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茶文化的散文
很多地方不但喜歡喝茶,甚至孕育燦爛的茶文化。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關于茶文化的散文篇,希望你們喜歡!
關于茶文化的散文篇1:淺談茶道
搬家的時候,朋友送來一套功夫茶具:一個長方形竹制的茶臺,古色古香。一套潔白細致的瓷質蓋碗、公道杯、茶漏以及十個小茶碗,每件物品外部都繪以富貴的“洛陽紅”牡丹花。擺在茶幾上,雅潔可喜,令人賞心悅目。使不懂茶道的我也不禁開始關注起茶道來----
茶道最早起源于唐或唐代以前。唐朝《封左聞見記》中就有這樣的記載:“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古人們對飲茶的環境、禮節、操作方式等儀程都已很講究。有一些約定的規程和儀式。通過品茶活動來表現一定的禮節、人品、美學觀點。它是茶藝與精神的結合,并通過茶藝表現寧靜,恬然、祥和的意境,喝茶能靜心、靜神,有助于陶冶情操、修身養性。
茶道講究五境之美:即茶葉、茶水、火候、茶具、環境。茶分多種,對于初識茶道的我,買回了福建安溪的鐵觀音,屬烏龍茶類。最好的茶水應為山泉水,深居鬧市,無緣飲用,借以“牡丹泉”純凈水代用。燒水用的小電爐顯示開水的溫度,沖泡鐵觀音水溫應為100°為宜:先將茶葉放入蓋碗中,蓋碗也是有講究的,蓋為天、杯為人、底為地,喻為“天、地、人”合一。沖茶需做到“高沖低泡”,使茶葉充分舒展,這第一泡稱作洗茶,用來沖去茶葉上的浮塵,是需倒在茶臺上的“茶寵”身上,它通常是一只金蟾,遇熱變色,天常日久能散發出茶香。第二道茶通常泡上十幾秒鐘,,用茶漏濾至公道杯中,然后倒入事先擺好的小茶碗中
,即可供友人品嘗。所謂:天下茶人一家親,品茶不像是筵席,分的上下座次,所以更顯得平和親近。
初春的午后,偷的浮生半日閑,撿個太陽地,靠窗而坐。來點高山流水的古琴曲,燃上一柱淡雅的檀香,悠悠的泡上一壺好茶,佐以精致可口的茶點,細細品味。讓思緒在腦海中自由飛揚,或與閨蜜淺談細語,或者只是靜靜的坐著,看窗外浮云掠過,聽鳥兒歡快歌唱......正是茶道帶來的愜意與一種心靈深處的寧靜。(
關于茶文化的散文篇2:我心中的茶文化
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自從有了人類,中國應該就了“茶”這個名詞。開始遠古的人們可能不是把茶葉用來作為飲料的,而是把茶葉作為祭祀的供品,讓仙逝的人們有所享用。后來慢慢發展和演變,遠古的人們把茶葉作為藥物來使用。認為茶葉消可以除疾病,增強體質,延延益壽。到了唐宋時期,經濟發展更加豐富起來了,茶葉就成了人們喜好的飲品,在山村就有專門的生產茶葉的茶農了。唐宋時期,特別是明清時期,經貿發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中國的茶葉就走向了世界。因此許多歷史史料記載,中國是世界上茶葉的發源地,世界茶葉是從中國流傳出去的。也有的人說,茶葉是從印度流向世界的,入侵印度的外國士兵,在印度的土地上找到了茶樹。不管怎么說,中國才是世界茶葉的發源地,因為茶馬古道就是出現在中國西南。古代的商人用馬馱著茶葉等貨物與國外聯通,這條茶馬古道是中國連接國外商貿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交通樞紐。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我有幸當上了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部隊這所大學校里,對中國的茶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云南的大葉茶,沱茶,普洱茶等茶葉,當時在部隊就是首長們喜歡的飲品。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八日,我參加了老山戰斗,看見邊疆有很多種植茶葉的茶山。雖然叫不出它們的名字,我看到就特別喜歡。不過由于越南的炮火不斷地炮擊,有的茶山就被炮火襲擊和摧毀了。我心里就有說不完了的憂傷。據許多資料記載,中國的茶馬古道,就是用馬馱著茶葉等貨物去到緬甸,老撾,柬埔寨,泰國,越南進行貿易活動,從南海的船只走向世界各國的。沒有想到的是,中國支援過越南的很多物資,也包括茶葉在內。他們去忘記了之前毛澤東主席締造的同志加兄弟的友誼,居然入侵了我國的老山地區的領土,我們的神圣領土是不可侵犯的,我們只好奮起還擊。
