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經(jīng)典離別古詩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么都有哪些類型的古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王維經(jīng)典離別古詩,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維經(jīng)典離別古詩7篇
1、送別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這首山中送別詩,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王維善于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運用樸素、自然的語言,來顯示深厚、真摯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遠。這首山中送別詩就是這樣。
2、渭城曲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這首詩語言樸實,形象生動,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別之情。唐時即被譜成陽關(guān)三疊,歷代廣為流傳。
3、送沈子歸江東(一作送沈子福之江東)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
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友人乘船而去,詩人依依不舍,望著大江南北兩岸,春滿人間,春光蕩漾,桃紅柳綠,芳草萋萋。這時,詩人感覺到自己心中的無限依戀惜別之情,就象眼前春色的無邊無際。
4、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這首山中送別,不寫離亭餞別的情景,而是匠心別運,選取了與一般送別詩全然不同的下筆著墨之點。
詩的首句“山中相送罷”,在開頭就告訴讀者相送已罷,把送行時的話別場面、惜別情懷,用一個看似毫無感情色彩的“罷”字一筆帶過。這里,從相送到送罷,跳越了一段時間。而次句從白晝送走行人一下子寫到“日暮掩柴扉”,則又跳越了一段更長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送行者的所感所想是什么呢?詩人在把生活接入詩篇時,剪去了這一切,都當作暗場處理了。
5、送朱大入秦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前兩句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點明友人要前往五陵,而寶劍價值千金,為后文贈劍做了鋪墊。后兩句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在分別之際,詩人毫不猶豫地將寶劍贈送給友人,以此來表達自己對友人的深厚情誼,體現(xiàn)了詩人的豪爽和重情重義。
6、雙黃鵠歌送別(節(jié)選)
岸上火兮相迎,將夜入兮邊城。
鞍馬歸兮佳人散,悵離憂兮獨含情。
詩中 “岸上火兮相迎” 營造出一種熱烈的氛圍,似乎在迎接友人的到來,但緊接著 “將夜入兮邊城” 又將場景切換到夜晚的邊城,增添了幾分凄涼?!鞍榜R歸兮佳人散” 描述了友人離去后自己的孤獨,“悵離憂兮獨含情” 則直接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惆悵和不舍之情,整首詩情感真摯,令人動容。
7、齊州送祖三(節(jié)選)
天寒遠山凈,日暮長河急。
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
前兩句 “天寒遠山凈,日暮長河急” 通過描寫寒冷的天氣、清澈的遠山和湍急的河流,營造出一種蕭瑟的氛圍,烘托出離別的傷感。后兩句 “解纜君已遙,望君猶佇立”,寫友人解開纜繩乘船遠去,而詩人依然佇立原地望著友人離去的方向,生動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友人的不舍和眷戀之情。
人物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開元九年(公元721年)進士,任太樂丞,后貶任濟州司庫參軍。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擢任右拾遺,后遷任監(jiān)察御史、給事中。安史之亂中為叛軍所俘,被迫接受偽職,叛亂平息后貶任太子中允,后累遷至尚書右丞,故后人尊稱王右丞。
王維的詩歌創(chuàng)作包括各種詩體,尤以五言律詩與絕句造詣最高。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今存宋刻本《王摩詰文集》10卷。王維的繪畫《江山雪霽圖》《伏生授經(jīng)圖》現(xiàn)均為日本人收藏。王維不僅在繪畫上有很高成就,而且在繪畫理論上也有建樹,著有《山水訣》《山水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文學成就
作品風格關(guān)鍵詞:繪影繪形,有寫意傳神、形神兼?zhèn)渲睢?quot;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chuàng)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禪”的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幟。
軼事典故
王維畫品妙絕,在音樂方面也有很高的天賦。《唐國史補》曾有這樣一段故事:一次,一個人弄到一幅奏樂圖,但不知為何題名。王維見后回答說:“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疊第一拍?!闭垇順穾熝葑啵环趾敛徊睢?/p>
人物紀念
據(jù)《藍田縣志》記載,王維墓位于輞川鄉(xiāng)白家坪村東60米處,墓地前臨飛云山下的輞川河岸,原墓地約13.3畝。現(xiàn)被壓在向陽公司14號廠房下?!短朴邑┩豕S墓》碑石被向陽公司14號按石料使用,壓在水洞里。墓前遺物有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督郵程兆聲和陜西巡撫畢沅豎立的碑石兩座。王維的母親也葬在此地,交通部六處修輞川公路時將王維母墳塔平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