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短雜文作品欣賞
短雜文作品欣賞篇1:學思知不足 學貴在與行
不到外面看一看,不知道別人推發展的快速度;
不和別人比一比,不知道別人抓發展的好水平;
不向外地學一學,不知道自己抓工作的大差距;
不認真去思一思,不知道本地快發展的好優勢。
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發展馬上會圓滿收官、十三五規劃發展藍圖緊鑼密鼓謀劃之際,本人緊密結合鄉情、思想和自身實際,通過外出學、聯系實際學、研讀別人經驗、外出參觀考察多種方式,越學越感到差距大,越學越感到思路窄,越學越敢到責任大,越學越增加信心,越學越增添動力。
通過深入學習,讓我進一步堅定了發展信心,催生了發展動力。在思想上受到很大觸動,切身感到我鄉發展投入不足、發展速度太慢、發展欠賬太大、要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需做的工作太多,深刻感到工作再以等不起、發展再以慢不得,否則就會掉隊,更會錯過大好發展契機,成為懈怠發展的罪人。
思想上存在“三個不”。一是等待觀望、自我滿足,搶抓機遇和開拓創新的意識不強;二是說多做少、患得患失,干字當頭和拼字求勝的意識不強;三是信心不足、按部就班,勇于擔當和敢于負債發展的意識不強。
思路上存在“三個缺乏”。一是缺乏對區域資源優勢的認識。過去沒有把良好的生態、氣候、空氣等看著是加快發展的比較優勢來有效利用和轉化;二是缺乏對加快景區建設和圍繞大旅游發展來謀劃全鄉發展的思考與謀劃;三是缺乏抓鄉村旅游發展、山地特色農業發展、扶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的硬投入、硬措施和硬考核。
自身存在“三個不足”。一是自身在工作上缺乏與強的比的信心、與勇的爭的斗志、與快的賽的勇氣,工作滿足于一般化,滿足于不在人前人后,自身要求不高不嚴;二是理論聯系實際學習和思考不足,調查研究不深不細不全,扶貧開發、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不精準,運用市場手段解發展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的能力不適應;三是抓黨風廉政建設、基層組織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工作要求提很多,督查落實少,跟蹤問效做得不好,抓“三力”建設的力度很不夠,牽頭抓總、示范帶頭的作用發揮不好。
今后應緊緊堅持把嚴守生態底線作為“新常態”、把強化發展責任作為“新常態”、把迎著矛盾和困難上作為“新常態”、把實現區域穩定和諧作為“新常態”,確保區域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不斷實現后發趕超。
今后要高度正視自身和區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堅持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把黨的事業扛在肩上,把工作落實到行動上,在問題面前不回避、壓力面前不躲閃、困難面前不推脫、挑戰面前不畏懼、逆境面前不退縮,勇于探索不怕失敗,敢于攻堅不怕壓力,善于突破不怕挫折,對于應該做的事,頂著壓力去干;對于應該負的責,冒著風險去擔。
注重在學中不斷解放思想,在學中不斷深化認識,在學中認真查找不足,在學中竭力真抓實干,在學中堅定趕超信心,做到學中真思、真改、真干、真為,實現學有行動、學有收獲、學有實效。
短雜文作品欣賞篇2:并不美的養老金“并軌”
千呼萬喚的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金并軌有了最新消息,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已經審議了建立與城鎮職工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這也就意味著以后國家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將和企業職工一樣要繳納養老保險,不管對機關事業單位還是企業職工來說,似乎都是利好消息,至少對機關事業單位的某些想跳槽卻被養老保險捆住手腳的那些人來說,終于可以不再為補交多年的養老保險犯愁了。
其實,仔細研究一下,養老金并軌到底能夠帶來什么?一直以來,社會上(或許說網絡上更準確一些)對養老金雙軌制一直不滿,認為都是一樣的國家建設者,憑什么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工資就要比企業工作人員高。好了,這次把機關事業單位的養老保險雙軌制取消了,現在和企業人員一樣了,企業退休人員又得到了什么?心理平衡了?還是可以得到另外的補償?可能什么都得不到吧?最多得到個心理平衡。