10年之久的中越戰爭結束。中國和越南重新確立了邊界線,恢復了之前的友好關系,但是這場戰爭的創傷是難以治愈的。特別是我們犧牲的戰友,在犧牲前對我說,兄弟,我不能夠參加戰斗了。我最遺憾的是,我不能給我的父親帶一包云南的普洱茶回家,讓他老人家不能喝到普洱茶了,我拜托你,我的生死兄弟,我的好戰友,你代我完成這個夙愿吧。我含著眼淚直點頭,他在我的懷里留下了終生的遺憾。后來,我探親回家,專門帶了三包云南的普洱茶給戰友的父親。我擁抱戰友的父親,我說,請允許我叫你一聲“父親”,當兒子的看望你來了,給你帶來了云南的普洱茶,讓你老人家嘗嘗普洱茶的香味。醇香可口,味道鮮美,比起茉莉花茶,更滋潤肺腑。我說,我的戰友,你的兒子是勇敢的,為了保衛祖國的領土完整,為了保護邊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他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是好樣的,他是英雄,你培養了一個好兒子,一個好戰士,你應該為他感到驕傲和自豪。戰友的父親眼睛的淚水流了出來,緊握著我的手,說感謝你,兒子,你給我帶來了云南的普洱茶。我看到了普洱茶,就仿佛看到了兒子。
為了養家糊口,我只好從家鄉來到了深圳打工。這個時候,我對中國的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福建的鐵觀音,稱得上茶中之上品。還有烏龍茶,茉莉花茶。龍井茶,毛尖茶,春茶,臺灣的高山茶,日月潭紅茶,東方美人茶等等,在我的心里增加了很多不知道的茶名。
廣東潮汕地區的功夫茶,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不過這個功夫茶不是指很有武功,而是指煮茶沏茶的技術。功夫茶有一套專門的茶具,外省的人,對廣東的功夫茶了解甚少,有的人煮茶的程序混亂,往往公司來了客人就是廣東本土的人們擔當主角,給客人煮茶,沏茶,那個熟練程度令我刮目相看。
深圳龍崗國際茶都,匯集了世界上的名茶。那天我去國際茶都購買茶葉,那些漂亮的售茶小姐,聲音甜美,叫賣聲此起彼伏。動作輕盈嫻熟,她們在一個圓圓的茶具里,兩只手不停地選擇茶葉,那個動作仿佛在茶山采茶,讓我激動不已。看看那些攤位上的茶葉,讓我的眼睛眼花繚亂,不知道究竟買哪一種茶葉好。
前不久,為了去看望云南省麻栗坡烈士陵園犧牲的戰友。戰友們組織了一批戰友和戰友家屬、孩子及烈士親人,重返老山前線的祭祀活動。他們去到麻栗坡烈士陵園。在戰友的墳墓前,倒上一杯茶,倒上一杯酒,點燃一支煙,放上一個蘋果。他們說,三十余年了,我們來看你們來了,我們親愛的好兄弟,我們親愛的好戰友,我們給你帶來了父親母親,帶來了親人,帶來了你們從來沒有喝過的鐵觀音,西湖龍井,你們喝吧,你們用茶水滋潤干渴已久的相思樹吧。我們的生死兄弟,我們的患難與共的戰友。
祭祀的隊伍里有電視臺廣播電臺的記者,有當年指揮參戰的老首長,有現在80后90后00后的年輕人和小孩。戰友們的活動傳承著我們為了信仰為了祖國的領土完整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光榮傳統。淚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來。記者們用攝像機記錄了當時激動人心的場面。
茶樹綠了,茶水香了,采茶姑娘的歌聲響徹天空,飄到了天外。
這就是我心中的茶文化。
關于茶文化的散文篇3:茶道
老朽一生無它嗜好。
看見賭博就躲,一來囊中羞澀,二來祖訓難違。
煙自然不沾。
年輕的時候,氣血方剛,喝酒控制不住自己,有那么一次,酒醉口出狂言,自比酒仙。
酒后愧疚良久,再也不敢多喝。
唯喜喝茶。
身居茅屋,一杯苦茶,把人世間的煩惱全部拋到九霄云外。
神仙般自飲自樂。
清淡也好,苦澀也罷,喝茶立刻就有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
清香之氣,陶冶情操,世俗疲憊的心靈得以安慰。
在茶碗里,翻滾的是天然的情趣。
古人品茶,獨坐書房,泡一壺淡茶,伴一卷詩書,去消磨孤寂的日子。
我常常一個人一壺淡茶,無限思念,都在氤氳升騰的茶香里泛起思想的浪花,變成扭扭曲曲的文字,在稿紙上記錄著自己的喜怒哀樂。
日子和生命,被淡淡濃濃的茶水滋潤得豐富多彩。
記得幼年,河套地區三年自然災害,人們糠菜半年糧,可是飲茶的習慣不減。
那黝黑發亮的川字牌老磚茶,放入大鐵鍋中熬,幾經翻滾,茶湯暗紅,晶瑩透亮。泡一把炒米,加一點酥油,那就是絕世佳品。
喊朋呼鄰,幾十口人圍坐在一起,每人幾碗下肚,一天不吃飯也不餓。
品茶時,覺得自己離藍天草原很近很近,鄉親們的感情越喝越深。
能聽見藍天百靈鳥在歌唱,能聽見草原駿馬在奔騰,能聽見山泉的燦燦流水聲,能聽見脈搏的跳動。
我如今愛喝茶,隨心性。
兒女們見我有此愛好,各種品牌茶都有。
但是,我只能夠說是喝茶,不敢稱品茶。
喝得多了,慢慢體味茶的清香。
一小口茶,先在舌間流淌,再滿口入喉,余香透入肺腑,茶香滿室。
看杯中的茶由濃變淡,就像人世間浮浮沉沉,聚聚散散。
看清了,看淡了,我們還有什么放不下呀。
人生如茶,令你回味無窮。
平平常常做人,老老實實做事,社會舞臺很大,但屬于我們的生活空間有限。
珍惜眼前,活好現在。
普通人,粗茶淡飯更養人。貪錢戀權,錦衣玉食,一旦變故,苦不堪言。
物欲橫流的如今,不攀比,難得糊涂。
閑來無事,喝點茶,保持清醒。
看了“關于茶文化的散文"的人還看過:
1.關于茶文化的散文
2.關于茶的唯美散文
3.關于喝茶的散文
4.關于品茶的散文
5.茶道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