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岳陽樓記的教案3篇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以立意和文筆取勝。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岳陽樓記的教案,歡迎閱讀參考。
人教版岳陽樓記的教案一
教學目的:
知識與能力:
1、朗讀、背誦全文。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4、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過程與方法:
1、熟讀背誦全文并能翻譯。
2、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學習精煉、生動的語言,賞析精彩語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深刻理解和正確評價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學習文章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體會文章駢散結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見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課時安排:二課時
人教版岳陽樓記的教案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鞏固重點詞、句翻譯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寫作意圖
3、理解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后天下人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
能力目標 1、誦讀指導
2、中考知識遷移
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
2、結合實際領會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曠達的思想情懷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第二十七課《岳陽樓記》請大家觀看幻燈片現(xiàn)在大家所看大到的圖片即是岳陽樓的岳陽樓使建于唐代,現(xiàn)在我國湖南境內(nèi),它和滕王閣、黃鶴樓并稱我國南方三大名樓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陽樓記》而名傳四方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現(xiàn)在大家欣賞到的是岳陽樓的兩幅遠景圖
二、復習
(一)下面我們一起回憶一下上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安排:
1、了解了本文的文常知識以及寫作背景
2、疏通全文文意
3、概括段義
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
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引出下文抒情
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暗一 明,一悲一喜,形成鮮明對比
抒發(fā)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
(二)知識檢驗
1、《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 ,字希文,蘇州吳縣人, 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 的痛苦感受較深
慶歷三年,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私蔭”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zhí)行政令導項,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
2、解釋下劃線詞語
增其舊制 通“增” 增加 擴大
前人之述備矣 詳盡
日光至若春和景明 日光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曾經(jīng)
微斯人,吾誰與歸 沒有
百廢具興 通“俱” 都
屬予作文以記之 通“囑” 囑托
3、翻譯下列句子
1、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看到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2、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饞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矣
登上這座樓,就有離開國都思念家鄉(xiāng)之意,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和悲傷的心情到了極點
3、 或異二者之為?
或許不同于上述兩種人的心情?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5、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再樂
三、講授新課
(一)接下來我們來學習新課
師:請大家看圖片,根據(jù)上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請判斷這是表現(xiàn)哪段內(nèi)容的圖片?(第二自然段)
師:第一自然段交待了滕子京的政績和寫作緣由從表達方式上屬于敘事
師:這一段的內(nèi)容安排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么? (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師:作者的寫作思路由第一自然段的敘事轉入寫景再轉入抒情表明由寫景轉為抒情的句子是(覽物之情的無異乎)
(二)再請同學看這幅畫面這又是表現(xiàn)哪段內(nèi)容的圖片?(第三自然段)
師:齊讀3自然段思考:
1、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悲的氣氛;以己悲)
2、第3段寫悲景抒悲情,找出體現(xiàn)“悲”景意味的詞句 ;體現(xiàn)悲情意味的句子
3、朗讀時語調(diào)應表現(xiàn)為?(語調(diào)較低沉)
(三) 再請同學看這幅畫面這又是表現(xiàn)哪段內(nèi)容的圖片?(第四自然段)
師:齊讀4自然段思考:
1、這幅畫面渲染了一種什么樣的氣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喜的氣氛;以物喜)
2、第4段寫喜景抒喜情,找出體現(xiàn)“喜”景意味的詞句 ;體現(xiàn)喜情意味的句子
3、朗讀時語調(diào)應表現(xiàn)為?(語調(diào)較高、輕快)
4、以上兩個自然段從內(nèi)容和表達方式上是相同的,都是寫景議論相結合
(四) 師:齊讀5自然段思考:
1、古仁人之心與遷客騷人們有什么不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指古仁人這里暗指滕子京,從而表示對友人的勸勉之意)
3、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里說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于民本思 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fā)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 樂”的觀點,并以此作為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xiàn)他曠達的胸襟和偉 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著借鑒和 教育的意義
4、師:結合當今時代,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給你怎樣的啟示
抒情轉入議論
(五)誦讀指導
在剛才同學們齊讀課文的時候,幫大家簡單的概括誦讀的方法,下面系統(tǒng)的給大家歸納誦讀的方法并加以實踐練習
語調(diào) 語調(diào)的高低與朗讀的感情色彩相聯(lián)接
較高——表達輕松歡悅、激憤熱烈的感情
較低——表達沉重憂傷、低回婉約的感情
練習—— 三、四自然段
重音 以語意的主次為依托
即,作者著意突出的內(nèi)容就要加上重音
練習——
節(jié)奏 節(jié)奏即停頓,其原則首先是不破讀
練習——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屬于作文以記之
以上方法請同學們熟記,并在實踐中運用鞏固誦讀指導就到這里
(六)知識遷移練習
1、一詞多義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初極狹,才通人
國 國恒亡 通 正通人和,百廢具興
則有去國懷鄉(xiāng)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或 而或長煙一空
或異二者之為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居 面山而居
居十日 曠 土地平曠
則有心曠神怡
2、下列詞語中“薄”字與“薄暮冥冥”中“薄”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厚此薄彼 B日薄西山 C廣種薄收 D厚今薄古
四、小結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fā)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并以此規(guī)箴友人文章先由敘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說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 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后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說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 式上駢散交錯,節(jié)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diào)鏗鏘,使人產(chǎn)生審美的感受。
人教版岳陽樓記的教案三
一:教學目的:
1. 聯(lián)系生活,學習“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理想抱負。
2. 培養(yǎng)形象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感悟自然之美,熱愛生活。
3. 掌握重點詞句。
二:教學重點: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現(xiàn)實意義。
三:教學難點:
寫景抒情對表現(xiàn)主旨的作用。
四:教學設想:
審美為基石,思想教育為目的,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美育,德育職能。授課兩課時,學生在課前自學解決字句。第一課時,抓緊文學作品的形象性這一特征,指導學生參與形象思維活動,從而感知文字之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第二課時,在第一課時基礎上重點點拔,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悟出崇高的情感,樹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
五:課時安排:
二課時。
課前預習
一:布置預習作業(yè):
1. 查工具書識記下列詞句的音義(幻燈片1):
謫守: 義: 音:
屬: 義: 音:
百廢具興: 義:
勝狀 : 義:
洞庭一湖: 義:
浩浩湯湯 : 義: 音:
大觀: 義:
南極瀟湘: 義: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譯:
霪雨霏霏: 義: 音:
陰風怒號: 音:
薄暮冥冥: 義: 音:
去國懷鄉(xiāng): 義:
沙鷗翔集: 義:
皓月千里 : 義: 音:
寵辱偕忘: 義: 音:
或異二者之為: 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譯: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譯:
微斯人,吾誰與歸: 譯:
2. 朗讀全文,參照練習一。
3. 口譯課文。
二:利用早早讀時間,解決下列問題:
1. 指導朗讀,同時解決詞句。
①節(jié)奏(看課后練習一)。
讀駢句,四句皆兩字一頓,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按意義劃分節(jié)奏,如:銜/遠山,吞/長江,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
憂/其君。
②感情基調(diào)(語調(diào))
寫作內(nèi)容決定了語調(diào)是明快還是低沉。如:第三自然段語調(diào)應是低沉的,第四自然段語調(diào)應該是明快的。
③讀生字詞,反復朗讀課文。
2. 閱讀“閱讀提示”:
① 劃出關鍵句:如范仲淹簡介、全文主旨。
② 簡介背景:
范仲淹因直言敢諫,多次被貶,此文寫于被貶鄧州之時。
③ 思考:范仲淹被貶鄧州,心情如何?從文中找出原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