宇宙的又是從何而來?這一切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我們喪失好奇心的同時,喪失了一種極為重要的探索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秘。
走進哲學的世界,身邊的事物都會變得不同,人為什么會說話?魚為什么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們無法理解,無法表達。
看了這本書,我懂得,不管爸爸媽媽幫我把路鋪的有多么好,最后還是要我自己走。我要自己揚帆起航,途中肯定會遇到風浪,我要自己頂過去。發現問題,微笑著解決問題。
《蘇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篇3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蘇菲的世界》。
這本書光看封面機靈古怪的小人躍然紙上,讓我恍惚間以為這是一本童話書,這不料想這是一本哲學書,一本厚厚的令人愛不釋手的哲學書,里面大有乾坤。
翻開第一頁你是誰?這一句話赫然在目,我是誰?我就是我不假思索的我回答完這個看起來愚不可及的問題,繼續往下讀,相比我這個簡陋的回答,主人公蘇菲的回答無畏是長篇大論,甚至他自己都懷疑上了他自己。她是誰?
隨著主人公拆開一個一個的信封,解開一道又一道的難題,我昨天愛上了哲學世界的產生名人的沖突,人類的起源思想與行動的聯系語氣比這些謎題在我面前一一展開,天吶,這比《十萬個為什么》有趣多了,好吧?
隨時講哲學,但并不生硬,有種讓人一看就想讀完這本書的感覺,我非常喜歡看這本書,我從中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這是前所未有的,令我想要深度去探知探索的一本書。
我愛這本書,愛她的一切,她讓我懂得哲學。
書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我們應該帶著書前進。學到老,活到老。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篇4
《蘇菲的世界》主要講述的是小姑娘蘇菲在神秘哲學家艾伯特通過書信的誘導下,開始接觸哲學,思考哲學問題,并且了解了整個哲學史的發展和一些古今中外的哲學家。這本書涵蓋了哲學、科學、藝術等多個方面。把原本比較難懂的哲學,通過艾伯特讓蘇菲思考的一系列問題,使我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哲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使得哲學變得生動有趣,我們自己也可以了解哲學發展史。
作者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向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讀了這本書后,豐富了自己在哲學方面的知識,隨著書中艾伯特給蘇菲所提供的哲學問題,我也跟著思考了,然后繼續看下去,發現自己的觀點和書中的還有些相同,讓我有種成就感,但更多的是接觸到了不同的思想,好像自己進入了一個思想相互交流碰撞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里我隨意發揮著自己的想法,沒有人會去笑自己,得到的是別人的傾聽和尊敬,大家互相汲取著那些精髓,不斷豐富自己的世界,但是卻始終堅守著自己內心的那一份信仰。
蘇菲最開始接觸到的哲學問題是‘你是誰’和‘世界從何而來’。這個問題自己一直在思考,也增加了我看這本書的興趣。還有,書的開頭出現了要蘇菲轉交給席德的.信,這些都設置了懸念,也讓我們漸漸踏入哲學的世界。有許多哲學我們無法通過查資料得到確切的答案,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思考,并且那些哲學問題不會有統一的答案,我們的思想更加自由。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篇5
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哲學書。
一位父親為了給女兒上哲學課而創造出了兩個虛擬的人物,蘇菲和艾伯特。而一開始蘇菲并不知道自己只是活在別人的頭腦中,直到席德和少校的名字一次次出現在蘇菲的世界里,而艾伯特的哲學課也講到了浪漫主義的反諷這一階段,通過浪漫主義的反諷,蘇菲才認識到自己其實是不存在的。從這兒開始,席德和蘇菲的視角不斷轉換。
西德作為存在的人物,在看一本父親寄給自己的哲學講義,蘇菲作為虛擬的人物,和艾伯特一起想辦法逃離席德父親的精神世界。而在這一過程中,出現的每一位童話人物,都與他們正在進行的哲學課程息息相關。這樣精妙的設計,使得原本看起來應該枯燥無比的哲學課程妙趣橫生。而大量通俗易懂的例子又幫助我們對于哲學家們的思想有了更直觀的理解。對于任何一個對哲學沒有系統了解的人,這本書都可以作為思想上的啟蒙。而文末蘇菲和艾伯特的成功逃離也值得思考。蘇菲和艾伯特是席德父親筆下的人物,但席德和她的父親,又何嘗不是作者筆下的人物呢?他們其實也存在于另一個人的頭腦當中。
那么更進一步,我們會不會也是某個人頭腦的產物呢?這又是一個哲學命題。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篇6
今天,緊趕慢趕的看完了《蘇菲的世界》,莫名有種看各種書玩“套娃”的感覺。《蘇菲的世界》用最簡單的語言為我們介紹了哲學的發展,幾個哲學中有名的“派別”。用席德父親的話來說,就是他專門寫給青少年的一本哲學書,作為孩子的“哲學啟蒙”。我個人的觀點是,全書最難的地方就在于艾伯特教給蘇菲的哲學知識。但我們只要稍微動動腦筋,就可以理解其中的意思,這是全書的核心部分。不過有一點我和席德一樣不太懂:為什么自己丟的東西會跑到父親寄給自己的書中,還會被蘇菲撿到。這應該是席德父親故意制造出的巧合,可我的邏輯就是想不通,覺得哪不對勁兒。
我解釋一下,在開頭中說的“套娃”即“書中書”。我們在書外,看席德和他的上校父親;席德在書中,看蘇菲和艾伯特;席德書中的蘇菲又在看一本寫自己的故事——《蘇菲的世界》。順帶一提,《蘇菲的世界》還包括《小紅帽》《愛麗絲漫游奇境》等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看見這些“熟面孔”,有沒有眼前一亮呢?
