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汪倫的故事
你知道《贈汪倫》背后有什么故事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贈汪倫的故事,以供大家閱讀。
贈汪倫的故事一
李白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友情詩,叫《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詩的大意是說,李白我坐在船上準備出行,忽然聽見岸上踩著舞步的歌聲。即便這船下的桃花潭水有一千多尺深,也深不過汪倫送我的這份情啊。這首詩,樸實流暢,形象生動,妙境仙出,成為古往今來吟詠友情詩的典范。
常理莫不認為,能得到李白這樣一首表達友情至深的好詩的人,一定是李白的故交摯友,日久彌新,才使李白這么動情。
其實不然啊!這汪倫,是安徽涇縣的一介生活富足的凡俗夫子,闊綽生閑,為人豪爽,頗喜歡結交名流賢士。李白的詩望如日中天,是他心目中的詩仙,他非常渴望一睹李白的風采。
機會往往眷顧做好準備的人。李白游歷到了安徽,汪倫很快獲知這一消息。他靈機一動,提筆給李白寫了一封誘惑力極強的邀請信。信中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意思是,先生你是不是嗜好旅游啊?來我們這兒吧,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分外養眼;先生你是不是喜歡暢飲美酒啊?來我們這兒吧,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盛情款待。
李白接到信,怦然心動,這是多么好的一處人間仙境啊,有十里桃花美景陪伴,有一萬多家酒店恭迎侍奉,世上還有比這更讓人心曠神怡的地方嗎!他見信起意,熱切異常,快馬加鞭趕到涇縣。
汪倫喜出望外,盼星星盼月亮,終于盼來自己仰慕的大詩人!他極盡地主之誼,舍金舍銀不舍濃郁風俗地接待著李白。以當地的大禮,以高規格的迎賓盛宴,將李白迎入自己家中。
李白心旌搖蕩,滿懷喜悅,對熱鬧的場面一個謝字了得,對汪倫信中的情景急不可待,就想一睹為快,一刻也不肯耽誤。他欲免繁文縟節的接風洗塵,要汪倫速速備好車馬,帶他去看“十里桃花”、“萬家酒店”。
汪倫見自己欽慕的大詩人當真,就一臉愧疚地實話實說:“慚愧呀!我們這里只有一個水潭叫桃花潭,方圓十里,并沒有真正的桃花;有個酒店是姓萬的老板開的,店名就叫萬家酒店,并沒有依次排天的一萬家酒店。我之所以這樣寫,是想勾起您的興趣,抽身光臨一趟我們這兒,好讓我目睹一下心中天天銘念的大詩仙啊!”
李白聽罷,先是五雷轟頂,傻愣了半天,接著一臉釋然,朗朗大笑:“你呀,你呀,好有睿智啊!我竟然如此深信不疑、癡迷不悟地上當受騙!哈哈,十里桃花,萬家酒店,原來是這么個說法啊!十里桃花不見紅,墩墩實實一地名;萬家酒店復萬姓,僅此一家孤零零。妙,妙隱,虧你想得出來,把我繞了進去。”
李白就這樣被騙了來,失望也罷,高興也罷,既來之,則客隨主便。
汪倫在待客方面,非等閑之輩。很快,李白被汪倫每天別出心裁、花樣翻新地侍奉所熏染,歡興有余,遺憾遠去。汪倫所盡之心,簡直無微不至;所傾之情,可謂撼山蕩海。李白格外開心如意,感慨“世無桃花心間有,酒無萬店杯中全”。他不再忌恨汪倫用欺騙的手法“請君入甕”,反倒感念起汪倫的良苦用心,實在是難得。
不知不覺,李白在汪倫處吃喝玩樂了好幾天。倆人海闊天空,談笑風生。在汪倫的穿梭下,交新朋,喝老酒,看風光,聊佳人,過的是神仙般的快活日子,飄飄然,悠悠然,無憂無愁無煩惱,美味酒肉穿腸過。李白滿面晴空萬里,直呼不枉此行。
歡聚終有離別時。李白揖別的那天,汪倫非常慷慨,送李白名馬八匹、綢緞十捆,還精心組織了能歌善舞的群眾聚岸歡送。李白揮袖登船,忽然從林中鉆出一干穿紅披綠的人們,沿岸排開,歌舞連天,場面壯觀。李白感動萬分,禁不住心潮澎湃,觸景生情,詩性大發,一揮而就,寫下千古名篇《贈汪倫》。
贈汪倫的故事二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李白的《贈汪倫》是家喻戶曉的詩句了,看起來哥倆感情很深,其實沒有那么簡單——“李白乘舟不給錢,害我汪倫不得閑。桃花潭邊聲聲罵,再不結賬就玩完。”
李白一看不行,只好,再回:“昨日龍舟擺大宴,結賬完后早沒錢。我與汪倫情千尺,盤纏能否再借點?”
