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雨巷的教案
戴望舒的《雨巷》是適于訓練誦讀的詩作。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高三語文雨巷的教案,希望對你有用。
高三語文雨巷的教案一
【教學目的】
體會詩歌創造的朦朧迷離,低回動人的意境。
【教學設想】
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歌情感。
【教學步驟】
一、導入:
今年夏天有一個很明顯的天氣特征,是什么?
生答:“多雨!”
一到陰雨的天氣,天是濕漉漉的,地是濕漉漉的,讓我們的心情不由得也有幾分濕漉漉的。雨總是帶給我們一些莫名的憂郁、無可名狀的哀傷,但這種微妙的情緒又很難準確把握,用語言傳神地表達,“雨巷詩人”戴望舒非常成功地做到了這一點,下面,就讓我們共同走進<<雨巷>>。
二、作者簡介
“雨巷詩人”的大名我們早已聽過,有誰知道作者的基本情況?
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戴望舒生于杭州,望舒是他給自己起的筆名,出自屈原的《離騷》:”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望舒是神話傳說中替月亮駕車的天神,純潔而溫柔,多情又瀟灑。
戴望舒出生于3月5日,照西方星象學的說法,屬于雙魚座。雙魚座的人浪漫柔情,以愛情為生命的養分,意志薄弱,喜好幻想,逃避現實,優柔寡斷。戴望舒就是典型的雙魚座性格。
三,詩歌賞析:
1、有這樣溫柔多情的筆名,又有這樣浪漫柔和的性情,戴望舒筆下流淌出來的詩句也必然是細膩多情的,下面就讓我們共同欣賞這首《雨巷》。
師配樂朗誦。
2、欣賞完了這首詩,我們不約而同地感受到了《雨巷》的魅力,那麼,你們覺得這首詩美在何處?
有好幾個男生脫口而出”丁香一樣的姑娘美!”(生笑)
這個姑娘美在何處?她長什麼模樣,穿什麼衣服?(生安靜)
無從知道,那何以見得這姑娘的美?
3、從文本中,我們只知道她是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板書:丁香)丁香是什麼樣的呢,有同學見過嗎(展示丁香圖片)?
丁香,又名紫丁香。春季開花,花紫色,密集成圓錐花序。有淡雅細沉的香氣。因為它的高潔與冷艷,文人墨客把它作為哀婉、愁怨、惆悵的象征反復吟詠,古來已久。唐代詩人李商隱有詩曰:“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唐中主李璟詞曰:“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可見,丁香在古典文學當中是個“愁品”,是柔弱和哀愁的象征物。那麼,丁香一樣的姑娘會是個什麼樣子的姑娘呢?
生1:應該是一個纖弱的、優雅的、楚楚動人的、惹人愛憐的小家碧玉。
生2:應該是憂郁的,你只要多看一眼就忍不住被吸引的姑娘。
同學的描述很形象生動,這樣一個動人的姑娘,我們忍不住都想看一看她那俏麗的臉龐,看一看她到底長什麼模樣呢?
我們看不到,就連詩中的我也看不到。因為,姑娘打著一把油紙傘。我想請同學們注意這把油紙傘。(板書:油紙傘)大家最早聽說油紙傘是在哪個故事里?
生齊答:《白蛇傳》。
油紙傘出現在白娘子初遇許仙的旖旎傳說里,出現在丹青繪就的江南煙雨中,出現在少女玲瓏的舞蹈中,也出現在歌曲動聽的旋律中,不知不覺當中,油紙傘已經定格為美的背景、美的點綴。現在,這把油紙傘出現在丁香姑娘的肩頭,我們單只看到傘,已經覺得它很美,那麼它點綴的姑娘呢?
生:肯定更美!
油紙傘的出現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樣描繪春雨的?
