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詩鑒賞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送杜十四之江南》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從寫景入筆,通過淼茫春江與孤舟一葉的強烈對照,發出深情一問,對朋友的關切和依戀在這一問中表達得淋漓盡致。詩人遙望漸行漸遠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極視無見,不禁情如春江,洶涌澎湃?!皵嗳四c”將別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結束全詩,離愁別恨,悠然不盡。此詩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體,寫得頗富神韻,不獨在謀篇造語上出格,自然流暢地表現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懷念,也體現出詩人與友人之間的真摯友誼。
孟浩然的詩鑒賞【篇2】
阮籍推名飲,清風坐竹林。
半酣下衫袖,拂拭龍唇琴。
一杯彈一曲,不覺夕陽沉。
余意在山水,聞之諧夙心。
《聽鄭五愔彈琴》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詩。這首詩借寫鄭愔彈琴,抒寫了作者自己的情志。詩開篇把鄭愔比作善飲的阮籍;又用“半酣”時以袖拂琴等細節描寫,突出鄭愔彈琴時瀟灑不羈的神態;接著表現他精湛的琴技和彈琴時令人陶醉的情景;最后在贊美琴調高雅時表明自己“意在山水”的夙志。全詩韻律明快流暢,借助典故描繪了很多鄭愔彈琴的細節,生動形象地勾劃出一位善琴好飲、放浪瀟灑、飄然出塵的高士形象。
孟浩然的詩鑒賞【篇3】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酒伴來相命,開尊共解酲。當杯已入手,歌妓莫停聲。
《春中喜王九相尋》是唐代孟浩然創作的一首詩,表達了作者惜春的心情。
孟浩然的詩鑒賞【篇4】
吾與二三子,平生結交深。
俱懷鴻鵠志,昔有鶺鴒心。
逸氣假毫翰,清風在竹林。
達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
此詩寫作者與諸弟常在一起,是孟浩然早年的作品。根據孟浩然《入峽寄弟》中“吾昔與汝輩,讀書常閉門”句可知其有弟數人,其中之一即為孟洗然。此詩當作于孟浩然兄弟在孟洗然家竹亭游樂之時。
此詩通過竹亭述志,贊揚了兄弟之間志同道合、友愛情深的思想感情。全詩敘寫自己與諸弟很友愛,且都有遠大的志向,像古代的竹林七賢一樣,常雅集竹亭,飲酒撫琴,以寄托豪情逸氣。
在意象運用上,此詩以竹作為清幽和隱逸的意象。竹在古代,是瀟灑挺拔、高雅脫俗的逸士的象征。頸聯兩句的“竹林”有借竹林七賢喻指詩人兄弟之意。這里繼承魏晉風度之氣,以魏晉的名士風流來刻畫兄弟們的高雅志趣,來烘托他們超然脫俗的品格。而“竹林”同時切詩題中的竹亭,作者也是借阮籍(竹林七賢之一)的出世之志來映照自己對遁跡竹林的出世生活的無限向往。
從寫作方法上,此詩運用了白描和用典的手法,寫了竹亭集會,賦詩飲酒彈琴的和諧場面,寫出兄弟之間的友愛之情。
孟浩然詩中常表現出一種“安以樂”的太平氣象,在此詩中則具體表現為“逸氣”。逸氣是一種超脫世俗的氣概、氣度。陳貽焮《孟浩然詩選》認為,這里的“逸氣”表現出孟浩然高雅的心情;“高雅的心情”是抽象的、綜合性的體驗,也是孟浩然“韻高”的方面。從陳貽焮的賞評中可以看到,在這首詩歌中,孟浩然將原本矛盾的“鴻鵠志”和“竹林”的清逸灑脫、高雅爽朗進行有意識的協調,并且調和得極為自然。此詩是孟浩然的“韻”和“才”能夠統一起來的典型例子。
孟浩然的詩鑒賞【篇5】
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閑。
魚行潭樹下,猿掛島藤間。
游女昔解佩,傳聞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
《萬山潭作》由孟浩然所作,詩中寫了清、閑,從神寄游女、歸舟放歌的情境中,體現了詩人心境的悠閑、清靜、曠達、淡泊。整首詩有動有靜,沖淡之風,顯隱于動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