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桃花源記的成語有哪些
桃花源為武陵名勝,《桃花源記》是陶淵明據當地蠻族避亂入山的傳說及當時民眾逃亡入山的現實所寫成。其中不少的成語都在這邊名作中出現。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出自桃花源記的成語,希望大家喜歡。
出自桃花源記的成語:豁然開朗(huò rán kāi lǎng)
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該詞原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 現比喻對于百思不得其解的事物,突然間開闊了思路。
詳細解釋
含義
豁然:形容開闊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出處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作者在這篇文章里,虛構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戰爭的寧靜世界——桃花源。(參看“桃源樂土”)文中寫一個劃著船打魚的漁夫,在溪流的源頭,發現山下有個洞口,洞里好像還有點亮光。便留下船,從洞口鉆進去。開始很窄,勉強可以走一個人,又走幾十步,就開闊明亮起來:豁然,形容開闊、通達;開朗,形容寬敞、明亮。豁然開朗,形容由窄小幽暗一變而為開闊明亮。
豁然,也形容學習上有所領悟,例如《大學》:“一旦豁然貫通。”開朗,也形容性格樂觀、爽快,如《晉書·胡奮傳》:“性開朗,有籌略。”豁然開朗,也用來比喻經過學習、思考或別人的幫助,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
寶玉~笑道:“很是,很是。(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九十一回)
示例
1.經過他的指點,我豁然開朗,心情輕松多了。
2.看到這道題的演算過程,我豁然開朗。
3.聽了老師的一席話,我豁然開朗,什么都明白了。
典故
晉朝時期,陶淵明看不慣官場的爾虞我詐,毅然不為五斗米而折腰,辭官歸隱。他在《桃花源記》中構想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的太平世界:“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出自桃花源記的成語:不足為外人道(bù zú wéi wài rén dào)
[釋義] 不必跟外面的人說。現多用于要求別人不要把有關的事告訴其他的人。
[語出] 晉·陶潛《桃花源記》:“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近義] 不足掛齒
[用法] 復句式;作謂語、分句;形容不值得對外說
[例句] 這些情況~,自然亦不宜讓她們與外賓見面,免得露了馬腳。(高陽《胭脂井》)
出自桃花源記的成語:落英繽紛(luò yīng bīn fēn)
漢語成語。形容落花紛紛飄落的美麗情景。【出處】:晉·陶潛《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形容落花紛紛飄落的美麗情景。成語舉例:四次來游,滿天滿谷的落英繽紛;樹上剩得青葉與綠葉,更何處尋那淡紅嬌嫩的櫻。(周恩來《四次游中山公園》)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義詞語法用法:作謂語、賓語;花瓣凋落,紛紛飛揚的樣子成語結構:主謂式產生年代:古代成語正音:落,不能讀作“là”。成語辨形:紛,不能寫作“分”。
出自桃花源記的成語:無人問津(wú rén wèn jīn)
[釋義] 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比喻無人過問。
[語出]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南陽劉子驥;高尚人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正音] 津;不能讀作“jūn”。
[辨形] 津;不能寫作“今”。
[近義] 置之不理
[反義] 門庭若市
[用法] 用來形容受冷落;沒有人再來嘗試或過問某件事、某種東西。一般作賓語。
[結構] 兼語式。
[例句]
①那些書皮五光十色的俠怪小說;漸漸變得~。
②這座山太險峻;據說從來~。
出自桃花源記的成語:怡然自樂(yí rán zì lè)
怡然,安適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高高興興自得其樂。出自晉·陶潛《桃花源記》:“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成語解釋:怡然:安適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
古義:怡然:高興的樣子。高高興興自得其樂。
成語舉例:〖示例〗這簡直是不倫不類的態度,但他卻怡然自樂,認為是義薄云天,忠貫日月,大有關云長“降漢不降曹”的氣概。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 復辟謬說》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用于處事
成語結構:偏正式
看過“出自桃花源記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