生:象牛毛、象花針、象細絲,細細的、密密的。
宋人秦觀又在詞中這樣描繪春雨:“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春雨也是一個惹人閑愁幾許的經典意象。(板書:春雨)而《雨巷》則把文人對雨的喜愛推向了極至:象一幅微微泛黃的舊水墨畫,自在飛花、無邊絲雨之中,一個長發披肩的女子,從雨巷中裊裊走來,攜著一縷丁香花的幽香,載著一懷嫣然極致的心事,有嘆息,但不哀傷,有顧盼,但不凄然。
4、至此,丁香姑娘已經成為抒情主人公和我們讀者共同的期盼和向往,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這個美好的令人向往的姑娘就是詩人愛情向往的象征?
生回答,師歸納總結:既是又不是。丁香姑娘可能是詩人渴望而終未能得的愛情,可能是青年時未酬的壯志,可能是年少時青澀的一個愿望,也可能只是對曾經偶遇的少女倩影的空自懷戀,所以,丁香姑娘是一切轉瞬即逝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美好回憶的寄托。
詩人只是通過她來表達這種對于美好事物的飄忽短暫、轉瞬即逝的痛惜和追憶,念念不忘卻又無從把握,只剩下淅瀝春雨中的深深追憶,只剩下物是人非之后的無可奈何。盡管全詩沒有一句直白的情語,但情語卻已洇染在委婉的景語之中了。同學們總結一下,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生回答,師歸納總結:對丁香姑娘的期盼,對眼前現狀的迷茫和對往昔之美的深深追憶。
四、延伸拓展:
其實,對美的追憶和留戀是人類共同的情結,古今中外,概莫如此。同學們能否聯系一下自己的閱讀和欣賞的經驗,談談自己的理解?
學生踴躍發言:
生1:李商隱的《錦瑟》中有“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教師點撥)這段感情早已經逝去了,只剩下當事人面對著多少年后的物是人非來深深的懷戀,然而無論心里有多少痛惜,曾有的深情卻也無可挽回了。當初怎麼就不知道珍惜呢?
生2:王菲的歌曲《滄海蝴蝶》中有一句歌詞特別動人,“給我一剎那,對你寵愛;給我一輩子,送你離開。”(教師點撥)兩個人的交會只有一剎那,于是兩個人的相互溫暖也只在一剎那。短暫的寵愛過后,用漫長漫長的一生來回味這一剎那,珍藏這一剎那,于是,剎那即永恒。
五、布置作業:
1、熟讀成誦,在反復誦讀中深入體會作者的感情。
2、聯系自己的情感體驗,寫一篇隨筆,寫下自己對某件往事、某人某物的回憶。
高三語文雨巷的教案二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必修1第一單元第二課?!≈旃鉂摗∠壬f過:“詩比別類文學較謹嚴、較純粹、較精微。”“一切純文學都要有詩的特質。”學習詩歌,對學生而言,無疑是對其認知體系以及情感、想象力所進行的一次美的洗禮。我們的教學設計應立足于詩歌的審美和情感這一維度,覆蓋到從內容到形式的方方面面。《雨巷》的教學設計也是圍繞這個教學主旨,擬探討以下兩個大層面的問題:一是從詩歌的憂郁情懷中去感悟詩人情感個性的幾種具體體現,如孤獨、幽怨、迷惘和執著的追求等。二是分析詩歌形式的獨具匠心,如意象選擇的朦朧傷感、意象構成的獨特性和語言的形象生動、含蓄蘊藉等特點,最后可以組織學生就詩歌的深層內蘊進行討論,讓學生從內容到形式全方位體會詩歌的美,并學會一些基本的鑒賞方法。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對于中國古代詩歌,高一學生基本上有了一定程度的積累,一些膾炙人口的名篇多半學生可以做到爛熟于胸。他們對中國現代詩歌也并不陌生,一些學生還寫過一些自由體的小詩。同時,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一些時下流行的唯美抒情文字也有所偏好,這些都將成為《雨巷》教學的基礎依托和興趣點所在?!队晗铩返墓诺湟饩趁篮透袷揭繇嵉暮椭C美,學生在誦讀及教師的點撥下應該不難領會,但對于《雨巷》意象的朦朧隱曲以及深層意蘊的理解,可能會因學生的情感稟賦和語文基礎的差異出現不同程度的學習困難。這部分內容在教學設置上應該靈活開放一些,可創設各種情境,利用相關資料進行印證融通,多角度多方位地引導學生置身其間,疏通學生的思維路徑。
