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糊涂的散文
難得糊涂的散文篇1:難得糊涂
古人有云:“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者,一生忙忙碌碌,可還是免不了人生的生老病死;糊涂者,一生平平淡淡,倒是樂得清閑——人生,難得糊涂!
我曾遇到過一個非常棘手的難題。我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妹妹,她對于畫畫非常感興趣,每當她完成了她的偉大杰作候總會第一個拿給我看,要我點評一下。可她畫的畫確實是非常糟糕,一次,她給我看一幅她畫的畫,盡管我橫看、豎看、斜看、歪看,怎么看它都是一只“四不像”,于是我選了其中最像的哪一個說她畫的是小狗,可她告訴我這其實是一只小馬。
每次,她都是兩只手抱著那似乎比任何東西都要寶貴的圖畫,興高采烈的向我走來。每次我點評的時候,她總會用她那雙天真、閃爍著期待目光的眼睛望著我,我不想看到她聽了我的評語后眼睛里流露出來的不再是那份天真爛漫的童心,而是無限的傷感。畢竟,這幅畫的確很“爛”,不可否認,她確實給我出了一個很難很難的“疑難雜癥”。對于這個難題倒不如糊涂一下,畢竟她還是個孩子。
人生在世,往往聰明處世,偶爾糊涂一下又何樂而不為呢?要知道:難得糊涂。
難得糊涂的散文篇2:難得糊涂
清代鄭板橋提出來的亦書寫出來的難得糊涂四個大字,在中國,真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一直到今天,二百多年過去了,但在人們的文章里,講話里,以及嘴中常用的口語中,這四個字還經常出現,人們都耳熟能詳。
我也是難得糊涂黨的成員。
不過,在最近幾個月中,在經過了一場大病之后,我的腦筋有點開了竅。我逐漸發現,糊涂有真假之分,要區別對待,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什么叫真糊涂,而什么又叫假糊涂呢?
用不著作理論上的論證,只舉幾個小事例就足以說明了。例子就從鄭板橋舉起。
鄭板橋生在清代乾隆年間,所謂康乾盛世的下一半。所謂盛世歷代都有,實際上是一塊其大無垠的遮羞布。在這塊布下面,一切都照常進行。只是外寇來得少,人民作亂者寡,大部分人能勉強吃飽了肚子,不識不知,順帝之則了。最高統治者的宮廷斗爭,仍然是血腥淋漓,外面小民是不會知道的。歷代的統治者都喜歡沒有頭腦沒有思想的人,有這兩個條件的只是士這個階層。所以士一直是歷代統治者的眼中釘。可離開他們又不行。于是胡蘿卜與大棒并舉。少部分爭取到皇帝幫閑或幫忙的人,大致已成定局。等而下之,一大批士都只有一條向上爬的路——科舉制度。成功與否,完全看自己的運氣。翻一翻《儒林外史》,就能洞悉一切。但同時皇帝也多以莫須有的罪名大興文字獄,殺雞給猴看。統治者就這樣以軟硬兼施的手法,統治天下。看來大家都比較滿意。但是我認為,這是真糊涂,如影隨形,就在自己身上,并不難得。
我的結論是:真糊涂不難得,真糊涂是愉快的,是幸福的。
此事古已有之,歷代如此。《楚辭》所謂:“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所謂醉,就是我說的糊涂。
可世界上還偏有鄭板橋這樣的人,雖然人數極少極少,但畢竟是有的。他們為天地留了點正氣。他已經考中了進士。據清代的一本筆記上說,由于他的書法不是臺閣體,沒能點上翰林,只能外放當一名知縣,七品官耳。他在山東濰縣做了一任縣太爺,又偏有良心,同情小民疾苦,有在濰縣衙齋里所作的詩為證。結果是上官逼,同僚擠,他忍受不了,只好丟掉烏紗帽,到揚州當八怪去了。他一生詩書畫中都有一種憤懣不平之氣,有如司馬遷的《史記》。他倒霉就倒在世人皆醉而他獨醒,也就是世人皆真糊涂而他獨必須裝糊涂,假糊涂。
我的結論是:假糊涂才真難得,假糊涂是痛苦,是災難。
現在說到我自己。
我初進301醫院的時候,始終認為自己患的不過是癬疥之疾。隔壁房間里主治大夫正與北長商議發出病危通告,我這里卻仍然嬉皮笑臉,大說其笑話。在醫院里的四十六天,我始終沒有危急感。現在想起來,真正后怕。原因就在,我是真糊涂,極不難得,極為愉快。
我虔心默禱上蒼,今后再也不要讓真糊涂進入我身,我寧愿一生背負假糊涂這一個十字架。
在301醫院于大夫護士嘈雜聲中寫成,亦一快事也。