再仔細看一看這次的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金并軌內容,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個統一、五個同步。“一個統一”,即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繳費,改革退休費計發辦法,從制度和機制上化解“雙軌制”矛盾。“五個同步”,即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與完善工資制度同步推進,待遇調整機制與計發辦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國范圍同步實施。
一個統一不用去說,大家都明白。重要的是后面的五個同步。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實行一刀切,這是好事。職業年金與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從這里可以看到,根據養老制度改革,職業年金制度也將出臺,同時制度同步推進,待遇調整機制與計發辦法同步改革,而且改革是全國范圍內同步實施。這一系列的改革都將同步進行。
當然,養老金并軌是好事,疏通了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進出渠道,以后因為大家都繳納養老保險,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想跳槽企業也就不會再過多考慮養老保險問題。對企業職工來說,體現了公平性。因此,此次養老金并軌應該受到各方好評。但正如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公平的現狀一樣,養老金并軌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所以如果對養老金并軌抱太多希望,可能失望會更大。
短雜文作品欣賞篇3:鄉下人
——這里講的“鄉下人”,是指那些難離故土的五十歲以上的鄉下老人。
城里人笑話鄉下人上街東張西望,不看紅綠燈,分不清什么街什么路。鄉下人不笑城里人下鄉把小麥當韭菜,說大米是從麻袋里出來的,穿高跟鞋走不穩鄉間小路。即使笑,也沒有城里人的優越感,更沒有一點嘲笑的味道。在這點上,鄉下人更懂得環境使然的道理。
現在,鄉下人有時候也買菜吃。但自家種的多余的菜,是絕不拿去賣的,而是送左鄰右舍、親戚朋友。
鄉下老太買菜,很少買幾兩半斤的,即使買肉也是多就多點,很少要人家把多出的一輛二兩刻掉。她們怕給人家添麻煩。
承包商要大面積承包田地,給500元錢一畝,讓你不勞作,不擔風險,收入還略高于自種??啥鄶道先巳圆豢习炎约业奶锏刈尦?。他們不是算不清簡單的賬,而是為了留住田地有事可做。他們一日不下田地就難受,甚至要閑出病來。村上辦的休閑場所多空著,場上長滿了雜草,室內滿是蛛網和揚塵。一輩子與田地打交道的老農民們,離不開泥土。
有些農家兒孫,通過念書、經商或打工進了城,老人們覺得臉上有光??梢麄冞M城去住,很少有住得久的。他們說,住在城里就像鳥兒關進了籠子。他們情愿做鄉下的麻雀,寧可飛的低些近些,但落個自由自在。除此,他們還有很多的不習慣。
他們不習慣進門換鞋。
他們不習慣把魚刺、肉骨吐在桌上。
他們坐在馬桶上就沒了“方便”。
他們受不了飯桌與廁所(衛生間)僅幾步之隔。
他們看不慣小孩吃飯趴在桌子上,一人大站一方,還橫著筷子夾菜。
……
人都有一定的熟悉的生活的“場”和“圈”,走出他的那個“場”和“圈”,就有很多的看不慣和很多的不自在。
“?;丶铱纯础?,是媒體的過分炒作。實際上,鄉下老人多只望兒孫們回家過個年。如果兒孫們回來早了,或是出去遲了,老人們就會在心里急。小災小病不對兒孫說;生大病,兒孫回來了。看著兒孫們天天圍著自個轉,老人們就盼著早一天死。他們怕耽誤了兒孫掙錢。他們生怕兒孫的日子落在了別人的后面。
年邊,鄉下老人們都要忙著蒸粑、做豆絲、打豆腐、熬糖。其實,現在的人多不愛吃這些,超市里的食品比這些可口多了。孩子們不愛吃,老人們還要忙。老人們說,不忙就不像過年,就沒了年味。
城里人家煮飯,添一個人就只加一個人的米,緊緊的。鄉下老太見添一個人,就得起碼加兩個人的米。她們生怕飯不夠吃,怕人家背后說她小氣。
重視、花錢,能保住古村落的狀貌,但難留住這些古樸的民情民意民習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