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閱讀網(wǎng)作品
雜文閱讀網(wǎng)作品篇1:隨手拾穗
很多時候,我們片面或錯誤的理解了“為富不仁”。其實,“不仁”是在由貧而“為富”之前或之中。現(xiàn)實中,“富”后有“不仁”,也有“仁”;而“貧窮”中有“仁”,也有“不仁”。
所仇不在“富”,而在不公平的“致”。
生活之路,沒有筆直和平坦,走法有二,結(jié)果是三:朝著既定目標,堅定走下去;遇挫折后或繞或改向。前者總在向目標接近,回望是一串清晰且堅實的腳印;后者有成功也有失敗,回望腳印是零亂且淺顯的。生活沒有回頭路。
真正的智慧和勇氣,不僅在于成事,也在于冷靜面對成事中突致的災(zāi)難和不幸,更在于正確面對“成的事”。
浪費食物就是浪費生命。黃瓜、辣椒、魚、羊等,都是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來養(yǎng)活人的。
當我們在贊美包公時,更應(yīng)該想到的應(yīng)是:怎么一千多年過去了,腐敗現(xiàn)象還依然存在?
真正的酒“味”不在喝,而在之后的對酒后鼓琴高歌、結(jié)伴誤入山林荒野等的趣事的品咂上。
人在解決溫飽之后,幸福不幸福,就在于活法,即怎樣活上。
菜農(nóng)說:以前菜種下后,捉了這蟲有那蟲;現(xiàn)在科技好,噴一次藥能管十天半月,且高效低毒無公害。我想:官場除“蟲”,也需制出這樣的藥。
對試圖插隊者,語言警告、行為攔阻是制止,大度的微笑和善意的眼神也是一種阻止的方法。
從歷史記載和現(xiàn)時的宣傳中,多只看到兩個人,一個好人,一個壞人,就是少見中間的那個平常人。這就使得“不流芳百世,就遺臭萬年”也成了人們心誦的名言。
看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制度是否優(yōu)越、輿論導(dǎo)向是否優(yōu)良,只看這個國家或地區(qū)的人們總體在向往什么、追求什么,就能知道個大概。
現(xiàn)在,父母和子女間的關(guān)系,多是不對等的。子女不以“報”對“養(yǎng)”,不用“敬”對“愛”。子曰:“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不“報”,是連犬馬都不如的。
雜文閱讀網(wǎng)作品篇2:學(xué)會感恩
感恩擁有感恩,其實是無處不在的。我站在這里的理由是什么?就是感恩。感謝老師同學(xué)的支持愛戴,感謝學(xué)校給予的機會,感謝父母的培養(yǎng),感謝我自己的付出。感謝著身邊的一草一木一花香。因為感謝著這些,我今天便站在這里了。
感謝父母,他們給予你生命,撫養(yǎng)你成人;感謝老師,他們教給你知識,引領(lǐng)你做“大寫的人”;感謝朋友,他們讓你感受到世界的溫暖;感謝對手,他們令你不斷進取、努力。
感謝太陽,它讓你獲得溫暖;感謝江河,它讓你擁有清水;感謝大地,它讓你有生存空間。
感恩,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品質(zhì),一種藝
常懷感恩之心,我們便會更加感激和懷想那些有恩于我們卻不言回報的每一個人。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悅。常懷感恩之心,便會以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和鼓勵為最大的快樂,便能對落難或者絕處求生的人們愛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報。常懷感恩之心,對別人對環(huán)境就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賞。
感恩,永恒的話題。沒有誰的生活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磕磕絆絆,誰都有需要被幫助的時候,所以讓善心傳遞。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別人一把,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也會有人幫助自己的。記住,人心是有溫度的,人心都是相互的。時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去成長,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你會發(fā)現(xiàn),最美的風景就在你意想不到的眼前。
雜文閱讀網(wǎng)作品篇3:快樂就是選擇性的遺忘
很多人用繁忙、焦躁、嘈雜、迷惘終于換得一個自己不得不接受的結(jié)果—不快樂,快樂是一種主觀情緒,因此很難用科學(xué)的數(shù)據(jù)去證實一個人到底快不快樂,李銀河在《快樂是人生最終價值》寫到,快樂是人生最終的價值,快樂包括三個方面:肉體的快樂、人際關(guān)系的快樂和精神的快樂,無論是哪種快樂,都指向一個目標:個人欲望得到滿足,價值得到實現(xiàn),這就是快樂。
來自現(xiàn)實的無奈是,個人欲望的溝壑是無法填滿的,人的價值也往往得不到現(xiàn)實的理解和尊重,這個時候快樂就變成一種奢侈品,人們嘗試用金錢、生命、地位、權(quán)力去交換快樂,最后卻無功而返,內(nèi)心會陷入情感糾結(jié)的漩渦之中:明明在追逐快樂,為何最后與快樂的距離越來越遠。因為我們忽視了快樂的本質(zhì),如果將快樂定為需要實現(xiàn)的一種目標,一個任務(wù),那我們永遠也得不到快樂的真諦,快樂的本質(zhì)在于選擇性的遺忘。
在人生的跋涉中,身上的背囊越來越重,他們不一定就是我們創(chuàng)造快樂的資本,他們的作用僅僅是讓我們存在這個世界上,去擁有一個尋覓快樂的軀體,一個自然與社會的環(huán)境。生命在成長,記憶如同塵埃一樣積累在心靈深處,只有用淡然的心態(tài)抹去這些塵埃,靈魂才會得到解放,這種釋然就是一種快樂的源泉。
過度的糾纏與不舍是將人們推向痛苦深淵的夢魘。人的欲望不斷膨脹,人對生命價值尺度衡量得過度精準都讓我們忽略了生命的本質(zhì)和人生旅途中那些美好的東西。是否有這么一種感受,從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來,視線與一副美好卻簡單的生活情景接觸,一種快樂感會油然而生。因為它們被生活壓力的枷鎖封鎖得太久,偶爾的一次壓力切換和遺忘讓你重新認識到了他們的存在,快樂就在一次次遺忘的縫隙中悄然而至。有人會選擇用酒精麻醉自己獲得暫時的快感,這也是一種用遺忘獲得快樂的方式,但確是消極墮落的,快樂的獲取并不是否定煩惱挫折的存在,而需要把握選擇性遺忘的尺度。
這又是一個新的問題,哪些痛苦與糾結(jié)可以被我們選擇性地遺忘掉呢?關(guān)鍵在于需要在內(nèi)心深處塑造一個真實的自己,只有真正地認識你自己,你才會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快樂。人的能力有強有弱,體現(xiàn)在不同方面,用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這種人是不會感受到快樂的。人生最大的價值在于準確定位自己的人生,將人生目標生活方式和自己的能力范圍相適應(yīng),將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欲望遺忘掉,這樣快樂就離你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