蘇菲的世界是一個神奇的世界,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當我們還是孩子時,曾用好奇的眼光打量周圍,思考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如今,我們還未滑到兔子毛深處,開始往上爬還不晚。魔術師的面目一定會有一群充滿了好奇心的人們發現。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篇7
《蘇菲的世界》一部充滿哲理的書,主要講的是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 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就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 更離奇……《蘇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和好奇。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哲學的意義、人的生命和各種哲學學說:如果把宇宙比作魔術師,把地球比做一只用于變魔術的兔子的話,我們就是居住在兔子絨毛深處的細胞。我們出生于細毛頂上,剛開始我們對這場魔術十分好奇,而人們慢慢長大了,對世界不再好奇了,就去了毛皮深處,并喜歡上了皮毛深處的生活,就不再過問世事了。哲學家就是那些努力向上爬,并把別人拉上去的人。只要你有好奇心,再加上50%的努力就能成為哲學家。
哲學的世界,有太多奧妙等待我們去探尋。每一次的發現便是一次人生的頓悟。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篇8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
這是兩個看似簡單,實則充滿哲理的問題。“我是誰”假如我換了一個名字,我還會是自己嗎?在沒有讀這本書前,我們是不是把一切的想的太過理所當然,就像在文章中作者做的生動比喻,宇宙就好像魔術師從帽子里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們則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在那里舒適地躺著,對魔術師的秘密毫無興趣。只有哲人,不停地順著兔子的細毛努力攀爬著,想要去探索魔術師的秘密。我們比哲人缺少的,只是一顆好奇心,和一顆聰明的頭腦。他們努力地攀爬著,同時也在呼喚,希望喚醒沉睡的人們。
作者又巧妙地穿插了兩個亦真亦假的故事,一個十四歲的女孩蘇菲,不斷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在一位神秘導師的指引下,慢慢探究世界的秘密。在此同時,書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和她的爸爸,為了讓席德接觸哲學,而編造出蘇菲的故事。這兩個生動的故事相互穿插、聯系,是我讀的饒有興趣。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哲學,我發現哲學并不像一些人口中的那么乏味無趣。因為有了一波三折、妙趣橫生的故事,使我們在隨故事情節緊張激動的同時,也能學習到有關哲理的知識。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贊嘆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篇9
我們可以斷定的是柏拉圖關心的是永久不變的事物與“流動”的事物之間的關系。
他既關心自然界中永恒不變的事物,也關心與人類道德及社會有關的永恒不變的事物。
柏拉圖認為,自然界中有形的東西是“流動”的,所以世界才沒有不會分解的“物質”。屬于“物質世界”的每一樣東西必然是由某種物質做成。這種物質會受時間侵蝕,但做成這些東西的“模子”或“形式”卻是永恒不變的。(比如雖然說人不可能踏進頭一條河流,但你不得不承認,河流在“某一方面”存在著共同點,只要它存在,必然會冠以“河流”的稱呼,雖然他在許多方面細細想來,是發生了變化的。)
對柏拉圖而言,永恒不變的東西并非一種“基本物質”,而是形成各種事物模樣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
簡而言之,我們對于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只能有模糊、不精確的觀念,但是我們卻能夠真正了解我們用理智所理解的事物。(比如,即使我們看過了許多個不規則的圓形,我們腦海中卻依然記住一個圓形內所有的角度加起來一定是三百六十度,也許這個圓形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不過我們依然清晰地感覺出來。)
柏拉圖認為世界可以分為兩個領域:其中一個是感官世界。(我們用自己的感官約略認識的世界。)另外一個是理型的世界。(我們用理性來確實的世界,這些理型或“形式”是恒久不變的。)
所謂“理想國”就是一個虛構的理想世界,也就是我們所稱的“烏托邦”。
蘇菲的世界讀后感500字篇10
也不知某年某月某日,一覺醒來發現世界上有這麼多的矛盾,這可能也是從看蘇菲的世界開始的吧
看蘇菲的世界時,看到她每件事都刨根問底,竟然從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種共鳴;但是自己內心深處卻覺得她是一個而不折不扣的笨蛋,竟然什么事都想那么多,搞不好學習也會一落千丈。
此處我想了比較長的時間,到底是應該較為成熟些,每件事逆來順受,還是應該每件事刨根問底,這是多么的矛盾啊,當時我想;這個問題可能連哲學家也解不出來吧,我的內心的兩股思想像五線譜一樣交織碰撞,我的五臟六腑在都被燒灼,我是多么渴望像泓泉一般的真理啊。
是選擇自由的暢想,還是選擇循規蹈矩,一步一個腳印,這兩者都存在風險性與可能性,前者一飛即達,后者一輩子平平穩穩,不愁吃穿,卻默默無聞,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前者若一飛不起,必定一生不能翻身,疾苦一生,但是,千萬不要以為后者便可以百分之一百的安穩,在現代社會中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沒有一雙標新立異的翅膀是不行的,只是摔倒了還可以再拍拍身上的泥水再爬起來,但是在千百次爬起來后,天已經黑了,你也將化作塵世間的一縷浮塵了,隨風飄飛了……
聰明的;請你告訴我,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明天太陽依然升起,時鐘依然運轉,我們的問題,卻可能已悄悄的塵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