三、設計思想
“沒有生命元素就沒有詩”,詩歌是人類生命體驗最凝練的表達,因而詩歌教學不可單純從文章學角度對詩歌進行斷章取義的理性分析和中心主旨的挖掘,而應本著“尊重與要求”的教學理念,從教師“主導”地位出發引導學生作為“主體” 的自我體驗,在走進作者的內心天地的同時構筑自己的體驗空間。在合作、探究的小組活動中倡導教學的多元化和開放性,以多變的教學形式應不變的審美和情感宗旨。在師生互動交流中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聆聽他們對詩歌和人生的理解,同時教會學生把握好詩歌詮釋的邊界,并要求他們將教學內容落到實處。針對部分程度好的學生,課外可就他們的興趣進行單獨指導,目送他們在詩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四、教學目標
在誦讀和小組研究性活動中品味詩歌意象、進入詩歌意境、領悟作者的情感。
理解和把握詩歌的藝術形象和作者的憂郁情懷,培養學生對詩歌的整體感知和體驗能力,初步掌握現代詩歌的基本鑒賞方法。
真正體會詩歌的音韻美、畫面感以及朦朧幽婉的意境美,正確看待詩人的孤獨和憂傷,培養學生審美感悟力和想象力。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首先應對學生的詩歌誦讀給予更細致的指導,包括訓練朗誦的語音語速、斷句停頓、重音等方面,同時還應引導學生在詩歌形象的感受中讀出詩歌的情感。其次,讓學生貼切地感悟詩歌朦朧意境中所傳達的細膩情感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所在,需要賞析時對詩歌進行整體與細節上的情感氛圍營造,必要時作適當的橫縱向拓展,幫助學生理解。再次,對詩歌中浸潤了古典情懷和江南風韻的意象,如“丁香花”、“雨巷”可作重點鋪展,在更富傳統文化氛圍的情境中,引導學生入境。
六、教學過程設計
1.導語
艾青曾說:“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的一個詩神”, 戴望舒, 一生留下的詩作僅有90多首, 但他卻以獨到的技藝、纖巧的筆觸和詩作所流露出的幽怨之情刻畫出自己背后的詩神形象,在詩壇上獨樹一幟,成為現代詩派的代表。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為其贏得“雨巷詩人”聲譽的成名詩作《雨巷》。
2.品讀入境
(1)自由大聲朗讀。
(2)有感情地小聲讀,讀完之后在紙上寫下自己的直覺感受和原初體驗。
(3)嘗試“美讀”,揣摩朗讀技巧。
課件展示:現代詩歌朗讀要領
?、?確定情感基調 ② 確立語速 ③ 確定輕讀重讀及音長音短。 4確定詩句的停頓
(學生揣摩朗讀,教師作適當指導)
(4)請學生朗讀,教師評點,擇取部分進行范讀。
3.探究賞析
(1)讀完全詩后你的感受是什么,詩歌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情感?
學生作答:憂愁、感傷、寂寥、迷惘等。
明確: ①整首詩字字句句都在訴說著“我”的心曲,暢訴著“我”的夢想、“我”的失望和“我”的執著追求。 ②“我”是一個“獨自徘徊”的孤獨者、在“寂寥”“夢一般”“凄婉迷茫”的路途中糾結著幽怨、迷惘,但又是那樣熱切地“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執著地等待著。③這孤獨、幽怨、迷惘、追求恰也是詩人人生的一個縮寫,是他情感個性的幾種具體的表現。
資料呈現: 《雨巷》創作時詩人的人生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