汪倫再回:“素聞李白乃酒仙,寶馬珍裘亦換錢。不找岑丹扶一把,卻到我這來化緣?”
岑丹是誰?知道李白另一首名詩《將進酒》的人都知道,岑夫子,丹丘生,都是有錢的主。
李白一聽,十分尷尬,只好再解釋:“當年風光今不在,可憐湖山狂奔竄。自古騷客為財困,難倒英雄一文錢!”
可汪倫沒給李白一點面子:“老兄詩出驚雷炸,世人從來在腳下。莫道窮困還潦倒,瘦死駱駝比馬大!”
——諸位現在知道“瘦死駱駝比馬大”的出處了吧?李白只能低聲下氣:“驚雷炸過無雨聲,萬里黃土千年旱。東海干涸已多時,離水龍王不如蚺。”
——“只打雷不下雨”的出處就是從這里來的,而“脫毛鳳凰不如雞”也正是“離水龍王不如蚺”演變的。
汪倫一看李白裝可憐,更不樂意了:“即知民苦命亦賤,君卻整日酒里轉。管你口舌綻蓮花,今日一定要還錢!”
李白看著汪倫不好說話了,也生氣了:“青樓結伴影成雙,華燈直到晨曦亮。從來都是我請客,哪欠汪倫半文錢?”
汪倫見李白死賴,更不高興了:“實是太白沒道義,吃我住我還看戲。屁股一拍抬腿走,汪倫三餐無以繼!”
李白一聽這話,實在不好意思了,于是從兜里拿出銀子給汪倫,這才得能脫身坐舟離去……
贈汪倫的故事三
汪倫是唐朝涇州(今安徽省涇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財,慷慨解囊,一擲千金而不惜。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飲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可是,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么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
后來,汪倫得到了李白將要到安徽游歷的消息,這是難得的一次機會,汪倫決定寫信邀請他。那時,所有知道李白的人,都知道他有兩大愛好:喝酒和游歷,只要有好酒,有美景,李白就會聞風而來。于是汪倫便寫了這樣一封信:
“李先生喜歡游玩賞景嗎?我們這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歡喝酒嗎?我們這里有萬家酒店。”
李白接到這樣的信,立刻高高興興地趕來了。一見到汪倫,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微笑著告訴他說:“桃花是我們這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圓十里,并沒有桃花。萬家呢,是我們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說有一萬家酒店。”李白聽了,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起來,連說:“佩服!佩服!”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嶂。別墅里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里,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肴,聽歌詠,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里的主人不禁產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他曾寫過《過汪氏別業二首》,在詩中把他汪倫作為竇子明、浮丘公一樣的神仙來加以贊賞。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仆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他立即鋪紙研墨,寫了那首著名的送別詩給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純樸民風的影響,李白的這首詩非常質樸平實,更顯得情真意切。
《贈汪倫》這首詩,使普通村民汪倫的名字流傳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為游覽的勝地。為了紀念李白,村民們在潭的東南岸建起“踏歌岸閣”,至今還吸引著眾多游人。
贈汪倫原文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贈汪倫譯文
李白坐上小船剛剛要離開,忽然聽到岸上傳來告別的歌聲。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倫送別我的一片情深。