難得糊涂的散文篇3:難得糊涂才是聰明人
遇事看透不說透、大智若愚,這是職場中聰明人的做法,但真要做到,卻不是容易的事。有人說,想要“真聰明”,就要從“裝傻”開始。一項關于在職場“裝傻”的調查中顯示,在被調查的400名上班族中,有超過七成的人都有過裝傻的經歷,其中55%的人認為,偶爾“裝傻”有利于促進同事和上下級的關系,16%的人會經常“裝傻”。
第一,做事不要“聰明”
林宏是分公司的業務經理助理,為人機靈,處事圓滑,懂得察言觀色。“做助理并不只是幫助上司打理瑣碎的工作,一定要學會圓滑處世。”林宏說,“尤其是處理比較棘手的問題時,千萬不要太‘聰明’。”
業務部新來的小劉是公司總部某經理的親戚,小劉的到來,無疑給業務經理出了難題。“小劉的工作,經理不能不管,也不能管太嚴。”
前一陣,正趕上公司每年一次去南方進行業務交流學**,小劉也想參加,就向經理提出了申請。而在此期間,總部那位經理也暗示業務經理“給小劉鍛煉的機會”,這讓經理犯了難。讓新人去南方學**,顯然不合規矩,但礙于總部經理的面子,業務經理又不好推辭。為了給自己留退路,業務經理便將此事交給了林宏,并囑咐他“看著辦吧”。
“我把小劉安排在了明年的交流人員名單上。”林宏告訴小劉,會盡量想辦法讓他去。眼看出差日期臨近,去南方交流人員的名單上交到總部,可里面沒有小劉的名字。總部經理向業務經理詢問此事。林宏向對方解釋說,是他誤解了經理的意思,所以就安排到了明年,今年的名單已經上報,所以不能更改了。當著總部經理的面,業務經理“批評”了林宏,說他把事情弄得有些被動,還一直向總部經理解釋;而林宏則滿臉無辜,裝作自己理解錯了。事已至此,總部經理也沒再說什么。
“這件事只能我裝作理解錯誤,否則經理就真的被動了,而且對于這次本該去交流的員工來說,也不好交代。”林宏說,作為助理,總會遇到類似情況,最聰明的做法就是“裝糊涂”。
第二,懂裝傻是自我保護
“鋒芒畢露容易招人妒忌,懂得適當裝傻,反而能讓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更融洽,這個道理我也是剛學會。”小梁說。
小梁和小珍是一起進公司的,二人既是大學同學,也是好朋友,兩個人的業務能力都很出色,實力也不相上下。然而一段時間以后,小梁明顯感覺到小珍的人際關系比自己要好,周圍同事對她總是有求必應,有說有笑,對自己反而冷淡得多。
小梁心里很不平衡,便暗中觀察起小珍的一舉一動,竟發現很多奇怪的地方。比如小珍私下經常會和大家一起聊天,針對生活中的事情問這問那,有些明明是自己會做的事,也會在同事面前假裝并不熟悉,然后誠懇地向大家請教。
還有一次,公司開會討論年終項目的策劃方案進展,老板在征求大家的意見時,順勢詢問了一下在座員工對公司的福利待遇有什么意見和建議,讓大家每個人都發言。同事們大多都積極參與,談了談自己的提議。但問到小珍,她卻表示自己沒有意見,同意小梁的建議,并補充了幾個注意問題。最終小梁小珍的提議得到了采納。自從那次開會之后,小梁便發現,凡是要大家提意見的公開會議,小珍從沒第一個主動發過言,卻總能在適當的時機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我以前認識的小珍伶牙俐齒、得理不饒人,才華也絕不遜色于辦公室里的其他同事。可自從進了公司,我從未見過小珍在同事面前炫耀過自己的任何才能,還常常一臉微笑地‘裝傻’。”同時小梁也發現,小珍的工作業績卻是從來不馬虎的,凡是她工作分內的事,每次都完成得讓人無可挑剔,也因此在同事之間有著極好的口碑。
“雖然當初對小珍的做法很不理解,但我現在明白那是她在自我保護,適當地裝不懂,藏起鋒芒,緩解了被孤立和戒備的尷尬氣氛,同事之間也能一團和氣、相安無事。”
前一陣,正趕上公司每年一次去南方進行業務交流學**,小劉也想參加,就向經理提出了申請。而在此期間,總部那位經理也暗示業務經理“給小劉鍛煉的機會”,這讓經理犯了難。讓新人去南方學**,顯然不合規矩,但礙于總部經理的面子,業務經理又不好推辭。
看過“難得糊涂的散文”的人還看:
1.關于人生感悟的文章:糊涂難得,難得糊涂
2.人生難得糊涂的經典個性短語個性說說
3.描寫寧靜致遠的散文佳作
4.唯美的青春散文文章
5.勵志正能量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